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第110期 丨【文献】历史地理与组构学方法:英国和新加坡的转型

导读

本期推荐的文献是2021年发表在《Urban Morphology》期刊的《Combining the historico-geographical and configurational approaches to urban morphology: the historical transformations of Ludlow, UK and Chinatown, Singapore》,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 Xiaoxi Li 和 Ye Zhang。


摘要:

现有研究在协调和结合城市形态的历史地理和组构学方法方面已经做出了显著的努力。然而,对于这两种方法结合可能提供的新见解仍有待充分确定,特别是在城市形态的历史转型方面有所欠缺。该研究建立了一个方法论框架,将历史地理学和组构学方法相结合,以探索它们之间的互补性。以拉德洛(英国)和唐人街(新加坡)为案例地展开研究。

结果表明,道路网络的整合-分离模式与平面单元的空间分布有关;与城市历史地理过程相关的特定场所知识有助于解释不同平面单元组构值的变化。在快速增长或变化的城市地区或城市景观中,这两种方法的结合有助于增强对城市形态历史转变的理解。


关键词:

历史地理方法;平面单元;组构理论;空间句法;道路组构;拉德洛;唐人街


前言

历史地理方法 可以确定城市区域历史发展的平面单元等级。为提高平面单元的认可度、可复制性和可接受性,需要适当地嵌入有价值的城市景观数据,为平面单元的识别和边界的划分提供严谨可靠的证据。


空间句法 一直被用于历史研究,以阐述城市的形成和转型过程,空间分析为社会现象的构成和历史背景提供了信息。同时,历史地理研究可以为空间分析中社会空间意义的解释提供基础。

结合与协调不同的思想流派和方法以加强对城市形态的描述和解释是城市形态面临的挑战之一。因此,探索历史地理方法和组构学方法的互补性具有巨大的潜力

这两种方法存在相同的研究重点:空间结构可以体现并解释社会的经济和文化过程,其中街道是划定形态区域、识别可达性的重要形态元素。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对更好地阐述城市形态的历史进程有重要意义。

关于历史地理和组构学方法的结合,现有研究围绕城市形态变化和连续的地方特定知识如何解释其组构属性展开。相比之下,关于街道网络的组构类型和组构值如何为识别特征区域提供信息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需进一步的研究来阐明这两种方法可以结合的程度和方式,以及这种结合如何有助于增强我们对城市形态的理解

针对这一知识鸿沟,该研究建立了一个结合历史地理和组构学方法的方法论框架。其中,街道作为这两种形态学方法的共同研究对象,是本研究的焦点。

构建的框架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城市(拉德洛和牛车水)中得到应用。其中第二个研究案例是在作者的假设之后引入的,若第一个案例研究具有积极的结果,则该框架对揭示其他不同背景城市形态的转变具有有效性。


方法论框架

表1 街道网络的全局和局部结构的组构测度

在理论框架构建中,历史地理分析可以识别平面单元。平面格局作为最稳定的形态综合体,囊括了城镇历史发展和转型的最多信息。组构分析探讨了全局和局部层面街道网络的整合-分离模式。


在全局层面(表1),所采用的测量方法是全局标准化选择度(NACH),已有研究证明该方法有助于捕捉街道网络的整合-分离模式,并进行不同规模街道网络之间的比较,从而揭示平面单元较高等级分界线的空间分布。


局部层面(表1),选择平均米制深度(MMD)的倒数来捕获具有相似组构特征的街道段。这些街道集群通常与独特的城市活动及其相关的建筑形式特征(建筑块和地块)相关,因此街道网络的局部拼凑模式可能有助于识别平面单元较低等级的分界线。

根据经验,选择400米和800米半径进行局部分析。

然后将显示道路网络的全局整合—分离模式和局部拼凑模式的地图与平面单元图叠加。进而基于更直观的地图和更准确的描述性统计来调查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描述性统计中,对平面单元不同等级的分界线的全局和局部组构值的总和进行计算,并在不同形态时期间进行比较。平面单元的不同组构值揭示了它们在城市中不同的空间位置和在历史背景下其对社会经济活动分布的潜在空间影响。


案例分析

01 案例一:拉德洛

1) 平面单元分析

拉德洛的三个形态时期:中世纪和前现代时期(1270-1830年),维多利亚和爱德华时期(1831-1918年)和近代(1919-2015年)。

借鉴学者Conzen对拉德洛形成和转变的分析,根据不同时期的建筑、街道和地块的独特组成,确定了拉德洛三个形态时期的平面单元的层次结构(图1)。

图1 拉德洛三个形态时期的单元划分

对三个形态时期规划单元的初步比较表明:

1

平面单元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的分界线主要由一条或两条主要道路构成;

2

第三等级分界线的街道布局各具特色,如中世纪聚落的网格模式(IIa3)、战时发展的直线模式(Ⅳg14)和战后的死胡同布局(Ⅳh17)。


(2)道路网络的结构分析

通过道路网络的结构分析,探讨道路网络与平面单元分布之间的关系。

首先对每个形态周期进行组构分析(图2和图3)。

图2 拉德洛街道网络在三个形态时期的全局测度(道路颜色从红色到蓝色,全局标准化选择度组构值由高到低)

图3 三个形态周期中以400 m为半径的拉德洛道路网络局部测度(道路局部整合的组构值由高到低对应红色到蓝色)


