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从日本经济奇迹到韩国汉江奇迹,谁才是东亚崛起的内在驱动力?

1945年随着日本的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落下帷幕,和平与发展成为人类发展的新主题,经济上的竞争也成为了国家竞争的核心。自1945年二战结束到如今,不到80年的时间,若论哪一个地区的整体性崛起最令世界震撼的话,非东亚地区莫属。

二战后的日本百业凋敝,可不到20年时间内,日本经济从废墟中崛起,到1968年超越联邦德国,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GDP常年保持世界第二的位置,对此世人惊呼,日本经济奇迹!

日本富士山

韩国,国土面积仅有10.329万平方公里,资源贫瘠,在被日本殖民统治了半个世纪,又被美国掌握着战时指挥权的国家,就像一场牌局开始拿着一手烂牌的人,可是韩国却是能够硬生生的杀出一条血路来,成为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二战后从发展中国家正式升级为发达国家的千万人口级国家,历史学家将韩国经济的腾飞称之为汉江奇迹!

港台两地,不过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单位,却能够跻身为亚洲四小龙之列。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工业化历程,带领十数亿人口脱贫致富,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腾飞,快速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更是一跃成为世界工厂,地表最强的基建狂魔,中国崛起的速度与成就让世界震撼!

中日韩

从日本经济奇迹到韩国汉江奇迹再到中国崛起,谁才是东亚崛起的内在驱动力?朋友好,本文由青衫弹史独家原创发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谢谢~喜欢的朋友,麻烦动动小手指,点个关注支持一下哦~

01 日本经济奇迹

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发起国之一,罪恶深重。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此时的日本国内市场凋敝,百姓困苦,日本经济因战争而被拖入泥潭。

投降仪式结束六天后我才首次访问东京。占领期间,我将定居在美国大使馆,从横滨的新格兰德酒店至此不过22英里,然而这22英里却唯见大片焦黑的瓦砾和破败之象。

--- 摘自《麦克阿瑟回忆录》

麦克阿瑟在日本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商业等各个领域,日本的战争机器被摧毁大半,促使日本从军事强国转向非军事化的民主国家,大量军队被裁撤,军人们被遣散回乡。虽然在军事和政治上受制于人,可日本却也找到了一条另辟蹊径的道路,那就是发展经济,而日本也恰好迎来了最好的时机。

日本投降仪式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入朝参战,日本成为大后方和指挥中心,伴随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参战,战争的规模陡然升级,战争的强度超出了美国人的预估,大量的军备物资急需生产,拥有完备工业体系并且距离战场较近的日本成为最佳选择。

美国在日本实施特殊采购的政策,直接由日本为美军提供战争所需物资和服务,在该政策的刺激下日本经济由低靡迅速走向振兴。根据公开的不完全资料统计,美国特殊采购金额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的第一年不到1.5亿美元,可在朝鲜战争爆发的第二年,也就是1951年陡然激增至5.92亿美元,1952年和1953年继续增长,分别有8.24和8.1亿美元。

如此庞大的特殊采购,对于战后的日本来说,无疑是救命钱,是市场重新复苏的启动资金。与此同时,在政治上,因为指挥朝鲜战争不利的总司令麦克阿瑟被迫解职,离开日本。在日本当了6年之久的太上皇,终于要走了,日本人满目泪光地送走了麦克阿瑟,转眼又喜笑颜开地数起了小钱钱,拼命加大生产。

经济上开始复苏,政治上摆脱一层束缚,日本迎来再次崛起的契机,而善于把握机会的日本人也果然牢牢把握住了这次机遇。

日本和服美少女

朝鲜战争后,出于对抗苏联进行冷战的目的考虑,美国意识到必须将日本紧紧维系在以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体系之中,美日之间展开了经济上的高度合作,美国向日本产品开放市场,意图让日本的经济深度融合于美国体制之内。

