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的世界局势,使得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已经不再焕有往年的荣光。到了1941年的下半年,德国法西斯将侵略的目光转向了苏联,这让英国本土的压力大大减轻。然而有万里之隔的日本法西斯却有大举南下太平洋的势头,这严重威胁着英国在远东的殖民统治和权属利益。1941年8月在签署《大西洋宪章》的会议上,丘吉尔决定要在远东地区承担更多的义务,并向美国总统罗斯福保证将派出一支令人生畏的、快速的、高级的战列舰和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前往新加坡,以捣毁日本海军的挑衅活动。
于是就诞生了英国的远东舰队(Z舰队),英国先后两次派出了远东舰队,结果分别在马来海战和印度洋海空大战中被日本打得体无完肤。在这两次遭遇战中,日本以极小的代价击溃了英国的两只远东舰队,而且两次日本都是以航空兵来对付远东舰队的,这让丘吉尔气愤不已,但也无计可施。
1941年12月10日进行的马来海战,被认为是航空兵以航行中的战列舰为交战对手并将其击沉的首次战例。这在海军战略战术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次海战中,不应把日军此役取胜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侥幸,而要清醒地看到,这是武器装备的迅速发展必然引起战略战术发生巨大变化的结果,也可以说Z舰队的覆灭是武器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结局看,在马来海战中,85架飞机约用2个小时就把两艘大型军舰干净利落地彻底消灭了,这足以表明航空兵在海战中具有的威力,日机则被击落3架,27架飞机受损,机组人员21人阵亡。在1942年4月5日的第二次遭遇战中,日军出动800多架飞机,英军被炸沉各型战舰11艘,计有航母1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5艘和驱逐舰2艘,另有2艘航母被重创。
这两次失败从英国的角度来看,其问题链中第1环是英国并不相信日本会敢于直接进攻英美,所以才派出了毫无优势可言的威慑力量,实际上英美太平洋舰队加一起也没有日本联合舰队强大;第2环,无敌号航母触礁后并没有重新审视整个计划;第3环,在具有皇家海军传统的菲利普斯中将指挥下,Z舰队冒险出航,而且选择了莫名其妙的航线,Z舰队如果直接驶向宋卡,至少14英寸的舰炮会有一个说话的机会。
其实在马来海战之前,日方也对此缺乏认识。发现英国Z舰队出航后,日军统帅部首先想到的是命令近藤舰队火速进入中国南海,以便对之编队进行阻击,后来发现近藤舰队离战场甚远,才不得不依赖航空部队去应急,战绩出人所料。而英国Z舰队的覆灭,只能说明过去的海上霸主战列舰终究不敌新兴的航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