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加拿大毒贩涉嫌参与国际贩毒组织犯罪活动 被判死刑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加拿大籍被告人谢伦伯格因犯走私毒品罪被依法判处死刑。”辽宁省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网站14日晚20时30分许发布通告,法院当天对谢伦伯格走私毒品案依法进行一审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环球时报》记者当天全程旁听了案件的整个审理过程。记者注意到,案件审理期间,法院依法保障了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的辩护、翻译等各项权利,包括加拿大驻华使馆官员和中外媒体记者在内近60人到庭旁听。对于谢伦伯格被判死刑以及此前中国拘捕两名加拿大人,加拿大和西方一些媒体宣称这是中国对加拿大逮捕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的“报复”。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更是在法庭宣判后迅速跳出来指责判决“武断”。对这种说法,中方曾多次表示,中国是法治国家,“希望有些人不要因为自己把法律问题政治化,就轻率地怀疑其他国家也把法律问题政治化”。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4日称,加方称所有国家都需尊重司法独立,“这句话说得非常对。它应首先拿出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是司法独立的”。

《环球时报》记者14日全程旁听了整个案件的审理过程。14日的庭审显示,谢伦伯格涉案毒品数量巨大,共计冰毒222.035千克。检方出示《补充起诉决定书》认为,谢伦伯格涉嫌参与国际贩毒组织的犯罪活动,法院认定谢伦伯格系主犯,且系犯罪既遂。

2018年11月20日,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走私毒品罪一审判决谢伦伯格有期徒刑15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15万元,驱逐出境。宣判后,谢伦伯格不服,提出上诉。12月29日,辽宁省高院对上诉案进行了公开审理,检方认为,一审判决认定被告人为从犯和犯罪未遂并从轻处罚明显不当。经审理,辽宁省高院裁定将案件发回原审法院重审。大连市人民检察院补充起诉了嫌犯新的犯罪事实。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另行组成合议庭,对此案公开开庭审理。

14日的庭审共持续近13个小时,约60名旁听人员到场,旁听人员包含各界群众、中外媒体以及加拿大驻华使馆官员。《环球时报》记者在法庭内看到,身着白色上衣、黑色长裤的谢伦伯格全程情绪平静。在休庭间歇,谢伦伯格的辩护人、律师张冬硕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谢伦伯格在案件审理期间应当享有的辩护、翻译等各项权利得到了依法保障,律师会见很顺畅。

此前,有西方媒体称,谢伦伯格案从关押到初审持续了4年。辽宁高院裁定对此案重审10个工作日后,大连中院就进行重审,如此迅速有“政治操弄和外交考量”之嫌。在被《环球时报》记者问到为何短时间内重审时,张冬硕表示,这很罕见,“但完全合乎法律”。

记者注意到,加拿大驻华使馆几名官员也来到庭审现场,但拒绝了记者采访的要求。张冬硕律师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谢伦伯格在案件审理期间与加拿大使馆人员的会见顺畅,中方为加方行使领事工作提供了便利。

对于谢伦伯格走私毒品案,大连中级人民法院通告称,经审理查明,凯姆、“周先生”(均在逃)等人实施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2014年10月中旬,凯姆雇用翻译许某为其工作,指使许某到大连市租赁仓库,接收“周先生”等人从广东运往大连市的藏有222包冰毒的20吨塑料颗粒并放入仓库,同时告知许某,将委派一名外籍人士处理此批货物。当年11月19日,凯姆指派谢伦伯格到大连与许某会合,拟将毒品藏匿在轮胎内胆中走私至澳大利亚。谢伦伯格让许某带其购买了用于将毒品重新包装进轮胎内胆的工具。27日下午,谢伦伯格还给另一名毒贩麦庆祥打电话,要求其帮助另找仓库存放毒品。29日,许某向公安机关报案。谢伦伯格察觉后,于12月1日凌晨前往机场准备逃往泰国。当日13时,飞机经停广州时,谢伦伯格被公安机关抓获。

在14日的庭审中,法庭传唤了证人许清(即法院通告提到的翻译许某)到庭。许清陈述他如何怀疑谢伦伯格涉毒并向警方报案,并回答控辩双方及谢伦伯格的提问。

对于谢伦伯格案重审为什么会被加重刑罚,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林维表示,在本案中,检察机关出示的新证据足以证明被告人谢伦伯格参与的是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应当从有组织的国际毒品犯罪的角度来评判本案的社会危害性,以及被告人在犯罪过程中的地位、作用等。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黄风称,从检察机关新查证的线索来看,被告人实际所犯罪行重于原审认定的罪行。因此,法院重审后根据新线索的查证情况认定新的犯罪事实,可以判处被告人更重的刑罚。

【环球时报赴大连特派记者 范凌志 环球时报驻加拿大、新加坡特约记者 陶短房 任重 陈一】

阅读更多内容请参见今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或下载登录新版“环球TIME”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