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美国打着一手粗糙的“台湾牌”

5月份接进尾声时,美国大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放出一份统计数字,各大台媒皆有报导,看媒体下的标题,亢奋级数由高至低为“超日赶韩,台湾均富比亚洲第一”,“台湾比中国大陆好那么多”,“强国好有钱?美智库意外曝真相台湾中产阶级收入狠甩日韩”,“台湾中产阶级表现亚洲最强”等等。

原来,那不满经济表现的7成台湾民众,根本是无病呻吟吗?

谈中产阶级,还没见过如CSIS这样用平均日消费来衡量的,以此标准来看,竟可得出“台湾社会9成以上由中产阶级与富裕阶级组成”的结论,也还竟有人将兴奋之情跃然于脸书上,厉害了我台湾。

CSIS将中产阶级定义为,日均消费10美元以上50美元以内两个等级,于是台湾中产阶级便有65.5%,富裕人口则为33.8%(日均消费50美元以上)。其实,也不必跟别人比吧,你只要自问,一天平均只(能)花300元台币,算中产阶级吗?即可领悟到这份资料与结论的荒谬性。

在台湾,300元是什么概念?就是一般人一天吃吃喝喝的餐费,还不含烟酒。换言之,要过着禁欲般的清教徒生活,只吃喝满足温饱过日子,就算中产阶级。至于水电费,请打井水点蜡烛,至于居住费,请睡公园。如果这300元是不含“衣住行”,那这份报告是给鬼看的,做鬼什么都免费。如果有人说每天吃喝只要150元又不是农渔民,那是在暴力减肥吗?还是过着半兽猎生活?

果然年轻网民坐不住了,对这份报告追根究底找出盲点,其中之一,是在报告中关于“平均日消费”下的加注: 每日为了各种支出,人民所需付出金额愈多的国家,排名愈前。换言之,相比于收入高过台湾的日韩等经济体,台湾中产阶级赚得少、花得多。对嘛,这种结论才有点体感温度。

正常定义中产阶级的指标,是指收入,虽然仅看消费也不是不行,但无论采用哪一种,不考虑物价就是耍流氓。买一台价值两万元台币的iPhone手机,对薪资中位数为约9.5万台币(月)的日本人,以及约3.9万的台湾人而言,付出感是一样吗?换言之,严谨定义中产阶级,收入、支出与物价都得一并考虑。比别人赚得少、花得多,无论怎么定义,都不会获得心灵上的安慰。

如果这就是美国的“台湾牌”,那也太Low。

从CSIS这次的新闻操作可看出,美国智库严重错估台湾民情,更低估了年轻世代的被剥削感。错估的是,仍以为台湾社会中的“反中”情绪大于一切,只要搞一些意识形态的操弄,人们就会罔顾事实。诚然,将“反中”视为绝对标准者大有人在,但绝不是总体社会倾向。

长年薪资不涨物价涨,是一般人都察觉得到的客观事实,不是粗糙地诠释数字与粉饰太平可以抹除的。尤其在网路时代,人们交流频繁,资讯互联,过于偏离事实的说法反而会被划重点式地抨击。

台湾薪资中位数是47万/年,平均薪资为60万/年,小于平均数的上班族人口比例为66.28%。薪资所得成长率最低者,刚好就是年薪47万这个族群,1.98%。以年龄来看,25岁以下的工资年薪为31.9万,30岁以下为44.8万,均为未达中位数水准的劳工。

薪资中位数是所谓“名目薪资”,(nominal wage),也就是不考虑物价波动的薪资。受薪者真正感受到的是将物价考虑在内的“实质薪资”(real wage),实质薪资基本上少于名目薪资,因此47万可不代表受薪者的购买力。CSIS以购买力作为衡量中产阶级的标准,根本上就规避了收入偏低的实况。

这就是为什么年轻人看到“超日赶韩,台湾均富比亚洲第一”这种标题时,不由自主觉得恶心,并追根究底的缘故。算盘一拨,赚得少、花得多,才是真相。

CSIS助选蔡英文,从经济面向上着手,代表这个智库抓到了重点,但是,欲盖弥彰的手法如此漫不经心,也令人哑然失笑。900万劳工中有500万低于平均薪资,蔡英文上台后又因政策失当而让物价有感上升,日消费300元-1500元不是有钱,而是不得不花。

拍马屁拍到马腿,就是这么一回事。

拿台湾与大陆比以求心安,更是低俗,人口规模完全不能比较的两者,不可能公平去比人均GDP。倘若大陆人均GDP是台湾水准,那大陆市场就是美国市场的两倍以上,世界唯一超强了。中国大陆应该与印度比,台湾应该与香港、澳门、新加坡、韩国、大马比,让150人都富起来容易,还是让1万人都富起来容易,需要按计算机思考吗?

从庶民角度谈经济,最直观的确实是消费。20年前,台湾人还不必对物品价格锱铢必较,现在,几乎任何民生必需品,民众都是非打折不买。2018年的“卫生纸之乱”就非常生动地描绘了这个景象。

今年是历次选举年美国挺“台独”最露骨的一次,AIT利用“台湾关系法”40周年活动从各种角度强调美国对台的重要性与亲善,但也几乎都像CSIS这波操作一般,很容易就能察觉其漫不经心,以及皮笑肉不笑。

然而,也有美国智库不间断地对美官方发出的“混杂讯息”提出质疑,如美国务院在官网“撤旗”,美国会又频频推出友台法案。再如,始终没有美高官访台,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却又破例接见李大维。这些不一致的信号,凸显了目前美国看似打“台湾牌”,华盛顿却无首尾一致的整体战略可言。

或许,这说明了美国打“台湾牌”为何如此粗糙不智,美方对台海问题的处理方式,显然还是多头马车,各行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