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为了从陆地进攻新加坡和缅甸,截断滇缅公路,围攻中国大西南地区,日本向泰国政府提出“借道”。其时主政泰国的军政府首领披汶(注:披汶祖上是潮州华人,姓吴)经过考虑,竟然同意了日本的要求,1941年12月泰国总理与日本大使签署了有效期十年的“日泰同盟条约”,双方正式结盟,泰国加入法西斯阵营。次年1月,披汶政府对中美英等国宣战,算上1940年因为印度支那问题与法国的战争,泰国完全倒向日本,成为盟国的敌人。
小小的泰国,为什么冒天下之大不韪,与日本结盟,挑战中英美法四大国?这里面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选择。
东南亚地区是英法传统势力范围,尤其是法国,在中南半岛占据广阔的地理版图,二战开始后,英法为了遏制日本,要求泰国保持中立,弱小的泰国以为奇货可居,趁机向法国提出归还历史上划入印度支那的泰国领土,遭到法国的拒绝。二战开始后,法国一败涂地,泰国借机武力夺回法国占据的两块土地,并强迫法国在1941年签署了“法国和泰国和平条约”。
泰国的这次行动得到了日本的支持,尝到甜头的泰国在次年8月向柬埔寨和老挝也提出了领土要求,并在日本的支持下再次得手。
拿回丢失的领土尚可理解,但泰国的野心不止于此,作为中南半岛历史上的强国,历任泰国政府都有一个“大泰国梦”,那就是统一中南半岛,重现历史辉煌。而以泰国自身力量,根本无法实现,如能搭上日本军国主义的顺风车,借鸡生蛋,未尝不是一个办法。
但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日本帮助泰国,无疑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没过多久,日本就提出借道要求。而已经被日本绑上战车的泰国,退无可退,只能答应日本的要求。
“日泰同盟条约”签订后,泰国成为日本在中南半岛的侵略基地,从1942年到1945年,泰国军政府一共向日本提供了15亿泰铢的军费以及大量的粮食橡胶资源,导致国内物价飞涨,物资紧张。双方在军事上也开展了一定合作,1943年泰国军队配合日军进攻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并屠杀哪里的少数民族,后遭到国军反击,损失惨重。
当然,泰国也并非一无所获,1943年,日本把缅甸的两个土邦以及马来亚的四个邦移交给泰国,泰国领土大大扩张,短暂满足了扩张领土的野心。
但泰国军政府的做法却遭到了部分国内势力的反对,泰国驻美大使巴莫亲王公开发表声明:不再听命于曼谷的泰国政府,并拒绝将泰国政府对美宣战决定送交美国政府,1941年巴莫亲王在美国发起成立“自由泰”组织,与披汶军政府决裂,不久,泰国驻英国大使馆和留学生也加入“自由泰”,他们利用电台广播等资源,向泰国国内揭露军政府勾结日本的真相。此后,泰国国内各种抗日义勇队纷纷崛起,反抗日本占领军。
1943年“自由泰”人员在接受美国军事训练后潜回泰国,与国内反抗组织合作,内外结合,夹击日军,日本在泰国的后勤补给损失惨重。
“自由泰”的所作所为,为泰国赢得了荣誉。1944年7月东条英机内阁倒台,日本败局已定,与之结盟的泰国披汶政权也随之垮台,出身“自由泰”的阿派旺组建新内阁,在保持与日本关系的同时,开始努力改善与中美英法四大国之间的关系,为战后泰国外交布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隔日泰国即发表“和平宣言”,宣布披汶政府对美英宣战公告不合法,并废除与日本签订的所有条约。
也许是担心“两面派”做法表现的太过明显,其他国家难以接受,泰国政府利用巴莫亲王的关系率先与美国政府取得接触,由于泰国军政府对美国的宣战书一直没有送到,加之美国国内对泰国的局势抱有同情态度,所以美国接受了泰国的诚意,1945年美国回复泰国新政府:美国从没有把泰国当做交战国。
英法两国的问题较为复杂,不仅涉及外交,还有大量的利益纠纷,泰国央求美国做和事佬,与英法两国谈判,以求修复关系,避免被当做敌对国对待。为此,泰国首先归还了抢占的法国印度支那领土,并赔偿了法国的部分损失,此后泰国又归还了抢占的英国殖民地,并在金钱和其他方面做了补偿。为了表达诚意,泰国政府还把披汶关进监狱。
虽然英法两国对泰国的做法不太满意,但由于战争导致元气大伤,无暇顾及亚洲事务,加之美国居中调停,最终三方达成和平协议,英法不再追究泰国宣战责任。
除此以外,泰国还主动向中国示好,1946年双方签订了“中暹友好条约”,泰国提供了一系列对华有利条件,以换取中方对泰国加入联合国的支持,此后双方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泰国灵活及时的外交方针,让他们在战后的困局中快速突围而出,避免了沦为战败国,遭受惩罚的悲惨命运,以至当时历史学界诞生了一个新说法:中国日本泰国三个国家之所以没有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是因为中国太大,日本太强,而泰国,则是太巧。
站在泰国的立场,这可能是最好的结局,既避免了战争,又在战后逃过了惩罚,可谓小国外交的经典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