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在东南亚展开相当频繁密集的外交攻势。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美国多位重量级高官纷纷登陆东南亚,从国防部长、国务卿再到副总统,豪华的外交阵容彰显了美国对这个地区不同寻常的“关心”。
美国一改特朗普时期对东南亚的冷漠态度,在拜登上台后如此关注这个地区,背后有什么样的战略考量呢?从东南亚自身来说,美国的示好是不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呢?中国和东南亚之间的关系是否会因为美国的加入而扩大裂痕呢?
三位美国高官造访东南亚 布林肯频频拱火
七月,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访问新加坡丶越南及菲律宾,成为拜登政府中第一位访问东南亚的内阁成员。在这些国家的演讲中,奥斯汀大放厥词,指责中国在南海维护主权和国家安全的行为,并强调所谓保持该地区自由和开放的重要性。
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与美国副总统哈里斯的行程也颇为值得注意,前者刚刚参加完东盟部长级会议,与印尼启动战略对话。后者也将在8月20日至26日期间到访新加坡和越南,将印太地区当作她这次访问的一个焦点话题。
其中,布林肯在本届东盟会议上的发言尤为引人关注。在周三的峰会上,布林肯重申了美国对东盟的承诺,强调了以东盟为中心的论坛对美国建立一个开放自由的印度洋-太平洋愿景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强烈支持《东盟印太展望》”。
在湄公河-美国伙伴关系会议上,布林肯与湄公河下游五个国家的高级官员一道商讨如何共同的挑战——“包括中国在湄公河流域采取的胁迫行为”。
在同印尼外长展开的会谈中,双方开启2015年以来的首次“战略对话”,两人就海上安全、和平解决中东持续冲突等问题表达了共同看法,并且宣称要一同捍卫所谓的“南中国海航行自由”。而耐人寻味的是,印尼外交部官网并未提及“南海航行自由”问题,只是提及两国将在新冠、经济合作等事宜。
除了口头上的拉拢以外,美国也不断援助东南亚急需的抗击疫情物资。截止8月,美国已向东盟成员国无条件提供了超过2300万剂疫苗,以及超过1.58亿美元的疫情紧急援助。
无利不起早,美国高官近期对东南亚如此不同寻常的“关顾”,背后潜藏着美方什么样的战略意图呢?
打造对华前沿阵地——美利坚的东南亚野望
如果说拉美是美国后花园的话,那么东南亚就是中国版的后花园。作为亚太十字枢纽,东南亚连接着亚洲、非洲、大洋洲的交通要道,是世界主要商务航线的必经之地。这块地域不单单扼守着中国海上能源安全生命线,还是中国拓展自身国际空间、推进一带一路的重要方向。
一方面在地缘上东南亚对中国具有不可多得的意义,另一方面中国和东南亚之间也屡屡产生或明或暗的矛盾,而这就成为了美国从中拱火渔利的主要突破口。
首当其冲的就是南海主权归属。包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都与中国在南海上存在广泛的领土领海纠纷,其中越南直接宣称拥有全部南海及其内之岛屿主权,而菲律宾也屡屡以仲裁案为由拿到谈判桌上说事,南海问题成为中国东盟关系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
美国自然不肯放过这个有利的机会。从特朗普政府开始,美国彻底撕下先前南海问题“中立”的面具,一边倒地站在了越南、菲律宾等国立场上。去年,彭佩奥发表声明拒绝承认中国对南海的主权,离开幕后亲自上场搅局。
自去年开始,美军接连在南海展开高频率、高强度的军事行动,以彰显自身在该区域的霸权存在,包括常态化的航行自由行动、纠集日、英、澳等国南海开展联合军演,例如近期英国航母“伊丽莎白女王”号前来南海航行,十月份的南海五国军演等都是盟友对美国的积极配合。
