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相隔地球两端,巴西怎么就成了日本人的第二故乡?

巴西是全球日裔最多的海外国家。到2000年,巴西全国总人口1.7亿,其中日侨日裔约占1%,包括仍持日本护照的移民约有9万人,业已入籍巴西的日本移民及其后裔超过140万人。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日本人为什么会移民到如此遥远的地方呢?

1858年,日本先后与美、荷、俄、英、法五国签订了《安政五国条约》,德川时代闭关锁国的体制彻底终结。1868年开始,日本统治阶级自上而下明治维新: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经济、兴办教育、组建新式军队。

要改革,要工业化,就要花钱,可钱从哪来?主要靠从农民那里盘剥搜刮而来。苛捐杂税、土地兼并使得大量农民破产,被迫离开农村到城市谋生,而尚未充分发展的城市,根本无法消化涌入的农民,日本亟须向外输出过剩人口。应了列宁的名言:“当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他们肯定一无所有了“。日本政府在1896年出台移民保护法,以立法的形式鼓励移民活动。

风风火火的移民潮

日本向巴西移民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08年到1921年:14年间迁往巴西的日本移民共有3万余人。

巴西作为南美最大的国家,原为印第安人居住地,在16世纪的航海大发现时代成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后推翻了葡萄牙的殖民统治,1822年建立帝国,1889年成立共和国。

欧洲人在拉丁美洲开辟了大量种植园、庄园等。巴西成为甘蔗、烟草、咖啡等农产品的重要出口国。19世纪30年代后,随着欧洲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黑奴贸易的利润逐年下降直至无利可图,世界舆论对奴隶制度大加鞭挞。1888年5月13日,巴西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废除奴隶制。

翻身的黑奴们把歌唱,兴高采烈逃离种植园,奔向圣保罗和里约等大城市。巴西土地广阔肥沃适合农业发展,但同时热带雨林遍布、人口死亡率很高。种植园经济是巴西命脉,又不可能放弃,劳动力明显短缺。无奈之下,巴西政府将目光瞄向海外,着力寻觅勤劳勇敢、诚实可靠,可与黑奴相媲美的廉价劳动力。

巴西最先希望得到是中国劳工。巴西种植园主和官方商量,打算引进工钱便宜、吃苦耐劳又安守本分的华工,甚至有人建议:招募100万华工来巴西。

巴西政府和清政府谈了几轮,提出了三项条件:第一,凡愿移往巴西的中国人,必须加入巴西国籍;第二,愿移往巴西的中国人,必须带家眷同往,单身汉不得移民;第三,愿移往巴西的中国人必须是农工为业之人,无业游民不收。

早些华人远渡美国旧金山和澳大利亚等地,大多是非法的“卖猪仔”。清廷虽然是被迫大开国门,但送人头这种事不做得好吧。而且你还是个八竿子打不到的地方,还提什么条件?清朝政府一口回绝。巴西接着又找到意大利等国,都铩羽而归。巴西1895年就与日本建立了邦交关系,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日本碰碰运气。

日俄战争(1904-1905年)刚结束不久,国内经济凋敝,社会上充盈着游民。日本本来主力移民夏威夷和加州的,但快速增长的移民抢夺了当地人的岗位,美国不得不出台法律对日本移民加以限制。巴西这时上门“收人头”,日本自然一拍即合。为了积极配合,日本还专门成立了皇家移民公司。

1908年6月28日,第一批日本移民781人(165户共733人及单身48人)乘坐“笠户丸”号海轮从神户启航,前往巴西圣保罗州圣多斯港。此后短短6年间,共有10批,约1.5万人移民到巴西。这些移民一般都有着日本政府提供的开拓资金,巴西政府为提高移民的吸引力,又提供旅途补贴,这使得初登巴西的日本移民能快速发展。日本新移民发财的消息传回日本,又掀起了移民巴西的新浪潮。

与之前耕作水稻的技术不同,日本移民要从头学习咖啡种植技术,他们用不惯工具,吃不惯当地饭菜,薪水也少得可怜。虽然名义上是自由民,但生活在完全封闭的小区里,隔离在巴西人的社会之外,比奴隶其实也好不到哪去。

