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李宇欣 尹可然
当地时间3月23日,一场跨度约5小时的听证会,让TikTok掌门人、新加坡华裔周受资彻底火出了圈,其教育履历和工作履历更是被称为“开了挂的人生”。
环球时报
还有新加坡媒体称,周受资的成功,代表了新加坡“双语教育”的胜利。
资料图片:周受资(图源新华社)
从教育的角度,“双语教育”不算一个新鲜词。以成都为例,从幼儿园到中小学,都有不少名字里就含“双语”的学校。
那么,新加坡的“双语教育”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模式?它和传统的中式教育、全英文教育等又有区别?这种学习模式,对于中国家长而言,可以带来哪些教育的启发呢?成都商报教育发布记者专访了三位资深留学界人士。
这场大约五个小时的听证会,让周受资火遍了整个华人圈。一位身在加拿大的成都妈妈告诉记者,最近一段时间,周受资也是当地华人圈子关注的焦点人物。
TikTok首席执行官周受资出席
美国国会众议院能源和商务委员会听证会
家长们尤其关注周受资的教育履历。
据环球时报报道,周受资1983年出生于一个新加坡普通华裔家庭,父亲从事建筑工作,母亲是会计。
12岁那年,他在全国考试中获得高分,进入当地著名的“新加坡华侨中学”——新加坡最古老、最顶尖的中学之一。新加坡首任民选总统王鼎昌、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都是华侨中学的著名校友。
18岁时,周受资依据政府要求,在新加坡军队完成义务兵役。退役后,他前往英国G5之一的伦敦大学学院(UCL)就读经济学。
伦敦大学学院在全球大概是个什么水平呢?
成都树德中学国际部主任钟远波介绍,伦敦大学学院的世界排名在前50以内,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并称“G5”超级精英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的申请还是有一定难度,它对英语语言能力和学术要求都有相应的标准。近三年,树德国际部每年都有10到30个学生被这个学校录取。而周受资就读的经济学专业的录取难度更大,每年大概只有零星的一两位同学被录取。”
此后,周受资又进入哈佛商学院攻读MBA。可能有些人觉得现在MBA似乎有些泛滥,但是哈佛商学院的MBA,能考上的都堪称绝对的精英,每年在中国大陆录取的人非常少。
图片来源:环球网
再看周受资的工作履历:金融巨头高盛担任投资银行分析师、Facebook实习、俄罗斯DST投资管理公司合伙人、小米公司CFO、TikTok的CEO。
新加坡媒体《联合早报》这样评价:周受资成功的背后,新加坡政府推行的双语教育制度可谓功不可没。
公开资料显示,双语教育制度是指新加坡以英文作为第一语言、母语(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为第二语言,以两种语言教学的制度。在双语教育制度之下,新加坡人从小开始就必须接触两种语言。
最重要的是,新加坡人同时具有几种不同的语言环境。新加坡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种族的人民,除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和欧亚人四个主要种族外,还有其他少数民族。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都是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但英语为其主要通用语。换句话说,新加坡的孩子可能从小就学习“双语”,甚至“三语”“四语”。
联合早报网的文章认为,双语教育制度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和国际视野,精通中英文也提高国人在国际上的就业竞争力,让他们更有机会获得理想的工作。
图源环球网
除此以外,新加坡的中学也有很多特色课程。
据都市快报报道,在周受资的母校新加坡华侨中学,学校中学部和高中部都有极具特色的课程培养计划。
比如电脑英才培育计划,是为对资讯科技有强烈热忱、并有能力在中三、中四阶段专攻信息通信技术的学生量身定制的课程。
数理英才培育计划,通过许多激发学习热忱的活动、更高层次的学术探研和其他高层次的学术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增强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自信心。
除了核心课程外,也设置了选修课程。作为延伸课程,选修课程旨在激发、增进和拓展学生在数学、科学和其他领域的认识与了解。这些选修课程、工作坊和深广活动,皆由来自各领域的专家,如大学教授、知名专业人士和校内讲师负责主讲或主导。
另外,新加坡华侨中学人文课程吸引充满好奇心、热爱阅读和喜欢论辩的顶尖人才。通过三个人文科目——地理、历史和英文文学的学习,学生能从不同的视角解读错综复杂的全球性问题。
此外,融汇人文科目、语文、数学和科学的跨学科学习计划是本课程的一大特色项目。通过这些结合真实情境的专题作业,学生能发现和理解不同学科的共同点,并能探索如何以建设性的方式求同存异。在课堂学习之外,当学生与学长、学弟合作组织活动时,如:座谈会、模拟联合国会议、实地考察和戏剧表演等,学习就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美中国际爱智学校GIA总校长王寅也注意到了最近周受资的新闻。王寅说,周受资的杰出,绝对不是偶然,确实也跟其成长的教育制度很有关系。
王寅介绍,新加坡是典型的精英教育,孩子从进入小学就开始逐层淘汰。比如,周受资中学就读的华侨中学,是全新加坡最好的两所初级学院之一。学校是6年制自主中学,设有4年制初中部和2年制高中部。新加坡在小学六年级会有统一考试,考华文、英文、数学和科学四门,只有考试成绩在前3%的学生,才有望进入这所中学。
王寅说,能够通过这样严苛选拔的学生,其学习能力和智力必定不俗。
新加坡媒体认为,周受资的成功,受益于新加坡推行的双语教育政策,这也得到了教育界的一致认同。
钟远波告诉记者,对于新加坡的华人来说,双语教育能够保持一些华人传统的文化根基,避免身份认同感的缺失。另一方面,双语教育也让新加坡人熟练掌握与世界对话的工具,加强与世界的链接,从而实现国际化。
从事留学行业多年的资深业内人士向昆也表示,双语教育确实能加深新加坡学生对不同文化的了解,“这本身就是一种优势。”
不少家长问,国内也有不少学校打了双语教育的旗号,这和新加坡的双语教育有何不同?
向昆说,国内的很多所谓双语学校只是让学生多学了一些英语课程,并且,学习英语的目的也主要是应试。但新加坡的双语教育不是简单的多学一门语言,而是从小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逻辑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又有代表委员提出降低英语在高考中的占分比重,还有人提出应该“取消英语主科地位”。那么,在当下,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英语科目的学习呢?
王寅认为,之所以出现“学英语无用”的浪潮,或许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从考试分数的角度看,不少人认为,学习外语应对中高考即可,没必要学得过于深入;
从技能需求的角度看,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毕业后以外语谋生(例如做翻译、外贸)的概率小;
还有人认为,我们基础学科、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学习有待加强,因此提出减少英语课时来平衡。
同样作为一名家长,王寅十分理解这些看法,但同时他也想告诉家长们:语言不仅是一门可以提分的工具,也是一个表达思想的工具和载体,“要知道,语言的背后是文化,文化的背后是历史,孩子习得一门语言,就相当于打开了一扇了解其他文化的窗户。同时,每一种语言都有自身的逻辑,习得一门语言,还多了一个认知的维度,无形中形成了我们常说的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钟远波也表示,虽然现在机器翻译越来越“聪明”,但是,从交流的便利性和效率上来说,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还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机器可以“直译”,但机器没有情感,不能完全像人一样去理解语言背后渗透的文化背景和深层次的信息。
向昆的观点也与此类似。他认为,周受资能在中国和美国都能在大公司担任高管且取得亮眼成绩,是因为他对不同文化都有深刻理解,在文化上能够相通。“很多人认为语言只是一个工具,可以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因此不用学。但学习语言归根结底是在了解其背后的文化,这是使用机器、人工智能所无法代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