同时,美国也用军事援助合作等手段提升越南、菲律宾等南海“声索国”的军备实力以更好对抗中国。上文提到的奥斯汀访越期间就带来海岸警卫队船只在内的武器,以同越南结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除了南海外,推进产业链转移也是美国和东南亚共同利益所在。新冠疫情的爆发、中美持续恶化的外交关系,使得美国及其盟友开始重新审视医疗设备、稀土、基础设施、芯片等关键领域的产业布局,迅速出台一系列政策加速中美产业链脱钩,以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而政局相对稳定、廉价劳动力丰富、与欧美外交关系良好的东南亚地区自然成为美国政客、资本家眼中理想的迁徙之处。站在越南、马来西亚等国的角度来说,从中国手中抢夺能够提供大量工作机会的外资工厂一直是梦寐以求的愿望,如今美国既然主动提出产业链转移,双方当然一拍即合。
据越南计划与投资部统计,2012年前四个月,越南注册、新增资金和出资购买股份额达122.5亿美元,新注册资金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4.7%,一个又一个的生产基地落户东南亚。
再者,和特朗普过分“单打独斗”所不同的是,拜登的外交风格更多偏向于多边主义,修复与盟友的关系,拉拢更多帮手制衡中国。
所以,这也就不难理解拜登政府几位高官频频到访东南亚,以军事援助、免费疫苗为诱饵挑动东盟国家同中国鹬蚌相争,自己从中得利,有分析甚至认为美国准备拉拢东南亚国家打造“亚洲小北约”。那么,美国的这一套手法能够得逞吗?
拜登政府的离间之计能得逞吗?
表面上看,拜登政府眼花缭乱的外交攻势似乎令东盟与中国的关系出现了松动。
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东盟诸国对美国示好的态度虽然“受宠若惊”,愿意和美国展开一定程度上的经济、疫苗合作,但由于中国对东南亚的威胁远远没有当年苏联对西欧的大,中国与东盟的利益交汇点比美国更多,即使是在疫苗援助方面美方也远不能和中方相比。
据了解,中国不仅尽己所能向东南亚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冠疫苗,同时还授人以渔,在印尼等国设立新冠疫苗联合研发和合作生产,扩大当地产能的方式助力东南亚抗疫。
另外,产业链转移方面,美国的如意算盘也过于理想化。很多研究机构将中国不断上涨的人力成本当成了产业转移的必然原因,但是,他们忽视了,中国早已经在过去十多年内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综合性供应链生态系统,使得自身生产效率远高于东南亚国家。
据瀚亚投资的研究,一名中国工人可生产的商品价值大概等于四名东盟工人的产值。与此同时,短期之内产业链的迁移也是一笔不小的成本,直接对制造业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加上近期东南亚新出现不断迅猛反弹的疫情,导致当地经济停摆,一系列有迁徙意向的工厂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计划。
所以台面上欧美媒体虽然屡屡发表各种转移产业链的声明、政策,但最终雷声大,雨点小,大多数产业仍离不开中国。俗话说,远盟不及近邻,中国与东盟一衣带水,经贸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文化上黄种人之间的纽带也远远比美国与东盟之间要坚实的多。
据海关总署统计,去年东盟超过欧盟,一跃成为为中国最大货物贸易伙伴,中国则连续12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牢不可破。
这就意味着,美国和东盟之间关系的走进只不过是一种短暂的“机会主义联盟”,而东盟和中国之间的良好关系才是真正长久性、基石性的。所以东盟并不甘心充当美国对华冷战的“马前卒”,被美国人当枪使。
在近期的阿斯本安全论坛上,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就警告美国别再挑衅地挑战中国,还说拜登政府日益强硬的态度恐会非常危险。而更早之前的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更是多次明确表示不会在目前的“大国竞争”中选边站。在一贯奉行“中立”方针的东盟面前,美国此番外交恐难达成理想的效果。
历史的经验表明,美国肆意干涉其他地区内政、四处挑唆国家对抗的做法不仅没有给这些国家带来持久的和平与稳定,反而造成了一系列人道主义灾难。东南亚国家在考虑充当美国的“工具人”之前,必然会仔细考虑自己该不该抛弃一个和自己长期交好的友邻而去结交一个拥有霸权主义传统的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