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期,澳洲附近的新几内亚岛成为了日本军队的死亡牢笼,近20万的留岛日军,死伤惨重,而打击这20万日军的,正是这个远离二战主战场“名不见经传”的澳大利亚。也正是因为这次的“吞噬”,致使日本如今对于澳大利亚还是“心有余悸”。
为什么澳大利亚会如此“痛恨”日本?日本又为何会“害怕”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之所以如此“痛恨”日军,是因为当时太平洋战争中,日军发动的一场比偷袭美国珍珠港规模还大、却鲜为人知的空袭战,历史上称之为澳大利亚的“珍珠港事件”。
这个远离东亚主战场的军事基地,日军为何如此看重,不惜出动4艘航空母舰,242架轰炸机和战斗机,对其进行致命性的摧毁。
难道达尔文港对于日军的威胁,大到已经远远超越夏威夷岛珍珠港的战略压制了么?
位于澳大利亚北部的达尔文港,是反法西斯联盟在太平洋战场中重要的战略阵地,也是澳洲通往亚洲的北大门,其主要盟友是美国。当时驻达尔文港的澳军以及美军共计1.5万人,虽说当时达尔文港的防御军事不算完善,但此地远离亚洲主战场,所以安全度相对较高。当时反法西斯联盟在东南亚多个岛屿都布置了军事枢纽点,要么可以切断日军战略部署,对其构成威胁,要么可以快速支援其他战场。而这个达尔文港,它的作用只是相当于后援部队而已,离主战场太远,日军的战略目标我们都知道,就是所谓的实现“大东亚共荣圈”,其实就是想称霸亚洲,把亚洲变成其殖民地,进一步掠夺资源。
日军之所以对这个看似并不重要的战略要点进行疯狂轰炸,是因为当时日军已经渐渐取得了东南亚的制海权,攻占了绝大部分战略要点,甚至把英军也赶走了,那达尔文港这个曾经反法联盟的后援基地,如今就成了日军背后的一个炸药桶,必须拔除。
达尔文港的空袭,不仅没有任何预兆,而且这场轰炸,从头到尾,到散发着诡异的味道。
1942年2月19日,早上9点,10架P-40E战斗机护送一架B-17E空中堡垒轰炸机从达尔文港前往印尼爪哇岛,但由于天气恶劣,被迫返航
9点15分,澳大利亚海岸巡逻队发现一群非同寻常的巨大航空编队正由西北方向向他们迎面扑来,随即他们马上给达尔文港军事基地通电不止一次,而当时达尔文执勤军官竟天真地以为这是10架正在返航的p-40E战斗机,因为那群巨大的航空编队和P-40E的返航路线,完全吻合。
接着,噩梦来临了。达尔文军事基地的上空,被密密麻麻的轰炸机和战斗机占领,随着而来的是无数的炮弹、子弹朝达尔文港口射去。刚刚返航不久的P-40E战斗机见状试图再次起飞迎敌,然而,一切都晚了,3架还没起飞就被摧毁,另外7架是成功起飞了,但当时的飞行员,大部分都是不满20个小时的新手,与日军训练有素的飞行员相比,结果可想而知。
不仅仅是日本空军在轰炸,预先开到指定地点的4艘日本母舰的导弹,也锁定了达尔文港,维持了一个多时辰的轰炸,反法西斯盟军700人和达尔文港口的所有军事设备,战斗机,军舰,商船尽数化为灰烬。澳大利亚人举国震惊,以为日本人就要攻入澳洲岛了。
而这仅仅是开始,还没过1小时,又有一波日军轰炸机袭来,开始了第二轮轰炸。
1942年到1943年期间,日军对澳大利亚的轰炸,林林总总多达100余次,这个远离日本战略进攻区域的澳大利亚,也逃避不了战火的波及。更让澳大利亚人无法原谅的是,在新加坡战役后,日本人要求英澳战俘去修“死亡铁路”。
1941年,珍珠港轰炸的同时,日军大举拔除同盟军在东南亚的战略据点,其中就包括英澳联军在新加坡的同盟军基地。
新加坡殖民地,是当时大英帝国皇冠上的一枚小宝石,最初由英国将军亚瑟波西佛镇守这富庶之地,这也是日本进攻新加坡目的所在,因为截止当时,在华战场中日军的战略储备,只够用3个月了,所以日军必须通过开辟东南亚殖民地,来获取战争资源。
12月8日,在日军突袭珍珠港的同时,日军也展开了对东南亚同盟军殖民地包括美属菲律宾殖民地、英属马来亚殖民地的战事。日军兵力仅4万人,加上150多辆坦克以及配备370架飞机,远没有英澳联军的势力多,但就是在如此优势下,主要由于英军统帅的错误指挥,被日军打了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
突袭珍珠港
这直接导致了马来失守,英军由此从马来退守新加坡,而又在这关键时刻,由于当地最高英军统帅帕西瓦尔对日军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导致日军得以顺利从西边遍布灌木和沼泽的不利于行军的地带登陆,这个西北海岸的登陆点,正是澳大利亚部队所防守的。
