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深处。
清晨,被湛蓝海水环绕的瓦胡岛曙光初照。
岛上的珍珠港内,停泊着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九十四艘各类战舰。
珍珠港海军基地
昨天晚上,这一年最后一个月的第一个周末,战舰相继返港后,海军军官和水兵们都上岸开心去了。整个夜晚,瓦胡岛上的军官俱乐部、水兵酒吧以及电影院和咖啡馆灯火通明,欢愉的喧闹声直至凌晨时分才平息下来,瓦胡岛和它环抱的军港在海浪细碎的抚慰声中入睡了。
这是珍珠港再平常不过的一个周日的清晨。
珍珠港全景航拍
那些昨晚没有喝醉的水兵起床了,一边懒散地洗漱刮脸,一边盘算着这天该到哪里去消磨明媚却无聊的时光。
突然,晨光中传来刺耳的马达声。
日机轰炸珍珠港美空军基地
东方天际,炫目的日光从云层的裂隙中倾泻而出。
但是,近在眼前的却是黑色的烟云。接着,炸弹从天而降。
这一刻,是东京时间昭和十六年十二月八日,夏威夷时间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早晨七点五十五分。
偷袭珍珠港
此时,位于太平洋西海岸的中国大陆尚处在黎明前的暗色中。第二次长沙会战刚刚结束,中国正面战场上一片寂静,日军与中国军队在广阔的地域内对峙着;
血战长沙
在敌后战场,共产党抗日武装和支持他们的广大民众一起,坚守在牵制着日军的根据地里;
孤独的敌后抗战
在日本占领区内,中国百姓醒来的第一件事,便是解决吃饭问题,配给的面粉里谷糠等杂物越来越多,且配给的份额越来越少;
日占区的一个中国农民和他最宝贵的财富:牛
而在中国的抗战中心重庆,虽然整个城市已被炸得满目疮痍,但城门上“拥护蒋委员长把抗战进行到底”的标语依旧十分醒目。没有任何一个中国人知道,发生在数千公里外的太平洋上的事件,将与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
燃烧的重庆
这正是爆发于欧洲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空前混战的时刻。
德军正在一路狂飙冲向整个欧洲。
四月五日,德国和意大利集结了八十多个师、两千多辆坦克和两千多架作战飞机,发动了针对南斯拉夫的战争。四十五日南斯拉夫军队无条件投降。
德军占领南斯拉夫
五月,德军出动空降第七师、山地步兵第五师以及若干独立部队,在两个军的航空兵和七十多艘海军舰船的支持下,攻击由英军和希腊军队防守的地中海东侧门户克里特岛。遭到岛上守军的顽强抵抗。德军用飞机把山地步兵第五师空投下来,彻底扭转了战局,英军在防守崩溃后撤往埃及。
德军占领克里特岛
此战,德军损失四千余人和两百多架战机;英军伤亡近一万五千人,海军损失了一艘航母、三艘战列舰、六艘巡洋舰和七艘雷击舰;而希腊军队伤亡与被俘一万人以上。德国控制了地中海东部航线,英国丧失了地中海内的重要战略据点。
英军撤往希腊
入侵苏联的规模庞大的德军自西向东挺进,目标是莫斯科。六月,德军第一坦克集群与苏军西南方面军的机械化军展开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战——这种战争样式,与中国军队以刺刀、步枪、手榴弹和迫击炮为主要武器的作战相比,仿佛不是在一个星球上。交战双方数千辆坦克猛烈地撞击在一起,苏联广袤无垠的大平原顿时变成骇人的“炼钢工地”:烈焰冲腾,钢铁熔化,人为蝼蚁。
坦克猛烈对撞
在制造了一望无际的钢铁废墟后,七月,德军的坦克集群突破了苏军防线,以两昼夜推进一百一十公里的速度,抵近基辅以西二十公里处,长达一个多月的基辅战役开始了。苏军的五个集团军围绕着基辅与德军苦苦鏖战到九月,苏军被迫放弃基辅,重围中的六十六万苏军被歼。最后阻击德军的是苏联游击队队员,他们宁死不退,直到身后的基辅成为一座空城。
基辅成了德军抓俘虏的比赛场地
德军逼近了莫斯科。
希特勒认为,占领莫斯科具有全局性的军事意义和历史意义。为此,德国统帅部策划了代号“台风”的大规模进攻计划:以坦克集团军群实施强大突击,从北面和南面包围莫斯科。德军拟动用的兵力为:步兵一百八十万人、坦克一千七百辆、火炮一万四千门以及战机一千三百九十架。
德军逼近莫斯科
为了保卫莫斯科,苏联最高统帅部任命朱可夫为新编西方面军司令员。在朱可夫的指挥下,苏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发动了一系列防御和攻势作战。十一月七日,在德军重兵进逼莫斯科的形势下,苏军在红场举行了隆重阅兵式,受阅的苏军官兵直接从红场开赴前沿作战。德军的前锋甚至看见了克里姆林宫的红星,德国各报已经预留了版面,准备刊登德军占领莫斯科的消息。但是,一个口号响彻莫斯科周围前沿阵地的上空:我们无路可退,我们的身后就是莫斯科!
