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中国气球事件的刺激,美国接二连三高调击落了几个不明物体后,拜登终于出来说话了。
整场讲话只有10分钟,最后也没有回答任何记者的问题。
但是,拜登明确谈到了,后来被美国军方击落的3个无人驾驶飞行器“很可能与私营公司、娱乐或研究机构有关”,与中国侦察项目没有关系。
于是,很多国内媒体开始解读,美国政府要开始退让了?
这可能只是它战略性的后退。
因为,据西方媒体报道,布林肯希望能够在慕尼黑安全会议跟外事办主任王毅进行会晤。
但是,这则信息没有得到双方政府的确认。
显然,这次是美方理亏,我们很生气,不能那么快就答应美方进行会晤。
而这个时候,拜登出来说话降降温,无非就是想向中方表明,我们已经退让了一步,你们最好也要配合我们进行会晤。
如果这场会晤得以进行,那么美国很可能会重新炒热这个话题。
为什么?
因为美国在这次舆论信息战的目的没有达成!
它就是想在这场信息战坐实这件事——中国拥有一支全球监控的气球舰队!
为什么?
我们再回头看看这次气球事件的发展脉络。
最初,在中国气球发现在美国上空时,军方建议不用采取任何措施,因为它没有威胁。但是,在美国舆论和反华政客的炒作下,拜登政府也压不住了,所以布林肯宣布推迟访问中国,而美军最终也表演性的击落了这个中国的民用气球。
而接下来美军似乎也打气球打上瘾了,三番四次出动战机击落空中的不明物体。
有国内媒体说,是美国成为惊弓之鸟了,于是社交媒体上也出现各种嘲笑美军的话语。
但是,美国政府并不是蠢而是狠辣,它当时是准备制造一个舆论假象。
在气球风波期间,大家都被各种各样的新闻信息给淹没了,全然没有注意到发布在新加坡媒体的一篇新闻。
美国曾经对外宣称,被击落的中国气球是一个跨越五大洲的“舰队”的一部分,而这个计划侵犯了五大洲国家的主权。”
所以,为什么美国后来会如此积极击落各种不明物体?
它其实是要营造出这样一种氛围,中国气球不仅仅一个,还有很多个,所以美国即使可能存在误击的情况,也要将之击落。
为什么它要出动昂贵的战机去击落几乎没有任何威胁的气球?
无非就是要向外界渲染,美国击落的是中国军方间谍气球——非常危险!
大家想一想,如果派一架教练机去击落气球的话,会给人一种什么感觉?
普通人就会觉得这个气球没有威胁,甚至连教练机都能击落。
其实这正是美国布局舆论的一部分——渲染中国气球的可怕。
而美国也想通过连番击落,去寻找下一个中国气球,来坐实这个事实——中国拥有一支气球舰队。
当然,它没有成功,后来击落的不明物体证明了没有第二个中国气球。
但是,事情没有结束。
美国通过盟友加拿大和日本,来放大炒作中方使用气球来监视全世界。
所以,为什么加拿大会突然发布消息,说和美军一起击落了在加拿大附近的不明物体?
其实,就是想表明,中国的气球“舰队”的监视,不仅仅是在美国上空,还在其他国家的上空。
而日本也献上了投名状,不失时机的提起了前几年在日本上空也曾出现类似的气球,还在外交部的发布会通过记者将问题抛给了中方。
这场针对中国的舆论信息战,美国是一环扣一环,相当狠辣娴熟。
当然,面对舆论战,我们也进行了反击。
首先,借媒体对法国大使卢沙野的专访,说明了过去也曾发生美国气艇进入中国领空事件,但中方都低调处理,并未炒作。
而现在美国的处理方法无疑是过激的,甚至不友好的。
所以中国现在的反制对策是合理的。
同时,外交部也发布了过往美国侦察气球的相关信息,虽然美国一口咬定它与这些气球无关。但是为什么我们还要公布呢?
因为美国黑历史太多,连本土国民都会被棱镜计划所监控,而欧洲领导人的通话也曾被监视。在这种情况下,民众大概率也会接受中方的说法。
而这次拜登亲自出面讲话,证明了这场舆论战美方并没有占到便宜。
但是为了这次与中方的会晤,他也不得不对气球事件降温。
但是,此次降温很可能不是这次气球事件的终点。
按过往美国的做法,在它有求于别人的时候,通常都会把话题收一收,但是并不一定会将这件事画上终止符。
而且,在拜登的讲话中,有一个很关键的信息没有提到——就是最早击落中方的气球是不是侦察气球!
这个很可能就是美国手中引而不发的筹码,估计它要看这次会晤结果的情况,才决定要不要打这张牌。
毕竟现在这个气球可是还在美国手里,只要它一口咬定里面有侦察仪器,即使是一部小相机,估计也可以让它炒作成为高精尖的监测设备。
中国,还是不要大意了!
而我们,也不要对美国太天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