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把日本军舰全部炸沉,让它们在海底陪伴“威尔士亲王”
2023年1月11日,日本和英国签署了“英日两国防务协定”,正式名字是《互惠准入协定》;协议主要的内容是:双方的武装力量可以在对方的领土、领海内进行部署集结。
“两个岛国真能作妖”,相信对英日历史有了解的朋友一定会这么想。因为这两个国家在历史上不是一次这样抱团惹事了;也不是一次抱团后大打出手,成为仇人。
1941年12月10日,英国海军的骄傲、英国海军最强的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被日本炸沉于马来亚海域,随舰沉入海底的是包括英国远东舰队司令菲利普斯中将在内的八百多英国水兵。
“威尔士亲王”这个爵位,在英国是有特殊含义的,因为它只授予国王长子;而这个长子接受了这个爵位,代表他就是国王的男性继承人了,将来要当国王的。
所以,一艘军舰以“威尔士亲王”的头衔命名,当然是英国不一般的军舰。而这艘不一般的军舰就这么被日本军队炸沉了,英国人的心情与痛恨可想而知。
日本投降后,被俘虏的军舰很多,最后由中美苏英四国瓜分。英国得到“夏月号、夕风号、竹号、堇号、荻号、楠号、槇号”驱逐舰,以及另外26艘其他军舰。
英国人怀着对日本炸沉自己国家海军骄傲“威尔士亲王”的仇恨,把这些分得的军舰拉到“威尔士亲王”被炸沉的海域,全部炸沉,让它们在海底陪伴“威尔士亲王”。
被日本干沉的“威尔士亲王”
现在,这两个岛国又阴恻恻地搞“相互开放领土”,谁看着都觉得稀奇。从日本方面来说,他们的军队连交战权都没有,为什么要到英国驻扎?
同样的,英国以前的确是“日不落”帝国,但现在乱得像“大荒之年的戏班子”,眼看着就要散伙,为什么要到日本驻扎军队,图个啥?
英、日两个国家的相似之处
世界上最像的国家就是英国和日本:都在大陆的边上,千年以来,一直和大陆强国对干;都是岛国,只能从海上向外发展;都是工业化强国,英国是历史工业强国,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进入工业化的国家······
这两个国家还有很相似的地方:人种都来自大陆,很杂;文化都来自大陆,但不太愿意承认;都坚持自己的君主制,抱残守缺地认为很牛;都曾经豪情万丈,但现在只能跟在美国后面唯命是从,不敢越雷池一步······
英国以前和欧洲大陆是相连的,有一个“大陆桥”连着,后来海面上涨,大陆桥被淹,英伦三岛只能孤零零地悬在海上。但英国并没有太多对欧洲大陆的感情,而是把欧洲大陆当做他们的势力范围。
只要欧洲大陆有强国出现,英国必定和这个强权翻脸。以前是法国,因为法国在欧洲最强,也和英国最近;所以,两国打了几百年的战,有的为了贸易、有的为了领土、有的为了海上纠纷;到殖民地时期,又为了抢夺海外殖民地。
法国没落,德国雄起,而英国仍是世界霸主。发展起来的德国因为市场、原料、货币价值等等原因,威胁到世界霸主英国的权益,英国拉着法国等,和德国打起来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打死了德国、重伤了法国,英国则付出提前丢失霸权的代价。
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苏联又成为欧洲最强,这时的英国虽然不是世界霸权,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它们在美国的带领下和苏联干开了。总之,欧洲不能有强国、欧洲不能团结一致,这是“不承认自己是欧洲国家”的英国最实在的想法。
英国推着日本干沙俄
日本的历史和英国大同小异,它们在很久之前和亚洲大陆也是相连的,从大陆到岛上的人是日本最早的原住民;后来,大陆因为战乱等原因,又有很多人渡海到岛上,日本把这样的人叫“渡来人”,他们给岛上带来大陆的文化、农业技术等。
就岛上资源来说,多山多丘陵的日本“四岛”真的赶不上多平原多森林的英伦“三岛”:日本除了火山、地震多以外,岛上资源很少;严酷的环境让岛上的人为了活下去在岛上互相争斗、排挤。一旦强大一点,他们必定向外侵略,首当其冲的就是边上的大陆。