受阅的苏军官兵直接从红场开赴前线
同样在与德国人苦战的还有英国人。
五月,德国最大的战列舰“俾斯麦”号率队进入北大西洋,英国派出最大的战列舰“胡德”号和新型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率队前往迎战。五月二十二日,两支舰队交火,“威尔士亲王”号中弹,“胡德”号被击沉。英国海军当即再派“英王乔治五世”号、“却敌”号战列舰和“胜利”号航空母舰率队参战,仍未击溃德国海军舰队。
俾斯麦号战列舰
顽强的英国海军又派出了“声威”号战列舰、“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以及“谢菲尔德”号巡洋舰组成的舰队。终于,英国海军成功拦截了“俾斯麦”号。二十七日,当时世界上装甲最厚、样式最新、威力最大的“俾斯麦”号战列舰,被难以计数的鱼雷击中沉没。
沉在海底的俾斯麦号战列舰
英国空军与德国空军在海峡上空的格斗也同时进行着。尽管英伦本土遭受到持续不断、疯狂至极的轰炸,但英国人表现出空前的团结与坚强。英国首相丘吉尔站在德军轰炸后的伦敦废墟中,只向英国民众重复着一句话:只要英伦三岛不沉没,英国就不会屈服!
但是,英国是一个岛国,它没有巨大的国土可供战略周旋。一旦英国空军和海军在与德军的血拼中消耗殆尽,德军的步兵和坦克冲上英国本土之时,就是整个英国沦陷之日。在这样一个历史时刻,全世界没有比英国更盼望它可靠的盟友美国参战的了,尽管美国在物质上已倾尽全力支持英国。
伦敦上空的鹰
英国人对美国人感到既恼怒又无奈。
丘吉尔甚至万般无奈地设想过,如果还有一个办法让美国卷入战争,那就是德国或者日本直接攻击了美国本土。但是,德国外交部部长里宾特洛甫说:“德国不希望与美国打仗,也不想刺激美国。
历史已处于被丘吉尔形容为“间不能容发”的危急时刻。
德国外交部长·威廉·冯·里宾特洛甫
但是,十二月七日,在丘吉尔“最恐惧”的这一周的最后一天,日本既没有攻击英属马来亚,也没有向南冲进荷属东印度,而是偷袭了太平洋上瓦胡岛上的珍珠港。
太平洋腹地的瓦胡岛不是美国领土吗?
岛上的珍珠港不是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基地吗?
难道美国领土夏威夷也在日本人划定的“大东亚共荣圈”里?