西线突破后,日军才从新加坡东北方的开阔地方登陆,于是与澳大利亚的主力部队展开了搏杀,澳军起初占优势,但当该旅旅长听说西岸已被日军突破,且已经杀进新加坡市区的时候,竟因为怕死而违抗命令,擅自率部撤退,新加坡要寨的第一道防线就这么被澳军拱手送给了日军。
渐渐地,日军占领了整个新加坡,英、澳军成为了日军的俘虏,数万名同盟军受到惨无人道的虐待,并且把绝大部分战俘押送到泰国,去修理连接缅甸和泰国的铁路,以完成战略物资补给。
“死亡铁路”所在区域,位于泰国北碧府西部地区,是气候炎热且瘴气肆虐的荒无人烟之地,日军用刺刀逼迫战俘们没日没夜地修砌铁路,而且对于食物的饮水的供给极少,进度慢了,就用鞭子狠狠抽打,400多公里的铁路周围,随时都有战俘死去。
据统计,原计划6年完工的铁路在此种情况下,仅用了17个月,便完工了。因修砌“死亡铁路”而死亡的战俘人数超过10万,其中澳大利亚2815名,无一生还。再加上在新加坡战争刚刚结束时对大量英澳联军的虐待屠杀,死亡人数,已经无法统计。
澳大利亚和日本的梁子算是结下了,而且是血海深仇。
然而当时日军已经成为了东南亚海上霸主,英美两军不得不被迫转入防御阶段,但由于日军战线拉得太长了,再加上日军急于求成和冒失指挥,日军的防御体系,并非牢不可破。直到1942年4月18日,美国杜立特尔中校命B-25轰炸机空袭日本东京,实际损失虽然不大,但这给日本人尤其是日军造成就极大的心理震撼。这也是美国二战的首次胜战。
紧接着在5月3日起为期5天的珊瑚海战役中,美军遏制住了日军的攻势,日军为了全歼美军在太平洋的航空母舰舰队,在6月3日日本海军出动了舰艇350艘,飞机1000架,兵力10万,几乎是把联合舰队的家底都掏出来了,然而战役失败,自此日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
到了1943年日军渐渐失去制海权,海域被同盟军牢牢把控,日军先前占据的战略要点变成了一个个孤立无援的死亡囚笼,直到1944年3月30日,新几内亚战役的打响,这意味着澳大利亚复仇的机会来了。
当初日军在取得制海权的时候,把包括不列颠岛屿和拉包尔在内的机场和海峡建设成了南太平洋极其重要的海空基地,而当时面临着2大威胁,一个是澳大利亚,另一个则是新几内亚军事基地。
在经过日军高级军官的多次商讨,日军决定,不进攻澳大利亚,而选择攻击澳大利亚东北部的新几内亚岛,其是世界第二大岛屿,日军企图把澳美盟军在南太平洋最重要的战略枢纽变为自己的战略基地,除此之外,新几亚内还是拉包尔的最坚韧的一道防线,所以日军一直不断地往新几亚内岛增兵。可日军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这个曾经是同盟军在南太平洋中最肥,也最难啃的一块肉。最终,导致了近20万日军的惨死于此,这也是同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中由守转攻的一个重要节点。
8月17日,在经过美国第五航空大队的大规模轰炸后,终于摧毁了日军航空的有生力量,进一步夺得新几亚内的制空权,澳美联军在美国海军的掩护下,成功登陆于新几亚内重要据点莱城东面,与次日在莱城西面登岛的美伞兵团夹击莱城,经过20多天的猛烈攻击,莱城9000多日军弃城突围,向北部山区逃遁。
此刻围绕着新几亚内的日军强力据点仍有多个,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美国名将麦克阿瑟上将创立了著名的“蛙跳战术”,分两方面,一方面把一些日军残兵逼向其重要据点,另一方面,采取佯攻策略以迷惑日军,找准机会跃过日军强力据点,利用相关岛屿做跳板,以图突破拉包尔的右翼防线。
澳美采取“蛙跳战术”,西进了1800英里,终于到达了新几内亚最后一个据点,鸟头半岛,多股敌军被孤立的同时,美澳军也沿着新几内亚岛建立了一系列海空军基地,切断了新几亚岛内敌人与外界的联系。
此刻,新几内亚岛已被封锁,但无法攻入岛内,因为,岛内韦瓦克地区有将近20万日军。所以美澳采取了围而不攻的战术,日军得不到补给,已经出现了人相食的惨状,最后终于撑不住了,97%的日军在这场战争中丧生,日本选择了投降。
而澳大利亚人的怒火,无疑把日军心中的恐惧,最大程度地释放出来。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澳大利亚强烈要求惩治战犯,据统计,澳大利亚在当时处决了包括日本天皇裕仁在内的140名乙丙级战犯,是同盟国中最不留情面,处决战犯最多的一个国家。日本可以说是在澳大利亚吃了个大亏,不过对于它的后果,我们也只能说一句,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