所以,千百年来,日本总是先打大陆上的半岛,再以此为跳板进一步侵犯中原。令他们难过的是,千百年来,他们一直被中原王朝按在地上摩擦,不能进入大陆一步;直到甲午战争以后,日本以自己先发展起来的工业化武装,狠狠收拾了还是农业化的大陆。
总之,英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非常像。一个在欧洲大陆边上,但总不愿和欧洲大陆和平相处,即使是“欧盟国家”,也执拗地非要“脱欧”;一个在亚洲大陆边上,也不愿承认自己是亚洲国家,他们在一战时就“脱亚入欧”,说自己是“欧洲一体的国家”。
英国和日本,打出来的“交情”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实际就是一个大军阀管治的国家,叫“幕府时代”,国家的生存根本还是农业、渔业,没有其他的东西。如果有,在幕府后期给海上探险的外国提供补给服务、民间浪人到海上打劫等等,算是一点补充。
由于总是打不过大陆上的中原王朝,他们索性奉中原王朝为大哥,跟着大哥搞点物物贸易也不错。大哥的文化给日本很多影响,他们在大哥的文化中也得出自己将来要秉持的发展理念:自己力量有限,必须采取“事大”政策。
第一个“事”的“大”当然是边上的大哥了;后来,海上探险的荷兰人给日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原来世界上还有很多稀奇、另类的东西。于是,日本人纷纷研究荷兰,出现非常流行的“兰学”。有了新的知识与观念,日本人发现边上的大哥有点“蠢”的样子。
1853年,建国不久的美国以军舰大炮打开日本国门,日本只好向外开放;但是,当时的世界还是英国说了算的世界,每一个新打开的地方,英国人都要堂而皇之地插上一脚,而美国人也很识时务地不敢反对,就像现在世界上国家不敢和美国对着干一样。
英国人在世界上霸道惯了,对任何地方的人都看不起,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而刚刚开放国门的日本人也没把英国人太当回事,在他们眼里,大陆边上的王朝很牛逼,这是历史惯性;欧洲的荷兰很厉害,这是他们先入为主的感觉;美国人能打,因为他们的军舰大炮挺吓人。
1863年8月,四个英国商人牛哄哄地在萨摩藩的地盘不按照日本礼仪行事,在路上不回避当地大名的出行,大名手下武士不管三七二十一,拔刀就砍,当场就砍死一个、砍伤两个,另一个是女人,逃过一劫。
这些人如果是日本人,这就不是个事,因为他们不回避大名,按律就该杀;但是他们是英国人,这就是事了。1863年8月15日,英国海上舰队向萨摩藩的鹿儿岛开炮,要为英国商人讨个说法。
萨英战争
萨摩藩是日本有名的强藩,也是海上讨生活的,他们也不含糊,立即用岸上的炮台进行还击,重伤英国军舰一艘、轻伤两艘,打死英军官兵共63人。这一下英国人不干了,他们先把军舰开到日本火炮射程之外,然后强压日本谈判,不然就大打出手。
日本的萨摩藩也评估了这次炮击,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大炮比英国的舰炮差不少,再打下去将会损失更大;于是,在日本德川幕府的斡旋下,萨摩藩赔偿英国两万五千英镑,打得轰轰烈烈的“萨英战争”就这么消停了。
应该说,英国人通过这次炮击大吃一惊,他们刚刚打赢“第一次鸦片战争”,觉得亚洲人不堪一击,没想到日本人居然这么“冲”,直接强火力招呼;真的打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一开始,英国想和日本幕府搞好关系,现在英国人改变主意:幕府挺差劲的,不如萨摩藩,下一步和萨摩藩好好交往。
正所谓“不打不相识”,英国和日本就这么搞到一块。而萨摩藩也认识到英国海军的确厉害,他们向英国学习;英国为了在亚洲有自己的抓手,也倾心教导。萨摩藩成为日本海军的基础,和以陆军力量强大的长洲藩一起,成为日本后来向外扩张的两只手:海军、陆军。
日本的几个强藩
当年英国和日本真的关系很不错,居然结成同盟
“萨英战争”之后,两个岛国就这么惺惺相惜地走到一起,日本发现自己很多方面落后于英国,他们一切向这个与自己一样是岛国的国家学习,甩开膀子加油干:一样是岛国,能成为世界霸主,日本为什么不行?