山本五十六策划了珍珠港事件
美国不想卷入战争。
美国人不认为他们有理由卷入战争。
或许正如丘吉尔所说,美国人的判断是:如果日本南下太平洋,只会对别人的殖民地下手,日本人还没有胆量招惹美国。只是,如果据此认为美国对日本的扩张野心没有警惕,也有失公允。
日美之间的谈判旷日持久。
日本人与美国谈判的动机,依旧出自复杂的矛盾心理:既要攫取太平洋上的利益,又要避免在太平洋与美国交战。
美日谈判
四月十六日,日美会谈代表共同拟定了《日美谅解方案》。方案关于中国问题,日本方面提出,美国须承认蒋、汪政权合并,承认“满洲国”等基本条件,日本方面愿意与美国达成协议,再与中国达成协议,然后从中国领土上撤军。美国重申了四项原则:尊重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维护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维护通商机会均等的原则,不得扰乱太平洋地区现状。
日美谅解方案
尽管《日美谅解方案》不是正式的外交文档,却依旧让日本的政客们“高兴得不得了”。日本人认为,只要美国承认日方的基本条件,就能暂时避免日美之间发生冲突。“由于被中国战场拖累的国力和军力消耗太大,必须暂时与美国合作,迅速解决中国问题。只要能从中国战争的泥潭中摆脱出来,到时候再与美国翻脸去争夺太平洋利益为时不晚。
但是,日美会谈始终未能上升级别,因此也就无法获得正式的外交成果。
美日谈判
日本人逐渐感到,美国人似乎也在利用谈判拖延时间以备战。特别是对于中国问题,美国人明显倾向于中国的抗日力量——美国国会正式批准了对中国的援助计划,通过《租借法案》不但向重庆提供贷款、汽车、飞机等,还向中国派出了志愿航空队和军官顾问团。更有甚者,就在日美拟定《谅解方案》的同一时间,中、美、英、荷四国的军事人员在新加坡召开参谋会议,决定一旦日军进入南太平洋,将联合对日采取“对抗手段”,并建议在中国部署美国空军以直接威胁日本本土。——尽管四国参谋会议的建议尚未得到美国政府的首肯,但着实让日本人吓出一身冷汗。
美日谈判
六月二十四日,日本陆军部和海军部共同拟定了《适应形势演变的帝国国策纲要》。其方针是:
“为促使蒋政权早日屈服,进一步从南方各地加强压力”;
为保证帝国的“自存自卫”,“加强向南方的扩张态势”,为达此目的“不惜对英美一战”;
“如苏德战争的进展情况对帝国极为有利,就行使武力解决北方问题”;
“根据既定方针极力防止美国参战”,万一美国参战,帝国“行使武力的实际和方法,应自主的决定之”;
“迅速向彻底加强国内战时体制过渡,尤其努力加强国土防御”。
日本御前会议
七月,罗斯福的远东事务助理柯里访问中国后,罗斯福很快批准了援助中国计划。为了简化程序和渠道,更好地“整理对华租借法案作业”,总统甚至让他的老舅舅德拉诺以及蒋介石的小舅子宋子文联合挂名董事长,登记了一家由美国财政部出资的“国防供应公司”——这家公司从没在“正常的有竞争的市场营运,它唯一的客户就是中国政府”。
驼峰航线
更令日本人心惊的是,皖南事变后,美国不断向重庆方面施加压力,特别是何应钦于七月五日到西安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对共产党中枢所在地陕甘宁地区进行武力进攻后,美国人提醒蒋介石,美国援助中国的目的是打击日本,因此不会漠视运往中国的武器被用来助长内战。
如果国共不能实现具体的军事合作,将严重影响美国的援华政策。七月十九日,蒋介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调整与共产党的关系,中止对陕甘宁边区的攻击。总之,决不能因为美国人的不放心,导致国民政府最大的外援中断。
陕甘宁边区政府
美国是世界上反共的核心国家。此刻,他之所以制止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的进攻,原因只有一个:中国人必须一致抗日,在美国的援助下,将日军主力死死拖在中国战场上。至于中国国内的政治或军事纷争,只要会导致抗日力量削弱,统统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二战时期华尔街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整个抗战期间,美国人与中国共产党人极其友好。美国人始终认为,在抵抗日本侵略的意志上,中国共产党要比蒋介石的国民党坚定得多也坚强得多——无论是汪精卫的伪政权,还是助纣为虐的伪军,都是从国民党阵营中分裂出去的,而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团结民众,顽强作战,纪律如铁,意志如钢。
