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别跟着英国人胡扯


破产的“群体免疫”


当地时间3月23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宣布,当晚开始,除购买生活必需品、外出锻炼、求医或核心工作者通勤以外,所有人必须待在家中,非同一家庭2人以上的聚集将被禁止。图书馆、露天健身房、祷告场所等也将关闭,人们除葬礼外不可举行纪念或宗教仪式。


新规实施后,警察将有权驱散聚集的人群或进行罚款。


注意最后一点,警察被授予了特殊时期的执法权。这就意味着,以上隔离措施有了强制力,11天前宣布的“herd immunity”(我不喜欢“群体免疫”这个翻译,因为这个翻译温和得像是这个糟烂防疫策略的帮凶)彻底公然破产。


11天前,正式宣布那个臭名昭著的“herd immunity”的人,也正是如今宣布更严措施的鲍里斯·约翰逊。11天前他平静地说出“要做好失去所爱的人准备”,如今却能脸不红心不跳地唾面自干,可真是这类政客的拿手好戏。


虽然我们在鲍里斯·约翰逊刚当选的时候就在微博上说过这人不靠谱,但也没想到这人能不靠谱到祸国殃民的地步——当他宣布“herd immunity”的时候,他就已经是了。


是我们的微博号,欢迎关注


现在想想,如果如今特蕾莎·梅是首相,或许都比鲍里斯·约翰逊表现的更强一些。我当初在写《英国首相:不敢上,不敢脱》的时候,万万没想到有一天居然还会帮特蕾莎·梅讲话。


当然,如今英国改弦更张,对英国民众还是一个好消息,虽然干预来得晚,但比没有强。


但是现在开始采取措施,对英国来说还是太晚了。目前英国确诊数高达6700多人,而且在英国轻症不检测,所以实际感染人数比这个数字要多。一个侧面的佐证是,目前国内的输入型病例很多都来自于英国。其死亡率更是比突遭冲击的湖北更高,敢问之前觉得英国没事的那些人现在去哪了?


如果连具体感染人数都不清楚的话,流行病学调查就更难以入手,英国的居家隔离则有可能演变成居家传染。时势真是轮流转,大英帝国连自己的前殖民地新加坡都不如啊。


至于浪费这11天的“herd immunity”,支持它的约翰逊以及他的“科学顾问”,都毫无疑问是英国国贼。


“herd immunity”这个主意有多不靠谱,看看一件很微妙的事情就知道了。美国原本对申根区进行旅行限制,英国本不在内,结果在“herd immunity”宣布之后不久,美国就宣布对英国实施旅行限制——连美国都觉得“herd immunity”不靠谱。


至于英国的科学界,更是极力反对“herd immunity”。事实上,约翰逊所谓的“科学顾问”,也不过只是为领导决策提供“合理依据”的佞幸之徒罢了,大多数科学家都在忙着喷“herd immunity”。


比如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杂志主编理查德·霍顿在“herd immunity”发布之后就疯狂发推,痛批这一政策的荒谬性。


而以伦敦帝国理工大学的公共卫生学者尼尔·弗格森为首的科学家,则在3月16日发了一份题为“Impact of 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 (NPIs) to reduce COVID-19 mortality and healthcare demand”(非药物干预对减少新冠病毒死亡率和医疗需求的影响),推动了英国防疫措施的转向。


遗憾的是,几天后尼尔·弗格森就确诊了新冠肺炎。


一份改变英国的报告


那么这篇引起英国政府警觉的报告究竟讲了什么呢?


它把世界各国的应对疫情策略分成了两种:


(1) 抑制(suppression)。其目标是将R0降至1以下,从而将病例数降至低水平,或(如SARS或埃博拉)消除人际传播。这种方法的主要挑战是,在病毒停止传播或疫苗出现之前,至少要间歇性地保持非药物干预措施。在该报告中,中国和韩国被认为采取了这种策略。


(2) 缓解。其目标是使用非药物干预措施(以及疫苗或药物,如果有的话)来减少流行病对健康的影响,而不是完全阻断传播,类似于1918年一些美国城市以及1957年1968年和2009年流感大流行世界普遍采用的战略。例如,在2009年流感大流行中,早期疫苗优先给已有其他疾病的个人,因为其他疾病使他们面临更严重的疾病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的免疫力增强,最终导致病例数迅速下降,传播率降至低水平。


这份报告是建立了模型预测,所以有很多预设条件,除了上面预设的应对疫情策略分类之外,它还假定了R0为2.4,假设了五种非药物干预措施,即有症状者居家隔离;自愿居家隔离;加大70岁以上人群的社交距离;加大全民社交距离;关闭学校和大学


