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上世纪80年代如日中天的日本经济为何在90年代突然衰落了

日本媒体在报道日本经济时常用“失去的二十年”这一词汇描述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后的二十年。在1997-2017年这20年间日本实际经济增长只有16.5%。这意味着平均每年的增长率只有0.8%左右。同一时期我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是9.5%,越南年均增长率接近于8%,韩国的经济增速也大体保持在日本的3倍左右。虽说如今日本仍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之一,但过去二十多年间日本经济增长速度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确实是相当缓慢的。

日本是亚洲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当亚洲其他国家还在为争取民族独立奋斗时日本就已是一个能自主生产汽车、飞机、轮船的工业化国家。二战期间日本被摧毁的只是有形的厂房和机器,但日本在战前所积累的技术和管理层面的无形优势却并没被战争所摧毁。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经济迈入了高速增长时期:1966年日本经济总量超过法国;1967年日本经济总量超过英国;1968年日本经济总量超过西德。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经济进入全盛时期。当时的世界格局可以总结为“政治上两极、经济上三极”:所谓政治上的两极当然是指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至于经济上的三极则是北美、西欧、日本。日本以一国之力得以与美国主导的北美自贸区以及欧洲共同体分庭抗礼。日本作为国土面积只有30多万平方公里的二战战败国在经济总量上已超越了2200万平方公里的超级大国苏联。

这时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与法国的GDP总量加起来才勉强接近日本。在当时的世界500强企业中日本占据了近一半。那时光是东京一地的GDP就比我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还高。事实上直到上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还入不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法眼。那时的日本在亚洲算是发达国家,但在欧美国家眼中仍是一个相对欠发达的国家。可短短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内这个西方人眼中的普通发展中国家已迅速成为了遍地黄金的富裕国家。

日本经济突飞猛涨的背后除了日本战后的经济建设生产发展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的虚假繁荣:首先发力的是日本股市——当时所有代表日本的225种股票轮番上涨,以至于在很短的时间内一些人的资产猛增了4倍。在股票上涨一年后房地产业开始迅速上涨:土地的价格就像被吹气球似的每天上涨。股市和房市的一路上扬使日本经济开始呈几何级数膨胀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许多我们今天看来简直瞠目结舌、匪夷所思的咄咄怪事。

“日本是世界第一”的口号在这样的氛围下出现了。全体国民预感到“日本的时代”即将到来。那时全世界到处都能见到日本人买买买的身影。日本人开始讨论买下整个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话题。有一次某栋美国大楼打算卖给日本人。当时美方报价4亿多。双方谈妥后美国人就等着日本人付钱交割了,可日本人却拿来了新的合同书。美国人以为日本人要砍价,但翻开新合同后赫然看见上面写的价格是6.1亿。

日本人作为买方愣是给加了2.1亿弄得美国人莫名其妙。日方人员解释说:他们的老板头一天在吉尼斯世界纪录里看到历史上单个大楼出售的最高价是6亿美元,所以他们想要打破这个纪录。当时的日本人就是这么做生意的——为了争面子、破纪录就不惜主动送对方两个亿。这一时期手里拿着大把美元的日本人开始在美国大肆购买。这些挥舞着支票本的日本人好像对价格根本不屑一顾。

当年的美国媒体因此发出惊呼:“美国正在变成日本的第四十一个县”。这种一夜暴富的模式一开始就潜伏下了日后破产的隐患:期待通过资产价值上升而获得利润的手法随着资产价格的上升会越来越难以奏效,因为任何资产的价值都不可能无限上升下去。一时的炒作会令其价值在短时间内呈几何级数膨胀,但在经历一定时间的演变后最终其价值将回归平稳状态。这意味着当资产价格停留在高水平时最终的资产持有者将无法获得收益。

1985年9月22日《广场协议》签订后日本股市和房市进一步上涨。到了1989年日本政府开始感受到泡沫越来越大所带来的压力:房市和股市的泡沫越来越大,银行又借给了投机者大笔资金。万一发生连环违约势必把银行拉下水,那么届时日本的整个金融体系都将受到冲击。在这样一种形势下日本央行从1989年起开始温和上调利率、降低货币供应。到了1990年8月利率已由超低的从2.5%一路飙升到6%。

与此同时日本大藏省要求所有金融机构控制不动产贷款,日本银行要求所有商业银行大幅削减贷款。到1991年日本商业银行实际上已停止对不动产业的贷款。这下日本的股市和房市都断了货币供应。货币政策的突然转向首先挑破了日本股票市场的泡沫:1990年日本股票价格开始大幅下跌。股价暴跌几乎使所有银行、企业和证券公司出现巨额亏损。日本的地价也紧随股市之后开始剧烈下跌,房地产市场泡沫随之破灭。

1990年到1992年日本股市跌了一半多、楼市的跌幅也达到了46%。这一过程中上百万亿日元的资产化为乌有。比直接的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是日本国民的民族自信心被挫伤了。战后复兴时期朝气蓬勃的“昭和男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颓废的“平成废宅”。经济泡沫破灭后日本的“1亿准中流”的庞大构想也随之破灭:原来的中产阶级收入减少、购买力下降。2018年上海译文出版社翻译出版了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的《低欲望社会》一书。

这本书揭露了日本当前的现实处境:阶级的固化让人们放弃了挣扎——既然努力也改变不了命运,那么不如一人一狗一台电脑过上不婚不育、不争不抢的生活。日本曾有相关的学术机构对1000名首都圈的年轻人进行过一项社会调查。这项调查就是向这些年轻人提出想不想出人头地的问题。只有12%的人回答非常想、觉得能出人头地最好的有28.8%、没有执念的43.4%、完全没兴趣的15.8%。

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人口动态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日本新出生人口数仅为94.1万。这创下了自从1899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低值,同时连续两年跌破100万大关。同年日本新婚情侣数为60.7万对。这比上年减少1.4万对。日本厚生劳动省估算日本人口将在2053年跌破1亿,到2065年日本人口将比2015年的1.27亿减少三成。届时日本社会超过40%的人口都是老年人。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已造成日本国内市场萎缩、经济下滑、创新停滞。

早在1996年新加坡前领导人李光耀曾预言:“日本在未来相比邻国将日渐趋于平庸”。李光耀之所以认为日本注定将走向平庸是因为他看到日本无法解决自己所面临的人口问题。人口的萎缩必将导致日本经济的衰退,年轻人会由于不堪重负而选择离开日本。尽管日本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在之前的长期积累已使国民持有大量的金融资产,企业也有高额的内部准备金,然而却未能有效运用资金。无论是货币宽松政策或公共投资都无法提升消费者信心。

企业在减少成本的同时又不背负裁员的恶名,所以就往往大量雇佣非正式员工。一批靠打零工为生的“飞特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这些人没固定工作,只能到处打零工为生。这些人里有家庭主妇、有学生、有老年人。一边是疲于生计的2000万“飞特族”,一边又是200万年轻的“啃老族”。这就是日本的现状:经济不景气,老人们占据着高层岗位,年轻人则越来越看不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