美国人从来极其推崇实用主义。
日本人觉得他们上了美国的当。
美国国会山
日本人得到的情报显示,美国国务卿赫尔的立场是:“鉴于日美两国的政策背道而驰,日美谈判从开始的那天起,圆满达成协议连百分之一的希望也没有。”而美国“之所以答应举行谈判,只是打算为了和平解决太平洋地区的局势尽最大努力,同时也是为了赢得美国军事当局所需要的进行防御准备的充裕时间”。在谈判中,美国始终坚持日本必须从中国撤军,而美国的真实愿望是日军被牢牢地钉在中国战场上。美国人知道,这一条日本人肯定不会答应。日本人既不能答应撤军,又渴望与美国达成协定,只好持续不断地谈了又谈,美国人以此作为与日本不断周旋的巧妙策略。果然,当日本内阁的政客提出,实在迫不得已时,为让美国影响蒋介石政权妥协,为保证日军集中兵力顺利南进,或许可以答应撤军的条件。
日本海军士兵
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听闻勃然大怒,说出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真心话:撤兵是个要害。关于撤兵问题,陆军极为重视。如果应允美国主张,则中国事变的成果将完全丧尽,进而危及满洲国的存在,并动摇对朝鲜的统治。帝国圣战的目的并非吞并、无赔偿。自中国事变以来,我死亡数十万人(一九四一年十月八日即大东亚战争开始时,因中国事变陆军战死约十八万四千人),遗族更数倍于此,而且负伤数十万人,更有几百万军队及一亿的国民在战场及后方含辛茹苦,另外所费国币已达数百亿。当然与其这样,不如模仿各国先例要求割让领土。然而帝国以宽容态度,理所当然地以驻兵来保持事变的成果,不必对世界有什么顾虑,不必服从美国的巧妙压迫。如果对于巩固华北蒙疆的态势,稍存客气之念,则将危及满洲建设的基础,贻将来祸患无穷,更将再引起战争。绝对不能答应再回复到满洲事变以前的小日本。
日本海军联合舰队
接着,美国人就得到了日军突进法属印度支那南部的消息。
美国人立刻宣布了一系列制裁日本的手段,包括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资产以及对日本实行石油禁运。同日,美国宣布在菲律宾成立远东军区,任命麦克阿瑟中将为司令。
对于资源完全依赖进口的日本,全面禁运是致命的打击。
石油禁运
罗斯福总统非常清楚,一旦切断了日本的石油进口,美日之间距离战争也就不远了。他在华盛顿的讲演中说:
现在这里有个叫日本的国家。先不说这个国家、这个帝国这时是否怀有向南方扩张的侵略目的,反正他们在北方是没有一点点他们所需要的石油的。所以,如果我们切断了石油,日本也许一年前就已经到荷属东印度去了。而且我们也许已经进行了战争。
日本海军联合舰队
日军突进法属印度支那南部,重要目的是取得国内奇缺的资源。美国一宣布对日本实行禁运,法属印度支那国家立即响应。之前,日本每年从那里进口九百万石以上的大米,以维持国内需求的最低限度。当法属印度支那国家宣布将出口日本的大米减少一半,然后又宣布在减少一半的基础上再减少一半时,日本人认为,这种不合作态度是由美、英、法以及当地华侨策动的。同时,日本人用美元购买一万五千吨橡胶以及锡、锰等战略物资的合同,也面临着被法属印度支那国家废止的危险。而冻结日本的海外资产,就等于全面断绝了日本与世界的经济往来,日本与日元集团以外的所有贸易都将戛然而止。
石油贸易
最为严重的是石油,石油对于正在进行战争的日本绝对不可或缺,美国的石油禁运引起日本朝野的巨大恐慌。自一九一八年以来,日本花费二十多年的努力,主要通过海外掠夺的手段,好不容易储存了约六百万吨的石油,但这点储备不要说支持长期战争,仅日军待命一天就要消耗一万两千吨石油,而日本本土的石油产量不足此数的十分之一。那么,如果进行大规模作战,在断绝石油进口的前提下,用不了两年的时间,日本目前的石油储备就将点滴无存。届时,海军所有的舰船、空军的所有战机以及陆军所有的战车和坦克,都将是一堆废铁。——“所谓一天天穷下去的局面是在所难免的,对日本来说,断绝经济来往的确比行使武力更为痛苦。
日本海军联合舰队
苦不堪言的日本人转而开始了与荷属东印度的经济谈判,“就战略物资对日出口份额问题反复进行交涉”。可是,荷属东印度也响应美国人的立场,坚持将出口日本的石油、橡胶、锡等物资“限定在日本的实际需要量以下”,甚至还要参考日本已从法属印度支那获得的数量“来酌减自己的出口量”。日本人很是愤懑,认为荷属东印度也“充当了美英对日经济战略的帮凶”。
日本人面前只剩下一条路了:不但要维持对中国的占领,还要不顾一切地挺进东南亚,夺取那里的石油、橡胶、锡和大米,直到占领荷属东印度群岛,使日本人构想的“大东亚共荣圈”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集团”。
