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势如破竹的日本为什么很快就接连溃败

1941年12月7日清晨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的基地珍珠港遭到日本海军偷袭。次日美国参议院以82票对0票、众议院以388票对1票分别通过了罗斯福总统对日宣战的要求。战争爆发后的半年内日本始终牢牢控制着太平洋的制海权。在此期间日军横扫香港、马来亚、新加坡、缅甸、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关岛等地。在1941年12月8日至1942年2月15日的马来亚-新加坡战役中日军以4万兵力迫使装备水平相当的8万英军投降。

在1941年12月8日1942年5月7日的菲律宾战役中78000名美菲联军士兵在50000日军的进攻下被迫投降。1942年2月14日日军发起苏门答腊登陆战后仅两天就占领了苏门答腊的石油城巨港。1942年2月14日至3月15日的爪哇战役中日军以大约伤亡1万人的代价俘获盟军8万余人、缴获飞机177架。可等到1942年6月7日中途岛海战结束以后战局就开始向不利于日本的方向倾斜。

在1942年8月7日至1943年2月9日的瓜岛战役中美国海军阵亡约3300人、负伤约2500人,而日本海军在这场战役中的伤亡高达2.5万人。1942年11月日本海军在所罗门海战中损失了1艘战列舰、5艘巡洋舰和12艘运输舰。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与美军作战的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兵力深陷中国战场无法自拔。1944年6月马里亚纳海战结束后日本本土直接面临从马里亚纳群岛起飞的美军B-29轰炸机的空袭,同时美军获得了在中太平洋继续进军的前进基地。

到了1945年日本国内经济已完全处于满负荷运转、人力资源已近枯竭。1945年8月6日美军飞机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8月8日苏联红军及蒙古军队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开始展开对日本关东军的“八月风暴”军事行动。一天之后美军在日本长崎投下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穷途末路的日本帝国主义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势如破竹占尽上风的日本为什么在中途岛海战后开始走下坡路了呢?

其实早在偷袭珍珠港之前山本五十六就曾说过:“如果日本和美国一旦开战,那么联合舰队将在半年到一年内的时间里占据优势,但以后就不敢保证了。只要看看美国德克萨斯州的石油产量就不难知道谁的战争潜力更强”。美国的领土面积是日本的二十多倍,而美国的人口也同样多于日本。1939年美国生产了5856架飞机,同年日本生产了4467架飞机。乍一看差距似乎也不是很大,但这时尚未参战的美国还没完全释放战争潜力。

到了1942年美国全年生产了64426架飞机,而日本只生产了11800架飞机。1939年美国的商船总吨位是376419吨、日本是320466吨。可到了1945年美国的商船吨位已增加到5839858吨,而日本商船吨位只有599563吨。珍珠港事件后的1942年日本的煤炭年产量是5480万吨,而美国则达到了58000万吨。日本的铁年产量440万吨,而美国的铁年产量则是5500万吨。从1941年到1945年不足五年的时间内美国生产了近7000艘舰艇。

美国生产的这些舰艇中包括高达150艘的航母、十艘战列舰、近500艘护卫舰和349艘驱逐舰;相比之下日本在同一时间内只生产了17艘航母、两艘战列舰、61艘驱逐舰和九艘巡洋舰。美国的战争潜力正如山本五十六所分析的那样要远远强于日本。日本偷袭珍珠港本身就有赌的成分在里面。山本五十六预计即使偷袭珍珠港取得战术上的成功也最多只能维持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战略主动权。

当然太平洋战争有它的特殊性:如果没有制海权和制空权在手,那么再强大的陆军也毫无用武之地。毕竟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主要面对的是日本海军。二战前日本的工业水平同欧美国家比起来属于二流:当时工业生产能力最强的是美国,德国可以排到第二,第三就是苏联,后面就是英国和法国,日本只能排在这些国家的后面。日本因此被欧美列强讥讽为“贫穷帝国主义”。日本当时的工业水平决定了日本陆军实际上还停留在半机械化水平。

可日本海军的实力在当时放眼全球是相当强大的。珍珠港事件发生之前日本海军已拥有包括十艘航母在内的上百艘先进舰艇(总吨位高达119万吨)。这已相当于美国海军70%以上的实力,同时凭借地利上的优势得以掌握西太平洋地区的制海权。1922年2月6日美、英、日、法、意五国缔结的《五国海军条约》规定:五国主力舰总吨位限额为美、英各52.5万吨;日本31.5万吨;法、意各17.5万吨。

日本实际上已成为仅次于美、英的世界第三海军强国。美国和英国的海军需要维护全球利益,所以日本在西太平洋这一具体的局部地区实际上反而占有一定的相对优势。在1941年12月7日的珍珠港事件中美国太平洋舰队有2000多人阵亡、 1000多人负伤、11艘战舰被击沉、3艘战舰受损、188架飞机被摧毁、155架飞机受损。在此后的六个月中美国海军在此后的六个月中无法发挥应有的战斗力。

日军因此得以从容不迫地横扫东南亚、太平洋西南部。美国对日宣战后纳粹德国和意大利作为日本的轴心国盟友也对美宣战,所以美军实际上面临欧洲和太平洋两大战场。由于美国执行先欧后亚的策略,所以在太平洋战争的早期阶段美军实际上是以战斗力较弱的二线部队和日军对抗,而美军的精锐主力几乎全集中在欧洲战场。这也就不难解释美军在太平洋战争早期阶段为什么会在东南亚战场被日军横扫了。

美国在1942年的历次海战中损失了胡蜂号、列克星敦号、大黄蜂号、约克城号等航母。这使得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区一度只能才取守势。可随着美国战争潜力的释放就使形势逐渐开始逆转:从1942年12月到1944年1月八艘新型的“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编入太平洋舰队与企业号、萨拉托加号等一起组成若干特混舰队,与此同时其他大中型舰艇也像下饺子一般入役。1943年9月美军开始列装F6F“地狱猫”战斗机。

相比之下日本的工业能力难以在短时间内补充战场上的损失。1944年6月马里亚纳海战结束后美军在太平洋战场已彻底夺取海空绝对优势。日本能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势如破竹主要是利用海空优势搞突然袭击取得了战略主动权,另一方面美、英等国当时把主力集中在欧洲战场。可日本的资源禀赋、工业能力并不足以支撑长期战争。美国能源源不断生产武器弥补前线的损失,然而日本方面却做不到这一点。

这就注定日本的战败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在战争初期美国战争潜力还没完全释放的时候双方的实力差距看起来并不大,可当美国的舰艇不断下水、美国的飞机不断升空时日本方面的战损却迟迟得不到弥补。双方实力的此消彼长由一点一滴的量变日积月累终于引起了质变。美国在生产能力上的巨大优势终于在战场上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实力。资源匮乏、生产能力有限的日本能撑到1945年其实已算是奇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