全局分析确定了最常出行的街道,主要由从中世纪城镇延伸到周边的长而连续的道路组成。这些道路通常是城市大道,是连接其他街道段的集成。以400m为半径的局部分析结果显示了市中心和周边街道网络的聚类模式。这些集群通常由较高密度的较短街道段组成,且街道段以直角相互交叉。


(3)叠加结果

将道路网络整合度核心图和平面单元的地图叠加,以检查总体道路组构与平面单元分布之间的关系。在图4中,红线显示了整合度核心。

图4 拉德洛:平面单元识别叠加方法(道路前20%的选择度(红)和前50%的局部整合值(橙)与平面单元重叠)


叠加结果表明,全局标准化选择度的道路组构与平面单元较高等级分界线的空间分布相关;局部整合度测量的道路组构与平面单元较低等级的分界线对应。平面单元的形成遵循城市空间的生成规律,道路网络的组构分析为平面单元的识别提供了一定参考。

图5 拉德洛:三个形态周期平面单元的第一、第二等级分界线的全局标准化选择度


在图5 显示的全局标准化选择度中,可以发现每个形态时期中新开发的平面单元第一等级、第二等级的分界线具有较低的全局标准化选择度。

图6 勒德洛:三个等级平面单元在三个形态时期的局部整合度

图6 显示了平面单元的三个等级的分界线具有不同的局部组构值,对应于不同类型的开发。


02 案例二:新加坡唐人街

1) 平面单元分析

唐人街的三个形态时期:英国殖民时期(1822-1920)、过渡时期(1921-1965)和世界主义时期(1966-2015)。

图7 左:1900年唐人街的平面图 中:1950年的唐人街规划 右:2015年唐人街地籍图


唐人街最早为华人聚居地,随后向西、向北延伸至新桥路和新加坡河(图7左图),土地按照标准网格规划进行布局,其特征是沿着新加坡河和大海呈现狭长而深邃的店铺地块。

东部海岸线在19世纪70年代和19世纪90年代通过土地开垦不断延伸。20世纪20年代,街道系统开始发展,沿着尼尔路和泰格帕加尔路向南扩建。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是唐人街发展相对稳定的时期(图7中)。

20世纪90年代,在向西扩张达到极限时,开始向海扩展到滨海南部,开垦新的土地(图7右)。

图8 基于三个形态时期的唐人街平面单元划分


唐人街前两个形态时期的平面单元第一等级分界线保持相对一致。过渡时期阶段,Ⅳ、Ⅴ两个平面单元在已有聚居地的基础上向东、向西扩张。世界主义时期进行大规模拆迁和建设,导致平面单元缺乏连续性。随着先前地块的合并和新建筑的建设,出现了两个新的一级平面单元Ⅲ和Ⅵ。


(2)道路网络的结构分析

图9 唐人街道路网络在三个形态时期的全局度(道路从红色到蓝色,对应全局标准化选择度组构值由高到低)

图10 三个形态时期中以800米为半径的唐人街道路网络的局部测量(道路局部整合度组构值由高到低对应红到蓝)


全局分析中(图9),整合度中心表现为长而连续的街道段,是城市的主干道。局部分析中(图10),表现为以800 m为半径的街道段的局部聚类,由高密度的较短街道段组成。

分析结果表明,与拉德洛一样,前20%的全局标准化选择度和前50%的局部整合度值更能体现全局和局部街道网络结构。


(3)叠加结果

将道路网络整合度核心图和平面单元的地图叠加,以检查总体道路组构与平面单元分布之间的关系。在图4中,红线显示了整合度核心。

图11 唐人街:平面单元识别中的叠加方法


对组构分析和历史地理分析结果进行叠加(图11),发现平面单元第一等级的分界线包含整合度中心,主要为城市道路,这一结果与对拉德洛的分析一致。这可能是由于定居点的增加通常倾向于从现有主要道路开始,从而加强了现有主要道路。

其次,橙色线(图 11)为局部整合度最高的街道,在第二等级分界线中,表现为一些具有突出社会经济特征的局部区域。上述这些街道段整合价值高,可达性高,具有维持和支持地区贸易和商业的功能。

图12 唐人街:三个形态时期的全局标准化选择度和第二层级平面单元的局部整合度


本文通过叠加地图和描述性统计,将历史地理学和组构理论的研究成果系统地联系起来。案例研究表明,历史地理方法阐述的历史过程有助于解释平面单元的组构值。规划单元较高等级分界线的规划单元比较低等级的分界线更容易受到城市空间一般生成规则的影响。


讨论

作者结合历史地理学和形态学方法,构建了方法论框架,并通过案例研究来理解城市形态的历史演变。框架的提出为解决当今城市形态学面临的不同形态学流派的协调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该框架在全局和局部范围内对街道网络模式与平面单元不同等级分界线之间的关系进行跨尺度探讨。

基于作者构建的框架,亟需在不同城市背景下开展更多实证研究,以检验和丰富此框架。同时,该框架在解决城市景观管理中的现实问题上有借鉴意义,例如历史城镇区域中地理边界的模糊性问题。


原文信息:Li X, Zhang Y. Combining the historico-geographical and configurational approaches to urban morphology: the historical transformations of Ludlow, UK and Chinatown, Singapore[J]. Urban Morphology, 2021, 25(1): 23-41.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城市形态学研究团队所有,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文案:柴雪瑞

编辑:叶清钰

校核:姚蕴芳、赵鹏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