日本人认为,横在他们面前的对手只有一个:美国。
所以,必须在开战之初,用突然袭击的手段,给予美国的太平洋舰队以毁灭性打击,要使它两年之内无法在太平洋上有任何举动。那时候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已经建立起来了,日本人在资源问题上就无需再看美国人的脸色了。
日本海军联合舰队
只有一个人反对这样做,即时任日本外相松冈洋右。
此前,日本不断谋求不与美国发生冲突,而美国针对日本提出的谈判建议,提出了他们十分强硬的反建议:满洲应该归还中国,无条件从中国撤军,中国必须享有无差别待遇,日美贸易须固定在事变前的额度上。美国人明明知道日本无法接受,可就是照着日本人的痛处来。对此,松冈洋右的形容是:蛮不讲理,骇人听闻,自日本有外交以来“还没碰到过这样的事情”。
美国人的“蛮不讲理”令松同洋右体会深切。他认为,如果日本没有做好对英美同时开战的准备,就不能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如果硬要南进法属印度支那,就一定会导致与英美发生不可收拾的冲突。
松冈洋右
然而,七月十六日夜,首相近卫文麿以内阁总辞职的方式,令松冈洋右下台了。一天后,在近卫文麿重新组阁的政府中,出任外相的是海军大将丰田贞次郎。
九月,经过政界和军界的反复磋商,日本制订出如下决策:“帝国为了确保自存自卫,在不惜对美(英、荷)一战的决心之下,大致以十月下旬为目标,完成战争准备。
丰田贞次郎
”依此,日本向美国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谈判条件:“美英不得干涉或妨害帝国处理中国事变”;“封闭滇缅公路,不得军事、政治和经济上援助蒋政权”;“美英在远东不得采取威胁帝国国防的行为”;“恢复同帝国的通商,并自西南太平洋的两国领土供应帝国生存上所必需的物资”;“对帝国同泰国和荷属东印度之间的经济合作须予以友好的协助”等等。
日本人知道这些条件美国人绝不会答应。
日美之间似乎只剩下战争这一条路了。
日本海军联合舰队
日本军方建议开战的理由是:“帝国目前已处在石油和其他重要军需资材日趋枯竭以至国防力量逐渐减弱的状况。如果这种现状继续下去,经过若干时间,难免要减低国家的活动能力,终将陷于瘫痪困境。与此同时,英美和其他国家在远东的军事设施和要地的防卫,以及这些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军备却在极其迅速地增强,到明年下半年就将面临美国军备有了极大的进展而难以对付的局面。因此,现在无所作为,拖延时日,对于目前的帝国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在外交谈判中,如果对方不承认帝国自存自卫上最起码的要求,以致战争终于不可避免,那么帝国就必须采取死里求生的办法,先妥善地做好准备,不失时机地下定决心,以毅然决然的态度走向积极作战。
日本海军军官
九月五日,日本天皇召见了陆军参谋总长杉山元和海军军令部总长永野修身,君臣开始了这样的对话:
天皇:日美开战,陆军能在多少时期内结束战争?
杉山:仅南洋方面,预定三个月内结束。
天皇:当中国事变发生之时,你以陆军大臣身份,曾说过在一个月内结束事变,可是现在已过了四年,仍然未获解决。
杉山:中国内的广大,以致未能按预定获得结束,实不胜惶恐之至。
陆军参谋总长杉山元
天皇:中国内的广大,早该知道。因为广大而四年未获解决,那么太平洋岂不比中国更为广大?不知有何根据,相信在三个月内可以结束?
永野修身是这样解释的:“现在日本现状,如同需要开刀手术的病人,如不开刀,即将衰弱下去,终至死亡;如实施手术,虽有危险,也许有救。统帅部希望外交成功,但不能成功,则必须断然实施手术。
海军军令部总长永野修身
十月,中国战场上的第二次长沙会战已接近尾声,日美谈判也临近了日本军方限定的最后期限。首相近卫文麿不想让谈判失败,向军方再次提出,可否应允美国人的条件从中国撤兵?以陆军大臣东条英机为代表的军方立场强硬,决不让步,最终导致近卫文麿辞职。出于必须能够控制势力强大的陆军部的考虑,天皇下达敕令由东条英机出任首相并负责组阁。东条英机随即提出了三个方案供阁僚和军方思考:一是向美国妥协,极力避免战争;二是决心开战,且在政略和战略上立即实施;三是外交和战争准备同时进行。日本人思考之后的结论是:外交可以继续进行,开战已经不可避免,时间预定在十二月初。
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士兵
一旦日美开战,中国战场将会怎样?
