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名叫布伦登(Brenden)的英国人,在TikTok上分享了他移民美国后感受到的3点生活差异,其中第一点是饮料免费续杯,美国存在续杯的现象,而英国续杯是很少见的;第二是美国五花八门吃鸡蛋的方式让他感到吃惊,因为在英国鸡蛋都是煎制的,还有点稀。最后一个是典型的文化差异:小费。他感到很不可思议的是:美国的服务员竟然靠小费维生!因为在英国,小费通常给的都很少,而且是并不常见的。
对于“小费”,过去我们常常认为这是一种“施舍”行为,但直到国际旅行热门起来,越来越多人走出国门后,承认它确实是一种文化。虽然“小费文化”在东亚国家并不常见,但它在东南亚国家却非常多见,至于形成原因则是受到了西方国家和旅游业的影响。
小费(Tips)一词来源于17世纪的英格兰地区,刚开始收取小费的方式确实有点像“乞讨”。那时没有现在这么多做饭的器具,而且客人还分三六九等,餐厅上菜会比较慢。为了享受到迅速的服务,有钱人会在一只写有“To Insure Prompt Service”的碗里放钱,支付额外的费用来买到快速的服务。这一现象被殖民者带到了美国,经过几百年的沉淀,演变成一种文化传至全球。
目前世界上没有“小费文化”的国家比较少,估计你可能不信像日本、韩国、新加坡这些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国家竟然也没有收小费的概念,那通常收小费的国家有哪些呢?
欧洲国家的小费文化大同小异,像北欧的芬兰、瑞典、挪威、冰岛、丹麦,中欧德国、波兰、土耳其、匈牙利,以及西欧的英国、法国、爱尔兰、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国都有收取。而且如果你的账单里没有包含小费,则需给10%-15%的小费;如果已经包含了,那就不用给了;
在非洲国家,小费是人与人交流的润滑剂;
中东国家伊朗、迪拜、以色列、土耳其等国也是要收取的;
而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等国家小费则是服务员的主要收入;
小费并非是给所有的服务人员,像警察,公务员,这些是从法律上就明令禁止收取小费的,而空姐、超市服务员、公交司机和加油站工作人员也是不收取小费的,主要收小费的人群是餐饮行业、酒店的服务员还有出租车司机,在美加澳,他们收取的小费为账单的10% -25%,餐饮分中餐和晚餐,通常中餐为10%~15%,晚餐为15%~25%,如果你是点外卖的,在外卖小哥送到以后也需要给10%左右的小费,而在餐厅里如果为你服务的还有另有他人,那么你需要多支付给这些服务员。也正因为小费是高收入来源,越熟练的人赚得越多,因为他们能够服务更多的客户。像美国的调酒师,死工资也就两三万美元,但实际上他们的真实收入很多都是10万美元起步。而在餐厅,高昂的小费收入会产生矛盾,所以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开始实施了平均分配。
之前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一家大型餐饮连锁公司找我们万国通,希望合作介绍国内有相关工作经验的管理层干部或普工去那里工作,其中普工给出的年薪5.6万加元(约合人民币30万元),时薪约为20加币,当然这不包含小费,如果算上小费(账单的15%,是销售税的3倍),一年超过40万人民币并非是难事儿,毕竟工作地点是在阿省的省会。
那么在这些国家消费,我能不给小费吗?毕竟咱们国人在国内基本没习惯给小费,而且在外国消费也不便宜,额外支付一笔钱会感到心疼。实际上在法律上来说是可以不给的,引用罗翔老师的一句名言“不犯法,但不道德”,在他们眼里,小费是礼貌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你没有给小费,那么餐饮店的服务人员则会认为她们没有服务好你,在高档一点的餐厅甚至会被视为是一种侮辱,他们会追着你屁股后面问你是不是他们哪里做的不好。
“小费文化”至今在我们一些人的眼中认为是“嗟来之食”。而对于有这种文化观念的群体来说,这是对服务行业工作者工作的一种评价,服务的很好那么这钱是你应得的,不知这是不是比一条五星好评更能让人充满干劲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