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0日,央视社会与法频道晚间黄金时段首播《幸福边缘》,这是一部以家庭伦理为题材的迷你剧,讲述了一个女孩肇事逃逸后,编织一系列谎言企图瞒天过海,却最终随着真相被揭开而投案自首的故事。该剧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是承制单位闽西电视制作中心、顶格影视文化(天津)有限公司、和福建獠狸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继《贷价》和《雨痕》后的又一良心之作。《幸福边缘》扣人心弦的剧情恍如东野圭吾乍现,
加之一众戏骨的精良加盟,一经播出便受到了观众、网友的广泛热议。在片中饰演孟秋的演员燕鹰,据爆料来自美国著名电影学院爱默生学院,引起了影迷和观众的极大关注。作为海归代表,燕鹰认为回祖国发展,是大势所趋。
1. 记者:怎么参与了这个剧?参与这个剧的拍摄感受是什么?
燕鹰:说来有些阴差阳错,但终归还是个精诚所至的故事吧。经过了两轮面试,从三四百人中被选出,到开拍后还差点被换掉,感谢张总和韩老师没有放弃我,当然还有云导的一路鼓
励包容和信任。参与这个剧的拍摄,最大的感受是自身演技的差距、戏剧性,巨大的成长和无以言表的感恩。
2. 记者:以往的经历给了你什么?演员这个理想坚持了多久?
燕鹰:我一直觉得,我在成长中经历的所有,都是为了让我能成为一名有大爱情怀的演员/创作者而发生的(微笑)。比如,我自小的国外旅居经历,两年在新加坡,三年在澳大利亚,五年美国,半年中东所有的这些阅历和见识都让我更坚定了我努力的创作方向和价值:包容和大爱。我希望在我创作的每个人物和故事里,都能看到闪耀着的人性光辉,不论他/她经历了什么。只有你真正能够抛却自己的偏见和狭隘,去全身心接纳、聆听、了解并共情每个人物的内心深处想表达的声音,不管他来自哪里,什么背景和信仰,理解和连结才真正发生了。世间看似有很多无解的事,但很多的憎恨和问题源头是可以通过真正的沟通
理解去宽恕和被救赎的,而这也是文艺作品能带给世间最美最慈悲的价值和力量。比如2016年我参与后期创作的院线电影《梦寻巴厘岛》,这是一部八国主创的项目,我在其中担纲剪辑助理和翻译。导演本身也是法国回国的,之前担纲过戛纳评委,是一个绝对的国际化电影人,非常的善良幽默。我们在一起会有很多的创意交流和构思火花,片子中能看到好多处是因为我们的交流碰撞后呈现出的三度甚至四度创作。之前看过一句话说:幽默就是凡事都能看到最搞笑的角度。而这些我觉得归根到底都是来自包容和对生活最细微的爱心。所有不同层面的影视创作(幕前幕后)对我作为演员都有帮助和加分,让我更明白演员在整个影视工业链上该发挥出的价值和责任。演员是自小就有的梦想,但真正下定决心进军这行是从2015年开始。
3.记者:对剧组和自己有什么满意或不足的看法?希望以后能
有什么进步?
燕鹰:作为新人,我只想说,关于剧组给到的一切我都发自内心的感恩。如果一定要说,拍摄日程上的安排以后可以稍微宽松点儿!(苦笑)因为这部戏是我作为主演的处女座,演技方面还有太多稚嫩的地方,现在回头看都是有待改善提高的。加上去年我刚从中东飞回国就进组了,完全没有休息调整的机会,所以整个人的状态都不是最佳。这点我是真心非常遗憾和愧疚,以后再也不会犯这种不专业的错误了。抛开这点,我对剧中的几个重场戏是刻骨铭心且相对满意的——没有辜负那十多个日日夜夜的全身心备战。
4. 记者:谈谈你在西方受教育的经历,为什么想到回国发展? 燕鹰:刚才和大家分享过了,我前后在国外学习生活的时间有10年。整体感受最大的是,西方教育让原本比较安静胆怯的我变得更胆大、阳光、幽默、自信了。我记得在澳洲的女子中学读高中时,选修了音乐制作和电影课。有一次,老师说,今天下课后我们去Arleen(我的英文名)在的中餐厅听她弹琴。因为那会儿我边上学边在一家香港餐厅兼职表演古筝;本以为老师只是说着玩玩,谁知道当晚我真的就看见,音乐老师带着戏剧老师还有我们班上的同学(一行近十人)来我餐厅吃饭了!当时特别感动(两眼放光),全情投入地为澳洲师生演奏国乐的那晚,至今都是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夜。
这种事例还有很多,但终归是在国外时间越久的人越爱国 吧,我发现每一次在学校表达创作的时候,我都会绕回一个原点:宣扬祖国文化。一次次地我深深意识到,骨子里华夏基因的血脉不管身在哪里永远都在,而且随着长大愈发滚烫热切。而这时,我已经离开祖国多年了,发现祖国悄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陆续都能在美国的影院里看到引进的中国电影。我隐隐感到是时候了,我该重新回到祖国,弥补我这些年的缺憾,重新认识这些年已大力崛起的新中国,且用我这些年的经历、积累为祖国的电影事业效一份力了!
