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阿公做鞋38年,失传中的手艺引起网民热议

有些人做一辈子的鞋匠,网上搜也搜寻不到!

近日,盛港集选区议员何廷儒的脸书发文引起广大讨论!发文三天,就有414次转发、近两千个网友点赞。

究竟是哪门手艺?有多罕见?

议员何廷儒说:“苏先生是万国(Buangkok)的住户,这八年他都在河谷径(Rivervale Walk)第113座组屋楼下的小店里帮人们修鞋。我看到苏先生时,他正在咖啡店喝咖啡,仅跟他打了招呼,他就告诉我生意差到不行。即使行动不便,每周也要开店修鞋6天,只有星期六不开店。”

(图源:何廷儒议员脸书)

“安哥苏”以前在芽笼东有一间个人工作室,手作娘惹鞋。跟何议员分享的时候,刚好有客人来拿定制的“娘惹鞋”,顺手拿给议员看。

(“娘惹鞋”就是针加线,还加上一颗一颗珠子。传统叫:串珠鞋。一双串珠鞋)

一双串珠鞋,可以用多达上千颗珠子。“安哥苏”这手艺很厉害吧?

(图源:何廷儒议员脸书)

“安哥苏”的故事因为议员脸书被看到,群众发挥人手一转,让传统手艺再次被注意。

小科普

在新加坡,修鞋补鞋的鞋匠多是华族。1950年代,他们多数在店屋的骑楼下帮人们补鞋,在5尺宽的骑楼旁,常看见他们的身影。1970年代,他们的月收入约300新币。传统鞋匠在新加坡越来越少见,多在牛车水与莱佛士一带。

众人纷纷在议员脸书下留言,推荐延续的方式;还有人发动广大网民群,赶快动手转传讯息。

(图源:何廷儒议员脸书)

高手在民间,不要让传统手艺在我们这一代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