1920年代,巴西的“咖啡繁荣”随着国际经济一起衰退。日本移民不得不深入比圣保罗州更为纵深的腹地,到原始森林地带开拓荒地,艰辛谋生。“勤劳、有忍耐力是东方人的美德”这是一句巴西日裔的俗语,他们最开始都是靠着忍耐活下去的。

第二阶段,从1922年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总计有超过14万人移民巴西 。

1923年发生了关东大地震,日本国内出现了大量饥民和灾民,这些人政府压根没办法妥善安置,于是乎日本政府又想到了巴西。“现在政府没办法帮你们,只能给你们几张船票去巴西吧。”

1930年代,日本移民逐渐走出早期的咖啡和甘蔗种植园,开始租赁白人地主的土地,种植稻谷、玉米、蔬菜、棉花、香蕉,还有不少人当司机、厨师,运输煤炭,修筑铁路,买船打鱼,摆摊卖杂货。

他们在圣保罗州、巴拉那州以及亚马逊州开辟了大量的荒地。在当地的日本移民只占总人口的2%到3%,拥有不到2%的土地,却贡献了巴西近30%的农业产出,包括46%的棉花、57%的丝绸和75%的茶叶。

1919年冈本寅藏将茶树引入巴西,1935年日本人将改良的菠萝品种由新加坡引入并且在巴西国内大面积种植,1926年田边重名从法国引进购买了300只来亨鸡,成为巴西养鸡业的开端。日本移民对于巴西农业大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移民对于巴西社会逐渐了解与认同,由于心灵手巧勤劳肯干,到1940年已经有超过70%的日本移民有了自己的农场。二战期间,巴西与日本断绝来往,当地的日语学堂、报纸遭禁,只剩下葡萄牙语可供他们学习,日本移民又成为备受排斥的边缘群体。

第三阶段,二战后至今。从1959年开始,日本又向巴西移民,但这时候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移民越来越少,基本接近尾声。至此,日本共向巴西输出人口接近30万人。这些人经过数代繁衍,巴西日裔人口总数已达数百万人。

这批人和之前多为破产农民、投机分子、流浪汉等人组成的移民团不一样,他们中有大量高技术、高教育水平的日本人,过去时也带着一定资产。

日本移民在巴西是居于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之后的第四大移民集团。鉴于日本战败和对二战时巴西反日情结一度高涨的后怕,巴西日裔努力求学,学习葡萄牙语、了解南美历史文化,开始大规模通婚、并以巴西人自居。

据统计,日本移民后裔25%以上具有大学文化。巴西最高学府圣保罗大学是南半球最顶尖的大学之一,而超过20%的学生和8%的教师都是日裔。随着巴西政治气氛的好转,日裔在巴西政界也开始崭露头角。他们在议会政治中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

由于善于拉集团选票,并且具有充足的竞选基金作后盾,日本后裔在巴西的政治舞台频频得势,有不少日裔就跻身于巴西政界和军界。例如上木诚昭在1979-1985年间的军人政府中任采矿和能源部长,而续木清吾也曾担任过卫生部长。前任卢拉政府的信息部长也是一名日裔。

上世纪80年代,当巴西经济在陷入困境时,日本经济腾飞,工厂工资高,是巴西工资的几倍。日本移民的后裔开始把目光转向他们的父母或祖辈生活过的家乡。这股海归潮在2008年达到高峰,回日本生活和工作的日裔巴西人约有32万。

由于语言文化不同,日本人多少有点歧视,许多日裔巴西人发现自己很难适应“故土”的生活,他们只是有着日本血统、会说日语、长着日本面孔的巴西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日本经济因海外需求锐减而重挫,许多日裔巴西人又义无反顾背上行囊离开,回到巴西。

相对而言,在巴西生活更轻松自在,没有日本社会那种压力、压抑和循规蹈矩。巴西的假期特别多,加班也少。你从巴西的音乐就能感受到,大多是欢快的。而日本的音乐,总有种淡淡的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