英国也发发现了“新大陆”:这个岛国,未来可期,胆大敢干,愿意学习,买英国军舰花钱不眨眼,真的好。另外,日本在太平洋,威胁不到英国,但在远东能威胁英国一直不喜欢的沙俄、在太平洋能牵制和英国竞争的美国。
所以,英国这一段时期是真心实意向日本传授技术、尤其海军技术的,先进的军舰刚造出来,英国海军还没有装备,英国就卖给日本。日本海军也飞速发展,很快超过边上的大清北洋水师。
日本打赢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之后,日本把可怜的大清打得奄奄一息,一跃成为亚洲最强,英国人对他们更加喜爱,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教育没有白费。而这个时候的沙俄和日本,因为争夺东北亚利益互相对峙,英国人迫切希望日本和沙俄打一架,减轻沙俄在欧洲对他们的压力。
一方面想更进一步拉近与日本的关系,另一方面好让日本与沙俄火并,英国在1902年与日本结成同盟。这一招,让日本人激动得不知道怎么是好,这比现在一个弱国,被美国主动要求结盟更加有意义;因为美国结盟很随便,而英国是不与别人结盟的,日本是历史上第一个。
1904年,日俄战争开打。本来,英国只要牵制削弱沙俄就行,他们估计:日本会战败。但是没关系,等日本战败,英国再出面斡旋就行。沙俄削弱了就行,日本受伤无所谓,让他们养养伤再说。
各怀心思的两个岛国结盟了
没想到,日本一下子把沙俄打败了,在海上,还把连英国都怕的沙俄远东舰队打得全军覆没。这远远超出了英国的预计:沙俄是被削弱了,但日本也太吓人了。这时候,英国人开始思考自己的政策,是不是有点“养虎遗患”。
在舆论上,英国、美国到处鼓吹“黄祸论”,就是从这时开始的。现在,美国、英国还在叫嚷“亚洲威胁”,殊不知,最早让他们感到威胁的是日本,“黄祸论”最早指的是日本。
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是英国的盟国,当然要站在英国一边;所以,日本很忙:一边在亚太抢占德国殖民地,大大扩张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一边在商业上填充列强来不及管的市场,赚了钱、发展了自己的工业。
当时的宣传画真的直白
而在欧洲战场上,日本也有很多收获:一方面,他们派军舰给英国运输编队护航、扫雷,积累了非常多的实战经验;一方面他们派军官观摩英国和德国的海战,更加增长率对海军发展的技术积累,比如德国俾斯麦号一炮干沉英国的胡德号,给日本人今后的造舰技术以非常大的启迪。
一战结束后,英国在很多方面力不从心,德国更是被打得遍体鳞伤,唯独日本,通过一战增长了工业实力,增强了军事能力,增加了经济收入,增多了在太平洋的控制地盘。看到日本的变化,英国人心里百味丛生,美国人则红着眼睛生气,一个遏制日本的氛围在英美之间形成共识。
1921年12月,美国利用华盛顿会议的机会,拆散“英日同盟”,转而以“美、英,法、日四国同盟”代替,同时签订了《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大幅度压缩日本在太平洋的地盘。英国人不说话,日本人反对也没人响应,这个一开始就各怀心思的“同盟”解散了。
英日同盟解散了
二战时,日本人把英国狠狠收拾一顿
随后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没有了“英日同盟”,他们放开手脚和美国英国争夺在华利益;英国没有“同盟关系”的约束,也不管不顾地和美国一起制裁封锁日本。两个本来是同盟的关系,变成了敌对的国家。