十一月五日,在御前会议上,日本人制订出与美国摊牌的最后条件:一、必须坚持在中国驻军;二、维持日本在东南亚的权益。为了给美国施压,日本众议院发表了一个充满日式狂妄的声明,可以视为对美国的最后通牒:
日本海军军官
日本与中国大规模作战已四年。而中国之能继续抗战,实由以美国为中心之敌性国家群的支持。美英等国,不仅利用中国妨害日本圣战;且干涉泰国内政,压迫缅甸及荷属东印度拒绝供应必要物资。更不当强化新加坡、关岛、菲律宾及夏威夷等地的防备,而做无益的威胁,以致造成一触即发的危机。
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军官
日本欲藉民族自给自足,大东亚共荣圈的确立,以谋贡献于世界和平的正当主张,并无侵略意图,而美国竟敢加以妨害。吾人并非好战,尤其不愿与美、英作战。倘有谈判余地,必将尽其最大努力。至若蹂躏我正义;威胁我独立;拦阻我进路;且更向我侮辱,迫我屈服,则吾人的正义感,吾人的爱国心,绝对不能容许!吾等国民均认为若不继续战争,则惟有自取灭亡!吾人将忍受任何艰难困苦,以求战胜……须知我所畏惧者,亦即对方所畏惧。一旦发生战争,人民的伤亡、物资的消耗,不仅我方而已。
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士兵
日本人的声明被刊登在美国的报刊上。
美国舆论大哗。
面对日本的强硬,美国于十一月二十六日提出了著名的“赫尔照会”。美国国务卿赫尔召见日本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提出了基于之前日美双方所提建议的新的调节方案,即“赫尔照会”。方案共列十项条款,其中最为重要的四条是:
一、日本政府自中华民国及法属安南,撤退一切陆、海、空军兵力及警察。
二、美国政府与日本政府,除对以重庆为临时首都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外,不得对中国其他任何政府或政权,作军事、政治及经济的支持。
三、美日两国政府,关于在中国的外国租界与居留地及其他有关的各种权益,如在中国的治外法权等,均须放弃。
四、美日两国政府,关于任何一方国与第三国缔结的任何协议,均同意该国不得作与本协议的根本目的,即太平洋地区全般和平的确定及保持,有矛盾的解释。
美国提出的每一条,都让日本人感到彻骨的疼痛。
美国海军航母
无论哪一条付诸实施,都意味着日本要放弃所有的“扩张成果”。
日美谈判不可避免地彻底破裂了。
日军大本营和内阁联席会议一致认为:“没有讨论的余地,唯有开战而已”。
日军海军军官
接替西尾寿造出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的畑俊六上将,接到日本即将对美国开战的消息时犹如“晴天霹雳一般”。他认为:“光是一个中国,日本的力量已经跟不上,不止现地军要依靠中国大陆以图生存,日本的总动员资源也要取自中国”,这是日本人不得不承认的严酷现实。为此,畑俊六向大本营建议:如果从中国抽调兵力去太平洋打仗,派遣军就要从华中、华南,至少从武汉地区撤退。在确保华北和华中三角洲的局面下,重庆政府压力减小,或许会愿意进行对话。尽管畑俊六强调他的建议关系到“日本民族的生存问题”,但是东京似乎认为他的意见“不足挂齿”。
畑俊六上将
日本敢于向美国开战,是衡量过力量对比的。
开战前夕,日美两国军力,综合地看,大致相当。
陆军:日本拥有训练良好的兵员约二百四十万,完成预备训练的后备兵员约三百万;美国拥有兵员约一百五十万,但其中的一百万尚未完成训练。
空军:日本陆军和海军航空兵共有各类作战飞机七千五百架,储备作战飞行员六千人,每年还可以新训二千七百五十人;美国陆军和海军用于海上作战的飞机约五千五百架,其中的二千六百架可用于对日正面作战。但是,一旦开战,美国的飞机制造能力和速度至少是日本的十倍以上,随着战争的进程,美军空军力量将会迅速压倒日本占据绝对优势。
日军舰载机
海军:日本海军拥有军舰二百三十五艘,总吨位约九十七万五千七百九十三吨,其中航空母舰十艘;美国拥有军舰三百四十五艘,总吨位一百三十八万二千零二十六吨,其中航空母舰八艘。虽然美国的航母比日本少两艘,但其每一艘的吨位都比日本大。同时,美国的军舰制造能力比日本大三倍至五倍,仅一九四一年底美国正在建造和计划建造的军舰总吨位就达一百九十万吨。另外,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一旦进入战争状态,各类民用商船都可征召参战,这一数字会大得惊人。因此,如果日本不能在短时间内用非常手段击垮美国海军,只要美国能够稳住阵脚,其海军力量也势必在随后的战争进程中占据压倒性优势。
日本联合舰队
至少在工业能力和综合国力上日本没法与美国相比。
战争武器是要用钢铁支撑的,美国每年的钢铁产能是日本的十二倍以上,汽车产能是日本的一百零五倍。
