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美国在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种种有失体面的表现,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于7月17日在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通电话时一句“哪里还有大国应有的样子”作出了精准的概括;而国际社会基于数月以来的感同身受生出对美是否还具备“全球领导力”的质疑,非但未叫醒当局自省糟糕的防控效果、民心因“黑人之死”而生的动荡,反思凭一己之力削弱全球抗疫合力之过, 美国内舆论却开始琢磨如何在“后新冠疫情时代”带节奏。
《外交政策》17日刊文称,后新冠疫情时代,美国的外交政策应对“中等(国力)国家”有所关注,需要他们作为盟友,利用其中部分国家不错的防控成果,挽回美国的声誉。
怎么利用?文章如是“支招”:下一届美国政府,无论是由特朗普还是拜登主政,都应该尽快召集“中等国家”举办一个应对新冠疫情的论坛,分享他们的防控经验,为全球其他国家提供抗疫借鉴。与会国家应来自不同的联盟,包括但不能局限于诸如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韩国、越南以及德国。峰会旨在展示不同的政府治理模式以及公共卫生系统是如何有效应对疫情的。此外,可以通过表扬部分中小国家应对新冠疫情的出色表现预热峰会;尤其重要的是,这些国家中有些是中国的邻国,比如越南。与此同时,再借助美国于动荡时期的独特能力和持久力组建一个“能者联盟”。
那么这个所谓“峰会”对美国的意义何在?文章写得“冠冕堂皇”,这能够表明美国仍致力于全球合作。对于当下背着“削弱全球抗疫合力”评价的美国而言,释放“回归多边”的信号迫在眉睫。
之于“能者联盟”,文章例举2004年为应对印度洋海啸,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印度以及日本的海军和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相关人员组成“海啸应对核心小组”一事指出,美国可以此为模板,向这些中等国家寻求建议以及合作,以构建更加灵活、创新的多边组织,一种能够根据需要随时且基于自主选择相关国家的组织机制,以图在既有机制以及预设会议之外发挥作用。
“海啸应对核心小组”即为这样一个多边组织。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在2004年和2005年的9天里,为印度洋沿岸国家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救济。这样的组织从未发表公报,也从来没有创建一个秘书处。
看起来,美国似乎有回归“大国体面”的意思,然而接着文章笔锋一转——
虽然美国的本国优先政策和单边主义令很多国家心生寒意,但在国际社会承担领袖角色的“民心”犹在,重返世界中心为时未晚。美国需要向这些“伙伴”表现出更积极的合作意向,提供更全面的合作,但在此过程中,美国必须谨慎以对,从这些国家的战略优势为出发点考虑问题,而不是将他们当作为加强同中国对抗的工具。鉴于“单边主义”的本能行径时刻消磨着伙伴国家的耐心,届时留给新政府重塑口碑的窗口期很有限,美国需要抓住机会重续对伙伴国家以及构建多边组织的承诺,当然这些承诺必须独立于中国声明之外。
《外交政策》报道截图
由此,“支招”背后用心昭然——所谓全球合作,实则是打着借疫情之名拉帮结派对抗中国的算盘。不然,这个旨在为全球提供防控经验的峰会为何不纳入经得住实践考验的中国方案?
作为极具影响力的时事性刊物,《外交政策》甚至并未对这层用心多加以掩饰,或许相较于美国截留他国抗疫物资,争夺他国疫苗专利,禁止本国医疗物资出口,买断相关药品,加码对他国制裁、退出世卫组织等种种不体面行径,这一招还留有“政客”式的虚伪。
不体面也好,虚伪也罢,美国无视全球团结抗疫的迫切需要的底色未变;一如美国政坛两党,对华强硬的所谓政治正确也未改变。
如王毅所道破的那样,“美方赤裸裸奉行本国优先政策,把利己主义、单边主义、霸凌主义推行到极致......美方转嫁自身责任,借疫情对他国抹黑、甩锅,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在国际关系中制造热点和对抗,已经失去了理智、道德和信用。”
哪里还有大国应有的样子?
作者:苏展
编辑:苏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