而发展起来的日本也不是怕事的国家,他们通过很多分析、研判,决定“赌一把”:把实力最强的美国压制两年,日本就有可能控制亚太的陆地和海洋。于是,在发起“突袭珍珠港”的同时,日本也在中南半岛行动,要把英国从这里赶出去。
局势很明朗,英国人派出自己国内最强的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率领“Z”舰队来到新加坡,以强硬的姿态面对日本,保持自己在亚洲中南半岛的军事存在。
结果,日本海军在主要兵力全部对付美国的同时,以几艘老旧军舰在马来亚海域和英国人打了起来。指挥日本海军的是小泽治三郎,他以航空兵为主对英国的“Z”舰队发起攻击,一举歼灭英国舰队,炸沉英国海军的骄傲“威尔士亲王”号。
无助的威尔士亲王,就这么被打死
作为老师的英国,被学生打成这样,不但颜面尽失,更是被逼得从亚洲撤出。生气是当然的,二战后,英国如同泄私愤的一样,把自己分得的三十多艘日本军舰炸沉在“威尔士亲王”号沉没的海域。两家的仇恨深如大海。
英日重新“结盟”,说明了什么?
二战结束之后,不管世界怎么变化,英国和日本的关系后好不起来。一方面,日本是战败国,英国还有点看不起;另一方面,英国在二战中被日本打成那样,面子还没捡起来,也就更不想有什么交集。
奇幻的是,到了2023年,这两个国家居然又走到一起,签订了《互惠准入协议》,可以互相驻军,这是个相当于结盟的协议。那么他们为什么又走到一起呢?
两个岛国又鬼鬼祟祟在一起
1、日本明显是吃亏的,因为日本不可能到英国驻军,只有英国来日本;所以,日本能签这个协议,一定有自己的阴谋。
2、日本的阴谋是出于自己的“急”,这一点和英国差不多。因为两国都是岛国,在冷战时期还能从全球贸易中得到经济利益,而现在,经济全球化眼看要分崩离析,而两国的优势工业也有全面落后的问题。
3、威胁到两国制造业的只有亚太大国。而这个大国自己也有很多危机,最大的就是统一问题上;如果把这个问题搞起来,牵制一下大国,对英日来说,这是好事。
4、两国走到一起明显是美国的安排。因为美国自己不可能在东亚西太打赢大国,他要拉起同盟;英国、日本就是美国的铁杆同盟,把英国安排进亚太,就是从这一点出发。
去吧,下去吧
5、英国军事力量进入日本,由于英国是个北约国家,这就给北约下一步搅局西太提供了借口:假如英国在这里被揍,北约是有借口进入的。
6、英国、日本,当年何其“勇猛”,一个是世界霸主,日不落帝国;一个是称霸东亚,可以和美国正面对刚的海上列强。今天,两个国家都成了美国的马前卒,必须服从美国的利益。
总之,英国和日本这个如同结盟的“协议”,实际上在战术上没有任何意义,仅仅存在一点象征意义:美国的联盟还是团结的。
如果真的有什么战争,英国的力量也不会真来,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如果美国非要英国来,这就要看英国对美国的忠诚度到底如何。
因为英国来明显是送人头,而这个送人头的意义在于引入北约。就是说:英国是一个“饵”;
至于英日之间还有什么别的想法,实在看不出来。但两个各怀鬼胎的狗腿子的联盟,注定长久不了。
必要的时候,美国还会主动拆开他们,因为美国并不在乎小卒的,如同当年英国不在乎日本和沙俄打仗一样。
实际上,日本如果照这个样子下去,距离挨揍恐怕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