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日本政府要用AI系统给国民分配对象靠谱吗

以前网友之间有时会开玩笑说:“你的对象是哪里找的?国家分配的吗?”当然这只不过是一句笑话而已,现实生活中有些国家在特定历史时期可能存在分配房子、分配工作的现象,可你有听说过国家分配对象这回事吗?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在我们的邻国日本就打算从2021年起给国民分配对象。不仅国家给分配对象,而且国家还出钱让国民结婚。可能国内的很多单身人士一听到这个消息都要惊叹了。

不过在惊叹之前还是先搞懂人家究竟是怎么做的吧。日本全国分为东京都、北海道、大阪府、京都府和43个县,目前为止日本政府已在全国43个县中的25个实施过“配对服务”,从2021年起将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推广这种“配对服务”:一般的形式是给申请者介绍符合年龄、学历、年薪等各方面要求的人。事实上这种“配对服务”是通过活用AI婚配系统实现的。

说起AI其实并不令人感觉陌生:AI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英文缩写,是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目前我国的人工智能在家居、办公领域应用得越来越广泛,所以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对AI的接触还是比较多的,不过我们还真没想到过要把AI应用到找对象这件事上。

我们没想到的这件事被日本人想到了。2018年埼玉县花费1500万日元导入了AI婚配系统,2019年度该县38对新人中有超过半数是通过AI喜结良缘的。所谓AI配对其实就是大数据下的电脑婚配:把个人信息(性格、兴趣、三观等等)以及择偶标准输入电脑。通过系统把这些信息汇集形成数据库,然后综合用户对兴趣、价值观等问题的回答以及在系统内的搜索记录等信息筛选出 “可能对自己有好感的人”。

日本AI婚配的原理说白了其实就和我们现在用智能手机上网的搜索推荐机制有些类似:现实生活中如果你用智能手机长期浏览财经、养生、娱乐、体育等某一类的新闻资讯,那么一段时间你的手机就会向你定向推荐这类新闻资讯。你在网上购物时也是如果长期关注浏览某一类商品,那么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被定向推荐这类商品。这些都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当然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应用范围远不止如此简单:在2020年抗击新冠疫的战斗中我国很多地方都建立了一套连接居民、医院、患者、监控卡点和防控小组作战中心的疫情防控指挥调度平台。通过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应用使相关部门能及时掌握疫情统计信息、发热病人登记信息、外来人员信息等对抗疫至关重要的信息。这样的定向追踪起到了缩短时间、提高效率的作用。

日本之所以想到把这种技术用在找对象上是和日本社会所面临老龄化、少子化现象密切相关的。1996年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对日本有过预言:“日本在未来仍将在国际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但相比邻国将日渐趋于平庸”。李光耀认为日本注定将走向平庸,因为日本无法解决自己所面临的人口问题。在日本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已造成国内市场的萎缩、经济的下滑、创新的停滞。

人口的萎缩必将导致日本经济的衰退,年轻人会由于不堪重负而选择离开日本。李光耀据此预言:“中国的经济总量将在2030年超过日本”。李光耀这一分析是完全正确的,只不过中国的发展速度比他预计的更快,所以中国的经济总量在2010年就超越了日本,这比李光耀所预计的还提前了20年。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人口动态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日本新出生人口数仅为94.1万。

由此创下自从1899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低值,同时连续两年跌破100万大关。同年日本新婚情侣数为60.7万对,这比上年减少1.4万对。日本厚生劳动省据此估算:日本人口将在2053年跌破1亿,到2065年日本人口将比2015年的1.27亿减少三成,届时日本社会超过40%的人口都是老年人。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已造成日本国内市场的萎缩、经济的下滑、创新的停滞。

少子化、老龄化已使日本经济不堪重负:尽管日本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在之前的长期积累已使国民持有大量的金融资产,企业也有高额的内部准备金,然而却未能有效运用资金。无论是货币宽松政策或公共投资都无法提升消费者信心。事实上日本社会所面临的老龄化、少子化现象不仅已成为困扰日本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而且从长远来看甚至可以说已对日本民族的存亡构成了挑战。

生育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如某一年)各年龄组妇女生育率的合计数,说明每名妇女按照某一年的各年龄组生育率度过育龄期,平均可能生育的子女数。这是衡量生育水平最常用的指标之一。国际公认的一个健康的国家人口生育率为2.1,这也意味着一对夫妇终生平均生育2.1个孩子,其中的0.1为自然死亡。这样的话就形成了稳定的人口数量,出生人口与死亡人数也处于平衡态。

然而日本的人口生育率仅为1.36,而通常低于1.5的国家就会进入老龄化阶段。据202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日本人口的年龄中位数为48.2。这意味着日本的1.3亿人中有6500万人超过了48.2岁。据西方媒体推算:在未来的200年之内如果世界各国的人口增长(包括负增长)维持目前的水平,那么届时世界上将有三个国家会完全消失不见——这三个国家分别是日本、德国、韩国。

