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俄战争初期,为了同日本争夺西太平洋的海上霸权,沙皇政府决定,从波罗的海舰队和黑海舰队抽调舰船,组成"太平洋第2分舰队",开往远东,增援太平洋舰队。
这支号称"太平洋第2分舰队"的舰队,其实和太平洋一点也不着边。
太平洋在亚欧大陆的东边,而波罗的海则在亚欧大陆的西边。战争,让这种临时拼凑的舰队,玩转了半个地球去打仗!
这是一次真正意义的长途奔袭!
在世界战争史上,不乏靠长途奔袭一招制敌的成功案例。
但这次,俄国的"太平洋第2分舰队",却没那么幸运,可以说是倒霉透顶,祸不单行。
这都是“长途”惹的祸!
漫漫长路,遥无尽头,摧毁了杀敌的意志,压垮必胜的信念!
2.
俄国的太平洋第2分舰队,原定1904年7月中出发,后因准备工作跟不上,一再推迟,到10月中旬,由罗日杰斯特温斯基海军中将带领,才仓促上路。
仓促到什么程度呢?
某些舰艇尚未完全建成完工,只能边航行边安装;
官兵都是临时拼凑过来的,战术技术水平低,有的甚至缺乏起码的训练;
通信联络靠德造无线电台,德国技术员一走,电台即形同废物;
官兵矛盾很深,士气低落,特别是黑海舰队水兵受过革命思想影响,具有反抗精神,不愿意给法西斯卖力。
3.
舰队的计划是,从波罗的海出发,经非洲南端好望角,横跨印度洋,然后穿越马六甲海峡,再沿南海东海黄海,直到海参崴,预计此次航程3万公里。
当舰队南下到摩洛哥丹吉尔时,面临一个抉择,是继续沿非洲西海向南,还是向东进入地中海?
丹吉尔位于直布罗陀海峡南岸,扼守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东进地中海和西出大西洋的船只,都要从这里经过或停泊,大西洋东岸南来北往的船只,也要在这里调整航向,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最后,舰队决定兵分两路:罗日杰斯特温斯基率领较新较大的舰只继续沿好望角航行,其他舰只由福克萨姆率领,经地中海和苏伊士运河入印度洋,然后在马达加斯加沿海会合。
4.
刚刚组建的舰队,现在一下子又分开,确实是件很伤感的事。本来说好要在一起抱团取暖的,现在泡汤了。舰员们都在盘算着自己到底该走哪条线路。
要命的是,按照国际法规定,交战国军舰不得在中立国港口停泊,这一规定给舰队造成了巨大困难。
这就意味着俄国的这支舰队,在漫漫长路的中途,没有一个基地支持,也不能获得任何补给。
俄国舰队为了补给和燃料问题,只得在海上加煤,想尽办法尽可能多装,以至甲板、机房、洗澡间,军官卧室等一切空地都堆满了煤炭。
超重,既影响了安全,又影响了速度,还影响了工作和卫生。特别是经过赤道的热带海域,战舰就是一座座煤堆场,水兵们痛苦不堪,非战斗减员严重。
可笑的是,这时俄国海军补给船送来的却是几千套冬装,估计海军部高层以为舰队仍在波罗的海游弋吧!
5.
1904年12月底,罗日杰斯特温斯基到达马达加斯加沿海,直到与福克萨姆会合后,才于1905年3月中旬继续向远东航行。这时船底已长满了海藻,航速大幅下降。
1905年4月8日罗日杰斯特温斯基到达新加坡。海军部命令他前往越南的金兰湾,在该处等候涅博加托夫率领的太平洋第3分舰队会合,然后北上,打败日本舰队,并到达海参崴。
罗日杰斯特温斯基舰队进入金兰湾,引起日本政府强烈抗议。法国海军当局被迫勒令俄舰出境。
1905年5月9日,太平洋第2、第3分舰队在海上会合,联合舰队由罗日杰斯特温斯基任司令,福克萨姆任副司令。
6.
最糟糕的时刻来临了。
俄国舰队经过220天的远航,人员十分疲惫,士气极为低落,士兵自杀不断发生,甚至多次爆发"兵变"。
就在俄国舰队疲于奔跑的时候,日本人以逸待劳,早已部下了天罗地网。
5月27日,俄国舰队进入对马海峡,著名的对马海战爆发了。
7.
结果证实,俄国的舰队很无能倒霉,别说突防了 ,就连起码的侦查都做不到。
他们对敌情一无所知,又没有作战预案,各舰长只知道各自为战,集中火力炮轰日本旗舰,一旦不能命中,就向海参崴方向逃跑。
这次海战,俄国太平洋第2、第3分舰队除3艘逃往海参崴之外,其余全军覆没。
就这样,本来希望靠长途奔袭一招制敌的俄国舰队,在玩转了半个地球后,被日本全歼,重蹈了大清国北洋水师的覆辙。
自此,俄国疯狂的扩张势头被遏制,开始由顶峰跌落,失去了远东霸权。俄国的兴衰,可悲可叹!
(完)
注:原创文字,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