X

总台记者看世界丨新加坡永久展出千年宝船出水文物,揭开海上丝绸之路怎样的盛景?

总台记者看世界!大家好,我是总台驻新加坡记者邓雪梅。

坐落在新加坡河畔的亚洲文明博物馆的一层,永久展出着唐代沉船“黑石号”上的珍贵出水文物,当时打捞者在船上发现了6.7万多件文物,基本上都是中国制造,其中98%是瓷器,里面有三件完好无损的唐代巩县窑烧制的青花瓷盘,曾引起陶瓷界的轰动。“黑石号”就像一颗恒定的时间胶囊,将一千年前的海上贸易盛景封存其间,直至近世打开,为我们揭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些珍贵历史片段。下面我们就聊聊“黑石号”的故事。

1998年,德国一家打捞公司在印尼勿里洞岛附近的爪哇海域发现了一艘古代沉船,因其靠近一块黑色大礁石,所以将其命名为“巴图西塔姆号”,中文译为“黑石号”。经考证,“黑石号”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阿拉伯沉船之一,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年代最久远的海洋考古发现之一。由于船上出水的长沙窑瓷碗中有唐代宝历二年的年号,沉船年代被确认为9世纪上半叶,是迄今打捞上来的最古老的航海帆船。据推测,“黑石号”当时满载着货物从中国途经东南亚、南亚返回阿拉伯,不幸在勿里洞岛附近触礁沉没。

“黑石号”的勘探打捞作业进行了两个季度,共出水文物6.7万多件,重达25吨,最大宗的是唐代陶瓷器,包括长沙窑、越窑、邢窑、巩义窑、广东窑等各地产品,还有铜镜、金银器、银锭、铜钱、香料以及十余吨的铅锭,用以船底压舱。此外,还出水数件波斯陶器,1件玻璃小瓶和几枚南亚的铜镜,猜测为船员的随身用品。而其中“黑石号”出水的唐青花、白釉绿彩器、八棱金杯、江心镜这四类文物最为值得关注。

“黑石号”的出水文物曾在2020年9月赴上海巡展,上海博物馆介绍,唐青花的烧造及制作历史,曾一度是陶瓷史上的未解之谜,在中国曾陆续发现少量瓷片,然而,“黑石号”沉船上一下子出水了三件唐青花盘,在学术界如石破天惊,其器型完整,保存完好,青花发色纯正,棕榈叶组成的纹饰奔放热烈,具有典型的中亚风格,是目前所能见到最精美的唐青花器,也证实了9世纪的中国青花瓷已经通过海上丝路,远销海外。

此外,“黑石号”沉船上共出水29面铜镜,其中最富盛名的是一面四灵八卦镜,直径达21厘米,被称为“江心镜”。亚洲文明博物馆馆长陈威仁介绍,江心镜是进贡朝廷的重要名品,需要在农历五月初五中午,将船开到江心,在阳光和江心的阴阳平衡中经过百次锻造而铸成。传说中江心镜拥有神奇的力量,宋代的《太平广记》中写道:当年天逢大旱,唐玄宗用江心镜代替龙举行求雨仪式,随后大雨倾盆而下。“黑石号”出水的这面江心镜是目前所见唯一有明确纪年并能与文献记载吻合的实物证据。

运载着众多珍贵出水文物的“黑石号”是“海上陶瓷之路”的直接证据,它就像一个“时间胶囊”,展现了公元9世纪“国际化”的面貌。商船来自西亚地区,但在东南亚被发现,最主要的是,船上成千上万的文物来自中国,这显示出当时外国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以及不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而横贯东南亚马来半岛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在1100多年前就是国际贸易的枢纽。

以上就是总站驻新加坡记者邓雪梅在当地的观察。

本期《总台记者看世界》作者:总台驻新加坡记者 邓雪梅

(出自中国之声专栏《总台记者看世界》)

监制丨章成霞

记者丨邓雪梅

编辑丨杨博宇

图片提供丨总台驻新加坡站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