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中国能超越美国吗?细谈美国学者眼中的发展趋势

千万大V九边pro前段时间发了一篇文章《美国为啥还没崩,会崩吗?》,其中的观点遭遇不少人的反驳,因为美国疫情抵抗不力,不少人觉得美国可能就快完蛋了,然而作为崛起了几百年的大国,也不可能一朝一夕就马上瓦解,但是已经在走下坡路却是肯定的。

对于中国能不能超越美国这件事,我们自己不能盲目自信,美国学者对此也有着自己的看法,恰巧美国数字时代管理领域的权威学者安妮卡·施泰伯专门研究了这一课题,并写成了这本书籍《中国能超越硅谷吗》,而且本书还被评为福布斯十大商业书籍,非常值得一读。

如今我们已处在数字化的商业时代,看懂了中美在企业方面的管理创新趋势,或许我们就更能明白当今的世界发展方向。

美国硅谷,为何成为了全球顶尖企业的聚集地?

不可否认的是,美国自建国开始,好像都是自下而上的管理状态,没有什么宏伟的规划,每上台一位总统,可能都会把前面的政策全部推翻,再创立新的策略,就这样一路跌跌撞撞,居然成为了世界的标杆。

美国企业同样也有这样的特质,特别是硅谷,崇尚硅谷模式的新型管理模式,扁平化的架构,高管几乎不会干涉到具体的事务,让员工有充分的空间进行创新,同时管理者也会授权给员工,让他们有决策权,这样让整个企业,在面临市场变化和外部环境变化时,能迅速响应,及时反馈。

像是脸书的扎克伯格、谷歌的拉里·佩奇、SpaceX的马斯克,这些鼎鼎有名的企业创始人,居然没有一个人读过MBA,但他们却雇佣了大量拥有MBA学历的员工,这说明创始人对于员工愿意给予充分的授权,而他们自己,可能更专注于制定企业战略,规划企业的未来发展。

一个合适并且具备创业精神的人才,则是这些企业非常渴求的对象,并且人才也是企业最值钱的财富,特别是对于这些互联网企业来说,人才就是创富的源泉,自然管理方式就会显得人性化。

并且这些企业都有一个特性,就是十分重视创新。谷歌的埃里克·施密特曾说:

我们没有跨度两年的计划,我们只有下一周和下一季度的计划。我们大多数的成功产品,是由反应迅速的小团队开发的。

所以,企业保持灵活和持续的变革显得特别重要,这样才能及时应对外部随时变化的挑战。

中国的市场经济虽起步晚,但爆发力强,未来可期。

中国,曾一度被误解缺少创新的文化。

儒家思想,被误解为压制了创新的思想和行为。与之相比,西方的自由主义,似乎是更有助于培育创新的土壤。

但这种假设曾在西方受到了质疑,因为中国的香港、台湾,以及新加坡和韩国,也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熏陶,但是经济发展却呈现了爆发式的增长。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发,中国的经济,同样也是爆发力强,创业和创新,如今在中国成为了商业领域的主流。

儒家思想当中的自我修养、终身学习、节制、容错等,都影响了一批批的创业实业家和企业家,这些美德其实都与创新思想相契合。

上世纪九十年代,西方管理思想的涌入,让中国的企业深受其影响。

中国的不少企业都逐渐向硅谷模式靠齐,向西方学习和借鉴创新思想,比如海尔的智能手机、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百读的搜索引擎、腾讯的移动互联网,几乎每一个都可以看到西方的影子,但细看,每一个都与西方的企业是如此的不同。他们真正做到把舶来品的创新思路,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合中国市场的商业模式,成为了自己领域的独角兽企业。

如今像是腾讯和阿里巴巴,都借鉴了硅谷的自上而下扁平化管理模式,把东方哲学和西方技术相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管理模式。

在美国学者看来,中国已经是一个具有独立创新能力的国家,像是电子支付、电动汽车、共享经济等商业模式的创新,值得西方学习,在管理创新这条道路上,中国走出了一条新的路子,从这方面看,中国已经与硅谷相比肩,而超越,或许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