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说一个人,他就是“东京审判”中被中国政府派往远东国际法庭的大法官梅汝璈。
很难为情,如果不是在06年的时候看到《东京审判》这部电影,不怎么爱主动关注历史的我很可能要晚很多年才了解到中国人在日本投降后对日军战犯们提出控诉的艰辛和困难,也许要过很长时间才会知道在“东京审判”里作出卓绝贡献的中国法官们的名字。
梅汝璈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如果不是他,只怕有更多的日本战犯将在大国的庇佑下逃脱处罚;如果不是他,战后中国的国际尊严将会遭受大国们的集体践踏;如果不是他,无数冤死在侵华战争中的中国人将难以安息……
1946年,梅汝璈身负祖国和人民的希望登上了飞往日本的飞机,开始准备东京审判的相关事宜。出发前,同事就把美国人全权接管日本事务的消息告诉了他,梅汝璈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在美国学习多年的他很熟悉美国人和美国政府的做事风格,东京的这一趟旅程注定是一次不太顺利的过程。
一开始的“审判座位”就引起了梅汝璈大大的不满。当时法庭的庭长宣布美国坐在首要席位之上,这一点全场的法官都表示认同,但中国的席位排在了英国的后面,这让梅汝璈心中极为不乐,一旁的同事劝梅汝璈别“过早开罪他国”,但梅汝璈认为“这是对中国的不尊重,对中国无数因战争死去的老百姓的不敬”“更是对中国正面抗击日军战争的忽视”,于是梅汝璈不顾全场惊叹,毅然提出了抗议。
梅汝璈提出,为了不引起更多纠纷,应该按照日本的签字顺序来进行法官们的排序,在遭到法庭的拒绝后,梅汝璈走下座位,脱掉自己身上的法袍,拒绝参加法庭审理的预演。其他国家的代表对梅汝璈有的表示不解,有的发出嘲笑的声音,有的盛怒怒吼,有的上前劝解,但梅汝璈丝毫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立场,在他的努力下,法庭作出了让步,同意中国的席位排在英国前面。倔强的梅汝璈为自己赢得该有的席位,更重要的是,他为国家争取到了该有的位置,守卫住国家的尊严。
这只是争论的开始,随着审判的进行,对日本战犯的判刑再次引起了巨大争论。
在“东京审判”到了关键时刻,战犯的量刑问题摆在了各个法官的面前。当时,一些并未被日军过度侵略的国家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对战犯处以死刑这一决议投出了让人无法接受的反对票,如果不让这些法官代表了解到日军战犯的真正罪行,很多战犯将逃脱“死刑”的罪名。
梅汝璈身上压力极大,如果不能将这些日本战犯绳之以法,他和他的代表团将有何面目面对死去的中国人和无数对他们翘首以盼的中国同胞。危机时刻,梅汝璈立即着手日军战犯犯罪材料。一方面,他和政府方面取得联络,请求中国政府立即成立“日军犯罪证据搜集组”深入民间搜集日军犯罪证据,越详细越好;另一方面,他不停地拜访各个国家的法官,向各个法官力诉日军在侵华期间罄竹难书的罪行。
法庭上,法国法官伯奈尔反对死刑,认为死刑不应在文明的国度存在,梅汝璈拿起杯子往地上一砸:杯子是人,水是文明;但是如果人的生命被无情毁灭,那请问还有何文明可谈?当印度法国以佛教教义为由反对死刑,梅汝璈晓之以理:法国的职责是认定罪犯,审判罪犯,如果您坚持用佛教徒的教义来定罪,那么您就没有资格坐在审判席,我觉得您更适合在寺庙里去主持公道!
法国和印度代表团对梅汝璈的反驳哑口无言,但现场同意不予死刑的代表仍旧不少,梅汝璈只好再次走下座位站了出来,面对着所有法官说到,“死刑是什么?死刑是法律对罪犯最严厉的惩罚!日本人干了什么?为了扩张领土,他们不停杀人!中国人、朝鲜人、菲律宾人、新加坡人、美国人、英国人都死在他们的屠刀下!他们抢劫、他们掠夺、他们强奸、他们放火、他们杀戮,这些恶魔一般的行为难道不能受到法律最严厉的惩罚?不给这些恶魔最严厉的惩罚,谁敢保证日本以后不会再次侵略别的国家?”说着说着,梅汝璈情绪明显激动了起来,他眼含热泪,用愤怒而又温和的语气强调,“在座哪位先生谁敢做这样的保证?”
说完,梅汝璈率先把表决结果递给法庭,最终,表决以6票对5票的微弱优势把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等七名日本战犯送上了绞刑架,梅汝璈在维护了法律尊严的同时,更是替无数冤死的中国老百姓伸张正义,让本就不高的中国国际地位免遭大国的再一次欺凌。
当时的美国大法官称赞梅汝璈,“所有中国人都该为他们有一个像您这样的斗士感到骄傲!”但梅汝璈丝毫不为大法官的称赞欣喜,他只是淡淡的回答,“我不是斗士,我是法官,一名中国的法官。”他并不沉迷把日本甲级战犯送上绞刑架的短暂胜利,他忧心的是有更多的日本战犯受到大国的庇佑和保护,凭自己和同事以及背后国际地位不高的中国政府很难让这些日本战犯都得到应有的惩罚,想到此,梅汝璈不禁一声长叹。他想起了他在到达东京和同事立下的誓言:“如果这些日本战犯不能被判处死刑,我只能跳海以谢国人。”
他的悲壮,却不仅仅是在东京审判中的壮志未酬。
1957年,梅汝璈受到在反右运动中受到极不公平的对待。在后面发生的浩劫中,他更是遭到严重的批判和侮辱,身心疲惫的同时,他对未来更是万念俱灰。
1973年,在遭受多年的不公待遇后,怀着对亲友的眷恋,梅汝璈压住对现实的不满,怀着对未能写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这本巨著的遗憾,在北京与世长辞。一代法学功臣,一位曾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叱咤风云的中国法官,一位曾经为国为民付诸所有的人民英雄在北京默默地离开了人间,终年69岁。
历史不容遗忘,英雄却总是被人沉寂。我们每个人不应该忘记这位伟大的中国人, 让我们记住他的名字--梅汝璈——中国政府派往远东国际法庭的大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