该模型得出,假如不采取任何非药物干预措施,将有81%的英国和美国人口被感染。死亡峰值会出现在3个月之后。如果不考虑因医疗系统超负荷而产生的潜在其他负面影响,英国将死亡51万人,美国将死亡220万人。


而加入采用一定的干预措施,结合缓解策略,是很吃控制能力的,需要精细而准确的微操才能控制好时间点。该模型得出,最有效的干预措施组合是有症状者居家隔离、全家居家隔离和高危人群(70岁以上)扩大社交距离。但即便如此,最佳缓解策略仍将导致重症监护病床的峰值需求超出英国和美国能力的8倍。


所以,即便考虑最乐观的情况,也需要让英国的普通病房和ICU病床数扩充八倍。哪怕做到这些,该报告预计英国仍会有25万人死亡。


因此,这篇报告指出,有能力实施严格控制措施的国家有必要采取抑制策略。


图片来源:Serial Number 54129 /wikipedia


然而,抑制策略也有其潜在风险,即如果干预措施放松,则有可能导致二次爆发,而当没有疫苗的时候,二次爆发可能会让流行规模变得更大。


这篇报告还认为,抑制措施将会产生比缓解措施更为严重的社会破坏。在报告结尾,该报告特意强调,不能确定抑制策略也会长期成功,以前从没有尝试过对社会造成如此破坏性影响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人口和社会将如何反应则仍不清楚。


即便如此,这篇文章还是提议,尽管实现抑制策略所需的措施对社会和经济影响将是深远的,但即使是处于疫情早期阶段的国家(如当时的英国)也需要立即采取这些措施。


有意义,但粗略


有一些自媒体已经将这篇报告全文翻译成了汉语,在中文互联网上有了一些讨论。


我认为,这篇报告在当时(3月16日)的英国,还是很有意义的。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有一定意义,尽管较为有限。


对英国的意义在于,报告中提到假如不采取任何非药物干预措施,英国将死亡51万人;精准施策地进行监管措施的最好结果需要超过8倍的床位,最终死亡25万人。这样血淋淋的结果摆在英国政府面前,即使是约翰逊这样厚颜无耻的政客也不得不捏着鼻子重新考虑对政策进行一百八十度大转向。


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幸确诊了的尼尔·弗格森真可谓是“我以我血荐英伦”了。他更应该被赞颂,而约翰逊则应该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但是,这篇报告的作用主要还是劝说英国采取更多的非药物干预措施,乃至于最终采取抑制措施。它达到了这个目的,但它的模型仍然较为粗略,很多讨论也显得简略,对世界其他地方的意义是较为有限的。


举个例子,这篇论文把世界各国的应对疫情策略分成了抑制和缓解两种,可它也提到了“缓解”策略是基于过往对流感的经验——这次新冠显然不是个“大号流感”。


而且“抑制“和“缓解”二分法过于粗糙。这篇报告里举“抑制”的例子举的是中国和韩国,殊不知中国和韩国措施还是有很多区别的。中国的手段更加强硬,更一刀切,封城这样的措施前所未有。而韩国并没有采取封城的措施,其核心策略在于大范围核酸检测,已检测三十多万人,快速定位潜在的零号病人,精准防控。


在中韩之外,其他优等生案例又该怎么分类呢?比如新加坡的800发热门诊外松内紧伴随着强力的处罚措施,但是日常生活照常开放,甚至对外交流在很长时间内都未切断(近日新加坡才禁止所有外国人入境或过境),算“抑制“还是“缓解”?如果算“抑制”,新加坡的措施又和中韩有很大差别。


像日本这种防范宽松的,大概算“缓解”?可是日本似乎情况并不严重,这篇报告也没有提到日本的案例。当然,随着奥运会推迟,日本的具体情况过几天我们就能看出端倪了,但英国似乎也没有参考日本的意思。


图片来源:dave souza /Wikipedia


该报告提到的五种非药物干预措施,即有症状者居家隔离;自愿居家隔离;加大70岁以上人群的社交距离;加大全民社交距离;关闭学校和大学。这个提法仍然过于粗略。


比如中国和韩国大量检测、轻症隔离(中国的方舱医院和韩国的生活治疗中心在轻症隔离治疗上做得不错),都没提到,而这都是相当关键的措施。说句不好听的,假如大量检测做不到,哪怕是“缓解”策略,其所需要的数据也不清楚,就更不要提精准施策了。