至于支持战争的其它物资,日本人如同强盗动手前一样,仔细开列了他们将从东南亚抢夺的物资清单:
美国不是对日本实行运吗?日本可以用武力得到。
美国军工
在太平洋上,美国海军主力是太平洋舰队,共有战列舰九艘、航空母舰三艘、重巡洋舰两艘、轻巡洋舰十八艘、驱逐舰五十四艘以及各类潜艇二十二艘。护卫珍珠港海军基地的陆军兵力约五万九千人。再加上夏威夷以西同盟国的地面部队,总兵力约三十八万余人。只是,日本人根本看不起同盟国的部队,认为那就是一群由义勇兵、雇佣兵和当地人组成的大杂烩。
美军太平洋舰队
日本人认为他们不会失败。
日本人认为他们将在太平洋局部战场上占据绝对优势。因为美国本土距离战场很远,兵力调动要横跨太平洋,费尽周折不说,关键是要花费时间。所以,只要采取突然袭击的手段,首先打垮美国的太平洋舰队,然后速战速决,最多用五个月的时间横扫南太平洋各国。——“速战速决”也是日本入侵中国时的设想,但战争至今已持续四年尚未终结。现在,他们的对手不是贫弱的中国而是强盛的美国。“速战”日本人也许可以做到,但是“速决”如果指的是把美国彻底打垮,日本人自己能确信吗?
日本海军军官们
日本人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赌注,那就是德国绝对不会战败,欧洲的战事将会越演越烈。
日均联合舰队军官
东条英机内阁对欧洲战局作出过如下判断:
德军已逼近莫斯科,苏联在欧洲的野战军已遭受了沉重打击。但苏联民族的抗战意志一时还不会很快衰减下去。在德国方面,据德国首脑人物以前透露,德国想要彻底打垮共产主义,若不把苏联打到再也不能起来反击的地步,那就失去了这次对苏开战的意义。因此,苏德之间谈判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德军逼近莫斯科
德国已经占有乌克兰宝库,今后必将掌握高加索油田,进而攻占近东和苏伊士运河,从而称霸欧洲大陆,树立不败的态势,确立欧洲新秩序第一阶段。
攻占乌克兰
德国如果着手进攻英国本土,或登陆成功,或对英反封锁奏效,势将动摇英国的决心,如果德国对英国本土登陆成功,英国舰队可能逃往太平洋方面。
日军联合舰队
以上判断表明,从确信德国不败的观点出发,大本营和政府对欧洲战局最关心的,主要是德、英、苏能否单独媾和的问题。因为日本担心对美、英、荷开战后,一旦欧洲出现和平,将造成只剩下日本一国以美英等国为对手在太平洋上作战的最坏局面。
只有德军在欧洲战场极大的牵制苏军以及英美的军事力量,日本才有可能在太平洋战场上向强大的美国开战。
伦敦上空的鹰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一日,日军大本营陆军部和海军部联合发布作战命令:“帝国决定对美国、英国和荷兰开战”。
美国人卷入战争的历史命运已经不可逆转。
进攻的号角
按照一般国际惯例,两国进入战争状态,应事先宣布中止谈判。但是,当外相东乡茂德提出,既然已经决定开战,为了日本的国家信义,开始军事行动之前须向美国提出最后备忘录,并通告停止外交交涉。但是,日本军方却坚决反对。理由是:对珍珠港的进攻属于偷袭性质,偷袭是否成功关乎日本国家命运,命运和信誉相比前者更为重要,绝对不能让美国对日本的行动有丝毫察觉。最后,内阁与军方商定的结果是:向美国提交最后备忘录的时间定在华盛顿时间七日下午一点。
外相东乡茂德
这一时间,离日本偷袭珍珠港不足一小时。
负责向美国递交备忘录的,是日本驻美国大使野村吉三郎。他事后表示因为翻译和誊写电文,七日下午一时五十分才从大使馆出发,走进美国国务卿赫尔办公室已是下午二时二十分。而在此之前一个小时,日本海军已向珍珠港发动大规模攻击——日本人的“事先通告”成功地变成了“事后通告”。赫尔国务卿把日本大使送来的备忘录摔在桌子上:“这种充满无耻谎言与歪曲事实的文书,是地球上任何国家所难想象的。
野村吉三郎
十二月七日凌晨四时三十分,日本海军舰队在瓦胡岛以北约二百十海里的海域展开。六时,第一波一百八十三架舰载机起飞,从瓦胡岛西部进入,七时五十五分开始攻击;七时十五分,第二波一百七十一架舰载机起飞,从瓦胡岛东部进入,八时五十五分开始攻击。在持续两个小时的偷袭中,日军以损失二十八架战机的轻微代价,击毁击伤美国太平洋舰队停泊在珍珠港内的二十四艘各类舰船以及三百架战机,美军伤亡三千五百余人。所幸的是,美军的航空母舰未在珍珠港内,油库和其他主要军事设施也未被击中。但是,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依旧受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重创。
偷袭珍珠港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上午十一时四十分,日本天皇发布宣战诏书,向美英宣战
