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二战后英国失去了大多数殖民地,对英国而言失去哪块最致命?

导读:曾经的海上霸主英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将近400年的殖民历史,随着时代发展殖民重点也在发生变化。从早期的奴隶贸易、蔗糖、香料等自然资源的掠夺,到工业革命后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从重点经营同纬度距离相近的北美,到美国独立后转向南亚的印度、缅甸等地。如果说在这四百年殖民时代当中唯一不变的,是英国作为海洋霸主对于敏感交通战略要道的管辖和控制。比较有代表性的如:直布罗陀、苏伊士运河、开普敦和新加坡等等。在二战后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的殖民地地当中经济最富庶的当属印度,战略地位和经济并重的当属苏伊士运河和新加坡。



当然有人说美国是让英国最心疼的殖民地,这个观点在纵横看来倒未必:一来美国独立在十八世纪末,而不是在二战以后;二来即便北美十三州一直在英国的控制下美国也未必变的多强大,大家看看加拿大的现状就明白了吧。其实美国从最初的十三州发展壮大到超级大国基本是自身努力的原因,绝对不是对英国简单管理制度的复制就能完成的。况且殖民时代大英帝国投入最大的的肯定是英国本土,即使北美再重要英国也不会扶植超过本土的。所以说英国殖民下的北美绝对不会超过英国,况且北美又不像印度人温顺驯服所以提不到最心疼。


二战后英国失去最心疼的殖民地之一英属印度

在英国殖民时代,巅峰时期英属印度GDP的产出在英国内部占比达到40%,当然印度对于英国的重要性除了富庶稳定的产出更在于其核心战略要地的地缘位置。英属印度涵盖的范围从东部的缅甸到西部的伊朗,俯视四大洋之一的印度洋。与英属新加坡、英属埃及一起构筑控制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坚实基地。作为延续数百年海上霸权的大英帝国,英属印度的战略地位是重中之重。

在早期英国从英属印度出发北上,牢牢扼制沙俄南下打通印度洋出海口的咽喉;西部与法国一起蚕食奥斯曼土耳其,并与奥斯曼一起协防沙俄对于南欧的渗透。在一战、二战期间英属印度出产的物资源源不断的滋养消耗过度的英国,而大量的英属印度士兵也不断和走上北非以及抵抗日本侵略缅甸的战场上。英国也因此在战后把还没有独立的印度加入了联合国第一批成员。



除了战略位置以外英属印度富庶的产出也是滋养大英帝国的关键,在英国殖民时代构筑的工业基础已经让现代印度成长为和英国本土差不多的经济体。英属印度土地肥沃,气候高温多雨物产丰饶。况且印度人驯服温顺,千百年来不断有异族进入印度建立帝国基本都能统治印度。所以物产丰饶且驯服温顺的印度是难得的理想殖民地,上世纪初期英属印度总督寇松曾经说过:“只要我们统治印度,我们就是世界第一;如果我们失去印度,我们将降成三流国家。”殖民时代巅峰时期英属印度地区的GDP在英国总GDP中的占比达到过40%,所以在2018年印度GDP总量已经与英国基本持平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么一块肥肉英国当然不想放弃,但是二战后随着实力的衰退以及在世界范围内殖民体系的崩溃英国已经无力维持在印度的统治。英国在殖民印度的200多年中从印度带走了海量的财富,但是也把四分五裂的印度整合到了一起并且留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所以直到今天印度也没有其他殖民地对于宗主国的痛恨和抱怨,依然是英联邦成员之一。


二战后英国失去最心疼的殖民地之二:苏伊士运河、新加坡

作为曾经称霸印海洋数百年的霸主大英帝国纵横四大洋,眼光自然毒辣。所以海洋时代关键的战略核心位置基本都控制在英国手里,比如直布罗陀、开普敦、苏伊士运河、新加坡等等。这些分布在四大洋的战略要地在英国舰队和殖民地的辅助下,牢牢控制着四大洋支撑着英国海洋霸主地位。


直布罗陀控制着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的核心通道,直布罗陀与苏伊士两个关键地点就可以关闭地中海。别说意大利和土耳其等国的海军即便是俄罗斯的黑海舰队也只能在黑海和地中海这个大湖泊中游弋。而新加坡可以通过马六甲海峡扼守太平洋出入印度洋的通道,所以当苏伊士运河被埃及收回以及新加坡独立以后属于英国的海洋时代就已经结束。所以即便英国依然保持着直布罗陀,也只能在局部起到作用了。


小结:

综上所述,纵横认为二战后英国最痛心的殖民地就是失去富庶的印度大陆以及苏伊士和新加坡等关键的地缘位置。失去了这几个地方,昔日雄霸四海的大英帝国就永远失去了霸主地位。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