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1年8月起,新加坡国立大学工程学院(NUS Faculty of Engineering)和设计与环境学院(NUS School of Design and Environment)的新生将有机会学习由这两个学院联合推出的共同课程(Common Curriculum),还能从新开设的主副修(专业+辅修)和双专业组合中进行选择,专业方向覆盖工程、设计和环境等多个领域。
他们将有机会学习来自这两个学院乃至学校的全部课程,以培养不同领域的专业能力,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享有更多的选择、更广的学习范围和更大的自主性。
社会对从业者的要求正在不断演变,技术进步和飞速发展的数字革命改变了工作的未来。例如,电动汽车的工程师不仅要具备专业技术知识,还要拥有设计眼光,懂得新技术的工作原理。
开发净零能耗建筑的建筑师不仅要懂得美学和设计,还要对绿色技术、数据和人工智能有所了解。
随着工作需求的变化,工作者所需技能也在随之变化——这为跨学科学习铺平了道路,即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时也要伴随着广泛的相关技能学习。
新加坡国立大学认识到横向学习解决复杂问题的趋势,于是将两所学院的课程组合,实现技能融合。
新加坡国立大学高级常务副校长兼教务长何德华(Ho Teck Hua)教授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工程和设计的融合——比如时尚的智能手机和电子产品、电动汽车,以及净零能耗建筑和新兴的净正能源建筑。”
这意味着学习必须与时俱进。“要让学生走出单一学科领域,拥抱不同学科的交汇点”,他补充说。
这样,学生就能为不同的职业道路做好准备,比如管理咨询、人工智能和医疗科技创业等。优秀的建筑师、工业设计师和建筑环境专业人员也将具备开发未来解决方案的最新技能。
应对行业需求
这些共同课程由10名新加坡国立大学学者和6名行业领袖组成的特别小组制定。他们从雇主视角出发,着重于培养学生未来的劳动力技能。
“确保世界更加可持续地发展是我们的当务之急,”特别小组成员、资深城市规划师及建筑师蔡君炫(Cheong Koon Hean)博士谈到。蔡博士是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Centre for Liveable Cities)主席,也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校董会董事。
“我们需要新一代的工程师、设计师、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和建筑环境专业人员。他们应当能够开展跨学科协作,寻求有效的综合城市解决方案,保障和提高新加坡人乃至世界人民的生活水平。”
特别小组成员、DSO国防科技研究院首席执行官张志赫(Cheong Chee Hoo)先生在评论不断变化的工程环境时指出,在与业界沟通后设计而成的新课程,将“在我们的科技生态系统中创造更强大的协同效应和能力”。
他谈到,“工程是创新的关键驱动力。我有信心并期待这些共同课程的毕业生能够为社会和国家开发出有影响力的技术和解决方案。”
特别小组成员、屡获殊荣的WOHA建筑事务所联合创始人黄文森(Wong Mun Summ)教授指出,科技和气候变化等问题将极大影响设计和创新的未来。
黄教授认为,“新加坡国立大学推出的共同课程,为设计与环境学院学生这些未来城市建设者打通了设计目标、灵感和技术之间的桥梁。这一举措非常及时。”黄教授也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实践教授。
“未来,这将刺激整个创意产业在思维模式上的彻底转变。”
跨学科学习
这些全新的跨学科课程极具灵活性,学生能够设计自己的学位课程,从而量身打造职业道路。
如果要达到毕业条件,学生需要完成40个单元(模块)课程,包括:
·共同课程中的15个模块:
6个通识教育模块
7个工程与设计跨学科技能的模块
1个综合项目,相当于2个模块
·所选专业中的15个模块
·10个模块的无限制选修课程,学生可以通过攻读第二专业、副修(辅修)课程或他们感兴趣的课程来提升所选专业的广度或深度。
例如,工程学院的学生可以选择主修土木工程专业,同时攻读项目管理学、建筑学作为辅修课程,并在四年内完成学士学位。
新加坡国立大学工程学院院长程文耀(Aaron Thean)教授指出:“这是重塑工程学教育的好机会,能培养出‘博学’而‘精深’的工程师。”程教授是电机与电脑工程系教授,也是新加坡国立研究基金会的归国科学家之一。
目前,只有少数工程学院学生在跨学科攻读第二专业或辅修课程。程教授表示:“随着新课程结构逐步建立,我们会让更多学生接受这种‘混合’式培训。”
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环境学院院长、建筑与建设学教务长讲座教授林棋波(Lam Khee Poh)补充说:“为了培养下一代专业人士,让他们设想、创造和管理未来的弹性城市,我们需要在本科阶段就开始激发学生跨学科与合作学习的动力与态度。”
林教授补充,与工程学院建立独特的合作,能够拓展和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为他们带来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