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斯巴鲁因零部件存缺陷暂停日本国内工厂生产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斯巴鲁在日本的唯一一家工厂已经在一周前停产,因其发现从供应商采购的零部件存在缺陷。自1月16日夜班以来,该公司一直处于停产状态。
这一工厂占据斯巴鲁全球产量的约60%。同时,斯巴鲁在日本生产的大部分汽车都是出口到国外市场。该公司表示,仍在确定缺陷在哪里,但无法确定何时恢复生产。
《朝日新闻》称在动力转向装置中发现了这一缺陷,但斯巴鲁称这一缺陷尚未得到证实。该报还称,到目前为止,对生产的影响可能超过1万辆汽车,包括Impreza,Legacy以及Forester车型,在客户交付方面开始出现延误。
斯巴鲁正受到日本召回事件的影响。2017年10月,斯巴鲁因违反规定让不具备资格的员工进行了出货前新车的最终检查,导致产品存在质量缺陷,最终召回约40万辆汽车。
斯巴鲁被爆在群马县的两家工厂违反国家规定,让没有获得本厂认定资质的员工从事出货前成品车的检查,并且“无资格检查”现象始于30多年前,正规检查员将印章借予无资格人员在检查记录文件上盖章的造假早已成常态。(来源:新浪汽车)
2,外媒:雷诺将任命新CEO接替戈恩
据知情人士透露,雷诺汽车公司计划在周四的董事会会议上任命公司新的领袖,成为已经锒铛入狱的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EO)卡洛斯-戈恩(CarlosGhosn)的继任者。此举将结束戈恩对雷诺长达超过20年的掌权。
知情人士称,这家法国公司的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将提名现雷诺副总裁蒂埃里-博洛雷(Thierry Bolloré),接替戈恩担任CEO,并提名现米其林公司CEO Jean-Dominique Senard接任公司的主席。这些提名需要董事会最终批准,最终的改变还是有可能发生的。
对于雷诺来说,戈恩的离开将消除该公司与日产汽车公司合作的障碍。雷诺与日产汽车有长达20年的合作关系。(来源:新浪汽车)
3,通用巴西业务处于亏损状态 正寻求政府税收补助
据外媒报道,通用星期二(1月22日)在会议上向公职官员及工会代表透露,公司正在就接受税收补助一事与圣保罗州政府展开深入对话,而在几天之前,通用曾在备忘录当中告知工人,公司在巴西正处于亏损状态。
通用南美高级管理人员与工会代表及工厂所在地的两位市长共同参加了该会议。两位代表工厂所在地城市的官员透露,通用在会议上透露了税收补助的讨论情况。
圣何塞·德·坎波斯市(São Jose dos Campos)创新秘书Alberto MarquesFilho表示:“通用告诉我们,他们与州政府的对话非常深入、非常积极。”而圣何塞·德·坎波斯市也是通用工厂的所在地,同时也是此次会议的举办地。通用对此则拒绝回应。州政府的一位代表在发言中表示,向公众展示将通用留在圣保罗的好处是具有实际意义的。(来源:盖世汽车)
4,戴姆勒合资出行公司或命名为“Jurbey”
据路透社援引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宝马和戴姆勒将把它们合并后的叫车服务和共享出行公司命名为“Jurbey”。
对此报道,戴姆勒和宝马均未置评。
去年3月,宝马与戴姆勒宣布,双方将组建一家专门提供出行服务的合资公司,各持股50%。新合资公司将整合宝马旗下DriveNow与戴姆勒旗下即行car2go这两块共享汽车业务。此外,新合资公司还将整合宝马旗下的汽车分时租赁服务ReachNow和戴姆勒旗下的一站式出行平台Moovel等。
去年12月,继获得欧盟反垄断机构同意后,宝马与戴姆勒的合资出行公司也通过了美国反垄断调查,预计将于2019年1月31日成立。
近两年来,随着Uber等公司的壮大,共享汽车、自动驾驶正在深度改变着汽车行业,传统汽车巨头无疑已经感受到了压力。咨询公司普华永道(PwC)表示,如果传统汽车制造商不开发移动出行服务,它们将被现金充裕的技术公司边缘化。该公司表示,到2030年,传统车企在全球汽车业利润中所占的份额可能从85%降至不到50%。
Evercore ISI分析师阿恩特·埃林霍斯特表示,戴姆勒和宝马之间的交易似乎对消费者来说是有意义的。
“很多与共享移动出行服务相关的事情之中,消费者想要的就是‘一款应用’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一大堆单独的服务。”埃林霍斯特说,“如果汽车制造商希望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机会,将新的移动出行服务转化为盈利的收入来源,整个行业的合作将需要实质性地增加。”(来源:新浪汽车)
5, 英菲尼迪前全球总裁加入戴森 领导汽车业务
刚刚离职的英菲尼迪全球总裁罗兰·克鲁格(Roland Krueger)已经加入戴森,带领其汽车业务。
戴森首席执行长罗文(Jim Rowan)周二在一个收益电话会议上宣布了克鲁格的任命,同时宣布戴森正将总部迁往新加坡。
罗文称,科鲁格的任命证明了戴森对造车是认真的。“我们希望能够利用定制的戴森技术和创新,进入并颠覆另一个行业。”
1月8日,日产任命前日产美国销售主管克里斯蒂安·莫尼尔(Christian Meunier)为英菲尼迪分公司全球总裁,代替克鲁格。克鲁格是前宝马高管,自2015年以来一直领导英菲尼迪品牌。日产称,克鲁格将离职寻找新的机会。但具体的原因尚未公布。(来源:新浪汽车)
6,Waymo将投1360万美元在密歇根州建厂改造自动驾驶汽车