得到珍珠港被偷袭的消息后,美国陆军部部长史汀生写道:
现在由于日本在珍珠港对我们进攻,所有问题一下子都解决了。我的第一感觉是得救了,优柔寡断就此完结了。危机使我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的方式到来了。事到如今,国民的团结用不着担心了。过去在不爱国的人民中表现的冷淡和分裂状态,令人非常担忧,现在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日本裕仁的宣战书
与美国陆军部部长有同样感觉的,还有英国首相丘吉尔。当他得到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后,不禁欢呼道:“好了,我们总算赢了!”
而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对国会的演讲中称:
昨天,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必须永远记住这个耻辱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受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的蓄意的进攻……我们整个国家都将永远记住这次对我们进攻的性质。不论要用多长时间才能战胜这次预谋的入侵,美国人民以自己的正义力量一定要赢得绝对的胜利。我们现在预言,我们不仅要作出最大的努力来保卫我们自己,我们还要确保这种形式的背信弃义永远不会再危及我们……自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星期日,日本发动无端的、卑鄙的进攻时起,美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经处于战争状态。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加入了同盟国的行列。
美国对日宣战
战争的最终结果已经毋庸置疑。
十二月八日凌晨,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消息传到了重庆。
与英国首相丘吉尔有同样感觉的,还有中国总统蒋介石。当他得到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后,不禁长出了一口气:“好了,我们总算赢了。”
从“九一八”事变算起,日本入侵中国已十年之久,中国方面至今尚未向日本正式宣战。
这一天的黄昏时分,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郭泰祺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对外宣布:中国决定和美、英、苏三国一起,对德、意、日宣战,自即日起中国与上述三国进入正式战争状态。
中国对日宣战
十二月九日,蒋介石致电美国总统罗斯福:“针对我们新的共同战争,我们誓言竭尽全力,与贵国并肩作战,直到太平洋及全世界脱离残暴力量及无尽的不义之诅咒。
一九四二年一月一日,联合起来共同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作战的二十六个国家在华盛顿签订了这份宣言。因此,这份宣言又被称作《二十六国共同宣言》。《宣言》的内容简单到只有两条正文:
一、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同与之处于战争状态的轴心国及其仆从国作战;
二、相互合作,不与敌国单独缔结统战协定和和约。
二十六国共同宣言现场
在签名顺序上,罗斯福想把中国排在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位,下面是苏联和英国。但是,丘吉尔坚决反对。于是改成了中国第四。在正式签字仪式上,首先是美、英、苏、中四国签字;然后,其他二十二个国家按照字母排序依次签字。
战后,当这个联合组织演变成“联合国”的时候,中国不但成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而且按照当时的规定,理所应当地成为当然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中国已经做好了准备
此时的中国人心有所依,身为四大盟国之一的中国政府和中国军队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
日本在灭亡之前最后的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