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狮城DNA 新加坡十分“神气”的街道——滑铁卢街

“神气”的滑铁卢街

众所周知,东南亚是世界中民族最多、最复杂的地区,其中新加坡是最典型的多元文化中心,光是官方语言,就有四种:马来语、中文、英语和泰米尔语。宗教信仰也是多种多样,道教、佛教、基督教、回教占大多数。

(图源:知乎)

因此,新加坡的各种宗教寺庙也相当地丰富多彩。在新加坡,寺庙不仅仅作为信徒的精神寄托,也可以作为一种特色建筑来欣赏,它们各具特色,其中一些不仅包含深厚的文化艺术,还具有高超的建筑工艺。

(图源:facebook)

在市区,有一条“滑铁卢街”,当地华人喜欢称之为“四马路”。虽然整条街道只有700米长,但却坐落着四座不同宗教的寺庙。建造滑铁卢街时,新加坡仍然是英属殖民地,它也是以英国惠灵顿公爵击败法国人的滑铁卢战役而命名的,在中国香港也有一条类似的街道,但它被称为“惠灵顿街”。

(图源:维基百科)

观音堂佛寺

滑铁卢街上有一座著名的观音寺,观音堂佛寺,除了魔杖这一特色,这座寺庙还热衷于慈善事业,它的名字在文化艺术、医药、教育、扶贫等方面都经常出现。

(图源:默默答)

佛教“南山上人”在1884年在此地弘扬佛法。清朝光绪十年(1885年)蒲月(农历五月)由陈两成商号捐献土地建庙;并在1895年岁桐月(农历三月)重修。不过,原有的建筑早已拆除,现在所看到的是1984年重修扩建后的规模。

(图源:联合早报)

因其著名的魔杖,观音殿成为四马路最繁华的寺庙。所以根本不用担心寻不到,只要找到朝圣者最集中的地方就行了,寺庙附近有许多卖鲜花和佛教用品的摊位,也有看图画和算命的,气氛很浓烈。

克里斯南兴都庙

这里原本是印度商人在滑铁卢街榕树下搭建的祭坛,克里斯纳神是印度教的主要神之一毗湿奴的化身。建筑占地1000多平方米,典型的南印度风格,代表毗湿奴的十个化身都被精心装饰。在后来的修复中,内殿是由印度玛瑙制成。

(图源:kagawaramissflora)

即使不是印度教的信徒,这里也值得观赏一番,在印度庙里不仅可以了解精彩的神话传说,还能欣赏精美的雕塑,每座庙宇都可以算是雕塑工艺品大比拼。

(图源:联合早报)

在印度教历法中,每月的第一天和满月日是信徒们来敬拜克里斯南庙的日子。在中国农历的大年初一、十五,隔壁的观音庙会迎来众多虔诚的朝圣者,两座寺庙“旺日”重叠,道路上充满了兴奋,许多信徒还会在彼此寺庙前观赏一番。尽管印度庙不烧香,克里斯南兴都庙还是在门口的桌子上放了一个大的香炉,以方便朝圣者。

马海阿布犹太会堂

“马海阿布”意为“父辈之盾”,这座建筑建造于1878年,为东南亚最古老的犹太会堂,在1998年的时候被列为新加坡国家古迹。新加坡的犹太社区不大,早期在新加坡从事香料、棉制品、木材、咖啡等商品的贸易。苏伊士运河开业后,欧亚蓬勃,许多犹太商人变得富有,并有能力在新加坡拥有和开发房地产。

(图源:南洋视界)

犹太会堂的外表十分简单,内部却拥有极为严谨细致的设计。教堂别致地融合了维多利亚与殖民建筑风格,大理石的地面及大百叶窗与柚木及藤条制作的长椅形成鲜明映衬,为人们带来一种宏大的惊艳之感。

(图源:联合早报)

圣彼得和圣保罗大教堂

圣彼得和圣保罗大教堂是一个为新加坡中国天主教徒服务的天主教教堂,这里也是许多欧洲传教士在去中国之前学习中文的地方,同时也是新加坡为数不多的提供粤语和中文弥撒的天主教堂之一。

(图源:cityseeker)

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圣彼得和圣保罗大教堂也是新加坡中文天主教群体发展的见证,这座建筑的外观和内景都非常漂亮,是许多旅游书籍推荐的新加坡景点之一,特别值得一看的是,这座天主教建筑还可以看到各种中国图腾。

(图源:cityseeker)

在新加坡中没有国教,对每个宗教都是平等对待的,为了避免不同教派之间的冲突,政府设立了“宗教联谊会”,以平衡各方利益,促进各大宗教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除了高素质的法律素养之外,新加坡的和谐与稳定还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宗教的多样性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