日本政府面对这样的国情不能不有所动作。日本政府在对全国适婚青年男女进行抽样调查后得出结论:“8到9成的单身男女其实是有结婚意愿的,他们只是缺少适合的邂逅机会罢了”。日本政府认为绝大多数单身男女并非绝对秉承独身主义,而是在找不到合适的另一半时选择宁缺毋滥。世界范围普遍存在一种现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会使结婚率、生育率呈下降趋势。

我们姑且先不讨论日本的问题,咱们就举自己身边的例子:过去有句老话叫“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所以过去的人无论如何都会想方设法解决个人问题,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人们对婚姻的质量要求也水涨船高。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已不愿为结婚而结婚,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另一半就真有人会选择宁缺毋滥。这也是剩男剩女这种社会现象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实中的剩男剩女可能真正抱定独身主义的人也不多,可能更多的还是找不着自己觉得合适的。我们现在设身处地想象如果自己是正处于恋爱期的青年男女或是这些男女的父母,那么大家对择偶的标准可能千差万别,但归纳起来可能主要有几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男性长得帅、女性长得美确实是一种优势。热恋中的人可以不太计较物质层面的东西,但如果要组建家庭却离不开一定的经济基础。

长相好且多金的确是很大的优势,然而如果仅此而已就够了吗?事实上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充其量还只是外在条件,更为关键的是内在条件。两个人相处有时候真的就是一种感觉,如果彼此的三观性格不合,那么你再有钱再有貌也未必会被人家钟意。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例子:单身男女看着对方外在条件挺不错就开始交往,结果一来二去觉得脾气性格不合适就分手。

我想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不少见吧?日本推出的AI配对其实就是政府根据大数据计算的结果安排单身男女见面,实际上相当于由国家政府出面充当了婚介所的角色。这么做的好处是可以缩短相亲的时间。埼玉县少子施策科的吉田认为:“系统首先要分析的是两个人的价值观是否一致,因为这关系到两个人是否合得来”。日本推出AI配对系统后外界对其评价可谓是毁誉参半。

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显示:18至34岁的单身男性和女性受访者支持AI配对系统的人超过了四成。前乃木坂46成员、现役朝日主播的斋藤千春也表示对这个AI婚配充满兴趣并愿意尝试。不过反对者的理由看起来似乎也很充分:人工智能名为智能,可实际上仍是按固定程序行事,所以人类复杂的情感恐怕不是某种系统就能完全计算分析出来的。

甚至有人认为这样做会失去恋爱的意义,从而使人沦为完全被系统意志支配的奴隶。况且谁也无法保证一些渣男渣女乃至非法骗婚的人故意输入与自己真实情况不符的答案来塑造自己老实人、高富帅、白富美的形象,然后就利用这种塑造出来的人设去招摇撞骗呢?这些都是相当现实的问题。即使我们姑且不考虑有人用这套系统为非作歹,那么在正常情况下这套系统就一定能筛选出满意的对象吗?

我在上文提到人们的择偶标准通常分为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现实中很大外在条件看来还算合适的单身男女往往因为内在条件不匹配而分道扬镳,那么即使真能用系统选出和自己最合得来的人是不是就一定适合搞对象呢?如果两个人在性格三观上确实很投缘,可一见面发现对方的长相或是经济条件与自己的预期相距太远呢?如果你确实不在乎这些还好,可如果你觉得确实超出所能容忍的底线呢?

AI婚配系统毕竟是一种新生事物,而任何新生事物都是需要一个完善过程的,所以要指望AI婚配系统的推出就能完全解决剩男剩女问题在短期内似乎是不现实的。不过我们也大可不必戴着有色眼镜把这看成是一种奇葩笑谈。《中国青年报》、《南方都市报》等我国主流媒体对这一新生事物的看法还是比较客观的:AI婚配系统并不能包治百病,但不失为一种好的尝试。

AI介入人们的婚恋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问题在于人们该如何利用AI和AI介入婚恋的程度有多深。事实上老龄化、少子化现象并非只存在于日本,德国、韩国乃至包括我国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老龄化现象。日本目前的实践效果还算不错:埼玉县2019年结婚的新人中有超过半数的人是通过AI婚配成功的,但这只能说AI可能会加快推进婚配的速度,至于AI促成的婚姻是否幸福则是我们现在无法回答的。

AI相亲是否真的婚配成功率高?婚姻是否更甜蜜绵长?这些问题都还需要未来的实践来检验。不过我们对AI相亲作为一种科技进步背景下的尝试不妨抱持开放的姿态。这倒不是说我国现在就有必要学习借鉴,而是说我们完全可以对日本冷眼旁观。如果实践证明这种办法行得通,那么我们也不妨可以尝试;如果日本的这种操作最终失败了,那么我们也可以将其作为反面教材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