据路透社报道,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自动驾驶部门Waymo计划在密歇根州建立一家工厂,以改造自动驾驶汽车为出行服务做准备。
Waymo已提议私募1360万美元在密西根州东南部兴建一家工厂,员工数将超过100人,可能达到400人。Waymo将与汽车供应商麦格纳国际合作,在其他厂商生产的汽车上安装其自动驾驶系统。密西根州将为该项目提供800万美元的资助。
Waymo表示,新工厂将致力于大规模生产L4级自动驾驶汽车,这些汽车可以在特定条件下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自动驾驶。
Waymo目前并未自主生产汽车,其现在所推出的自动驾驶汽车,也是在其他厂商所提供汽车的基础上改装而成,整合了自动驾驶所需要的软件和硬件,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高性能计算机、车内显示屏以及乘客所需要的设施等。(来源:新浪汽车)
7,保时捷计划增加首款电动汽车Taycan产能至4万辆
外媒报道称,保时捷已批准将首款电动汽车Taycan的年产能扩大一倍的方案,届时Taycan的年产能将于每年2万辆增加至每年4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保时捷的规划,Taycan将成为保时捷公司仅次于SUV车系的最大规模的投产车型。目前Taycan车型仅投放在一小部分高端市场中,预计将于今年9月在法拉克福车展上正式展出Taycan量产版车型,届时将扩大投放范围。
保时捷北美业务CEO Klaus Zellmer曾表示:“Taycan已经吸引了不少特斯拉车主的浓厚兴趣。通常我们会吸引来自奥迪、宝马或梅赛德斯的消费者,但现在又吸引了特斯拉车主,这点是非常有趣的”。(来源:新浪汽车)
8,奔驰在波兰投建电池工厂 全球电池工厂将达9座
据外媒报道,鉴于未来十年将增加对电动汽车的投资,奔驰决定将在波兰投建一座电池工厂。
奔驰在发言中表示,奔驰的母公司戴姆勒在全球电池生产网络领域的投资已经超过10亿欧元(11.2亿美元),其中包括位于欧洲、美国、中国和泰国的工厂。
波兰工厂选址将位于其亚沃尔(Jawor)引擎工厂附近,离德国边境100公里。引擎工厂将于今年开始投产,其中包括为混动汽车及传统驱动车型生产四缸引擎。亚沃尔引擎生产工厂将于2019年投产,并将供应奔驰欧洲及全球工厂。加上正在建设的电池工厂,未来将为当地增加300份就业岗位。电池装配将使用尖端技术,而EQ品牌旗下车型电池的量产将在2020年后开始进行。
奔驰透露,为给混动及电动汽车大规模生产做好准备,戴姆勒在2030年之前将购买超过200亿欧元的蓄电池电芯。在2022年之前,戴姆勒旗下奔驰及Smart品牌将发布至少10款纯电动车型,其中以奔驰EQC纯电动SUV为开端,并且这款车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开始投产。(来源:盖世汽车)
9,马瑞利新动态 投1260万美元扩大密歇根州业务
据外媒报道,美国国家经济发展局的一份备忘录显示,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FCA)旗下零部件部门马瑞利(Magneti Marelli)计划投资1260万美元扩大业务,在底特律北部奥本山总部创造106个就业岗位。
该份备忘录上显示,随着研发规模的扩大,这家意大利零部件公司正在建设新的实验室,并在工厂增加一些新设备。此外,马瑞利还在考虑建造一个更大的工厂,以容纳所有员工。该公司专门从事照明、动力系统以及高科技电子产品的研发。
密歇根州战略基金会授予马瑞利一笔159万美元的拨款,作为该州商业发展计划的一部分。奥本山市也同意提供员工时间以及公告牌广告来支持该项目。(来源:盖世汽车)
10,英国电动汽车的成本到2021年将与汽油和柴油车持平
据themanufacturer网站报道,一份新的报告预测,到2021年,英国以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汽车的成本将与传统燃油汽车持平。
德勤(Deloitte)会计师事务所的最新分析显示,未来十年,全球还将新增2100万辆电动汽车(EV)。这项研究还预测,全球电动汽车的销量2018年为200万辆,到2020年将增至400万辆,到2025年增至1200万辆,在2030年前将增至2100万辆。
到2030年,纯电动汽车(BEV)的市场份额将远远超过其他电动汽车,占电动汽车总销量的70%。
德勤在分析中指出,加速BEV普及的两个因素,即:消费者对更环保汽车的需求不断增长,以及政府对汽油和柴油汽车在城区实施限制的同时,对电动汽车提供的财政激励措施。
尽管电动汽车的前期购车成本仍然是消费者面临的最大障碍,但研究显示,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一问题与消费者的其他担忧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得到缓解。
虽然消费者目前购买电动汽车的意愿不强,但此前研究机构制造商(TheManufacturer )的报告表明,消费者愿意为绿色能源多支付13%的费用,这意味着消费者对能源消费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来源:腾讯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