5. 记者:回国后经历了什么曲折?海归的你在电影圈的感受是什么?
燕鹰:先特别感谢您能提出这个问题,让我终于有机会向所有关心热爱我的朋友们分享自己这几年在这方面的心声!首先,我相信大部分海归同胞回国后都需要一段或长或短的适应过程。那最大的就是一个语言体系的转换了。因为我比较小就出去了,中文在这些年退步了不少。所以讲起话来不自觉的都是在用英文的语法体系在思维。我记得外婆那会儿总说,你为什么说话总说一半呢?我说一半中文的时候大多数是一时没法更好得找到下一句的形容,其实是在等待对方的帮忙补充。比如刚回国,一群人在饭桌上讲的段子我是真的听不明白的,也不知道他们为何忽然就哄堂大笑了。为了避免尴尬,我也只能微微点头附和。还有就是敬酒文化 这些都是之前没有接触过的,那段时间的内心是极度痛苦的。
至于在电影圈的感受(深吸一口气后不由自主笑),这几年的成长打磨后,我愈发认识到不同国家的影视作品其实归根到底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哲学思想在通过影视这个载体去映射和呈 现。当然你会说这个和每个创作人的理念是紧密挂钩的,那这个就又回到了这个创作人自身又是什么成长和经历背景呢,对吧? 如果你自身是一个完全受西方教育影响成长起来的人,那你在理解一个人物的时候,潜意识的你就会用你那一套视角去解读;这也是我为什么说刚回国的时候特别不适应,因为我自身是前后在国外成长了近十年的人了。刚回国的时候完全无法融入中国社会,但你作为演员这样是绝对不行的。所以我拼了命地去观察,询问身边的朋友和导师,今年也在研习中国历史,逐渐地到今年,我觉得终于是到了一个能比较好结合我所有前些年经历的一个 时间点了,其实真挺不容易的。
6. 记者:谈谈中西影视圈的异同,以及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
燕鹰:影视工业大环境来说,中美还是有蛮大差别的。总的来说,我觉得中国电影市场是在一个向上转型的节点,尤其像我身边越来越多也都是在海外修电影的同学都陆续回了国发展,我觉得新生代的中国电影人正在蓄势待发,这点我是发自心底地感动和欣慰,非常期待这批有着国际背景的新80、90后电影人在不久的将来为中国即将全面爆发的电影市场开拓出一份他们的新天地,发出他们的光!但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我对所有一直坚持在这条道路上的电影人都深深致敬!我觉得我们这份不断不忘初心的耕耘是所有朋友能够借鉴学习的力量。身为从业者,真心理解这行的不易。
7. 记者:谈谈你的演员职业的方向和规划,以及和中国电影行业前景的关系。
燕鹰:我觉得读史明智,借古鉴今,不管干哪行,我们一定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和趋势;经历了过去几年的磨炼,接下来我想结合对表演的热爱,在新媒体上也做一些能够帮助大家、为大家提供价值的事儿。
(笑,回头大家可以关注我的抖音号和微博: 朝阳麦瑟尔夫人。)看你怎么去理解表演这件事了,梦想可以很远大,但如果 能把身边每一件触碰的小事都做到百分百的时候,一定是在朝着梦想更近的地方迈进。除了这块,随着咱们祖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长, 必定日后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国际合拍机会, 非常期待在这种机会上能把握住,用自己这些年的沉淀和经历去诠释一部让世界观众都升华的精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