另外,全篇报告没有提到普通人普遍戴口罩,而口罩可能是日本新冠传播缓慢的重要原因。在日本政府应对缓慢的情况下,日本传染速度慢可能就是因为日本民众讲卫生而且有戴口罩的习惯。当然,这一点尚不确定,毕竟日本的盖子还没掀开。但口罩的作用是有的,这篇报告却不提及,可能其意义也就仅限于警醒英国人,而对我们的参考意义有限吧。


永远不能傲慢


即便如此,这篇报告还是有价值的。


比如它提到了,抑制策略如果干预措施放松,则有可能导致二次爆发,而当没有疫苗的时候,二次爆发可能会让流行规模变得更大。


这是中国最近严防输入型案例的原因。在全球化已经十分深入的今天,海外疫情的大爆发,对中国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在之前的两个月里,中国将境内爆发防住了,可如果因为输入型案例导致二次爆发,这等于让全国人民之前两月的努力付诸东流。


而且这次疫情相当可怕,病毒传染性强,在各国传播时不知疲倦,不分昼夜,没有失误,没有偏见,任何人能钻的漏洞病毒都能钻。而国内系统的漏洞还是有的——我们不会忘记两个月前的漏洞百出,如今尽管情况转好,也需要警惕。


如果从海外输入,则可能在多个点爆发,比起最初集中爆发在湖北更难应对——如今北上广都有了境外输入关联病例。


这就要求我们还不能随意摘下口罩,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政府层面——政府也是人组成的,也会有失误,也会疲倦,也有漏洞,但病毒不会。与此同时,要加紧探索特效药和疫苗。直到疫苗问世量产,才能说要胜利了。


另外,韩国如今的情况就类似于解封所有城市严防二次爆发,却不幸出现了小规模爆发,3月19日就出现了新增152例感染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小爆发。比起英国经验,韩国的一些经验教训似乎更有意义一些。


而且,实现抑制策略所需的措施对社会和经济影响将是深远的,这一点也值得注意。


过去两个月,国民经济承受了巨大压力,很多人不能复工复产,只能靠积蓄活着,经济脆弱的家庭则难以支撑。在复工复产之后,经济刺激计划是否起效,能否稳住民生,则是下一个阶段的重大考验。就我们所知,一些和外贸相关的轻工业部门已经快要崩溃了,部分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谁能救救他们呢?


简单来说,防疫和经济都很难放松。


对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影响,是西方国家难以下决心采用强有力措施控制疫情的原因。但从目前来看,如果不采取强力措施,疫情发展下去,想保经济都保不住。牛津大学又有新研究称,有半数英国人已经感染了新冠病毒。由于英国检测能力不足,这一理论研究的结果根本难以证实,英国目前的感染情况就是个谜。


图片来源:Philafrenzy /Wikipedia


我还有一个观点和弗格森教授一致,那就是这种新病毒的传染性还有很多尚待了解,现在还没有对它掉以轻心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向更多的国家开放学习的态度,不能骄傲,也不能对海外疫情的蔓延幸灾乐祸。


而就这份报告和英国政府的反应看,他们可能就犯了傲慢的错误,中国的例子看不见,韩国的优缺点似乎也被无视了。如果这都是语言不通的锅,那么新加坡的经验又怎么说呢?全人类的悲欢终究并不相通,东亚国家对兵临城下的呼喊,听在欧美国家耳朵里,可能只是聒噪罢了


最可怕的是,还有人觉得他们这种失聪是合理的。


参考文献

英国升级管制措施:禁止非同一家庭2人以上的聚集_新闻频道_中华网 https://news.china.com/internationalgd/10000166/20200324/37964114.html

英格兰首席医疗官:将不再对仅有轻微症状的人进行新冠病毒检测--上观 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223907

英国公共卫生学者尼尔·弗格森确诊感染新冠肺炎-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https://www.cqcb.com/kangyi/2020-03-21/2274151_pc.html

韩媒:韩国疫情出现反弹 单日新增确诊人数再破百|疫情|新冠肺炎_新浪新闻 http://news.sina.com.cn/o/2020-03-19/doc-iimxyqwa1624044.shtml

从日增800人到控制百人以内 韩国如何稳住疫情? - 动新闻 - 新京报网 http://www.bjnews.com.cn/video/2020/03/24/708134.html

Ferguson N, et al. Impact of 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 (NPIs) to reduce COVID19 mortality and healthcare demand. 16 Mar 2020

研究:新冠病毒可能已经感染了英国半数人口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86928?full=y


封面底图:photocosmos1 / Shutterstock.com


本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