经历了初期的低靡之后,日本经济从1950年代开始从废墟中快速崛起,1955年日本经济由战后复兴期进入高速成长期。1964年东京奥运会开幕的前10天,从东京到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正式开通运营,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的高速铁路。随着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日本的国家形象大为改变,日本产品趁势打入国际市场,开始畅销全球,成为物美价廉的代名词。

从1955年到1973年,日本年均GDP增长率超过9%,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日本工业生产值平均年增16%,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11%,在1968年更是取代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再次跃升成为发达国家,1978年更超过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让当时的世界惊叹的奇迹。

1964年东京奥运会开幕式

02 汉江奇迹

建国之初的韩国的经济基础是比较薄弱的,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按照南农北工的计划开发朝鲜半岛,南北独立建国后,这种经济上的割裂对韩国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此时的韩国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纯粹的农业国,几乎没有任何像样的工业体系,其经济基础以农业为主,辅以一些和农业密切相关的少量轻工业。想要在这种情况下,迅速实现工业化,从历史经验来说,有两条道路可以遵循,近代日本模式和苏联模式。然而,令韩国尴尬的是,无论是日本模式还是苏联模式,韩国都不具备资格,因为这两种模式都需要韩国拥有最基本的国家设施,公路、铁路、航运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高素质的工业化人才,这些都在朝鲜战争中破坏殆尽。

三八线

在古代历史上,朝鲜半岛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存在感都比较低,更遑论一个仅仅占据朝鲜半岛南部的韩国了,然而历史仿佛总喜欢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刷新世人的认知。时间在进入20世纪60年代之后,历史仿佛真的开始眷顾了韩国一般。

20世纪60年代美国深度介入越南战争,1964年美国为了向世界表明越战的合法性,于是美国向盟国发出了参战的邀请,选择紧抱美国大腿的韩国第一时间做出响应,根据现有公开的资料统计,从1965年到1973年,韩国一共向越南方面派兵325517人次,最大兵力一度保持在5万人左右,是越南战场上数量仅次于美军的外军。

正所谓一手胡萝卜,一手挥大棒,面对如此忠心的盟友,美国从军需订单中漏下一点剩食交给韩国。透过越南战争,韩国通过美国的直接、间接支援和越南战争特需物资的供应获得了推进韩国工业化所急需的财源和外汇收入,奠定了韩国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基础,为即将到来的汉江奇迹埋下伏笔。

韩国国旗与国土形状

1961年,韩国的朴正熙将军发动政变夺取政权,次年韩国在时任总统朴正熙的推动下,开始实行一个又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62年到1966年,第二个五年计划从1967年到1971年,正是从这个五年计划开始韩国实施了延续至今的出口导向型工业发展战略。在此期间韩国重点加强了本身略有规模的轻纺、水泥等轻工业,出口创汇,并借助这些外汇被用来换取外国的设备、技术以及人才培养,推动自身加速发展。

1971年到1981年,三五和四五计划展开,有了一定工业基础的韩国政府开始转变方向,战略重点转向钢铁、造船、化工等重工业,韩国开始走向经济腾飞的道路,造就了三星、LG和现代等世界知名跨国集团,韩国首都首尔成为一个世界大都会,韩国经济从这时起真正开始走上腾飞之路,韩国的国家综合实力也急速上升,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从1985年到1990年,韩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300美元增加到6300美元,跨越了原始积累,完全变成了一个新兴工业国家。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迹!历史学家也把韩国的发展称之为汉江奇迹,对此给予了认可。

首尔

03 东亚崛起

放眼全球,欧美且先不论,拉美始终困于陷阱而无力挣扎,中东一片战火至今难得和平,非洲尚是处女地距离腾飞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南亚大陆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东南亚诸国表现尚可,却也在东亚地区的耀眼成绩下黯然失色。

全球三大经济圈北美、西欧、东亚,东亚地区的比重越来越高,世界经济中心将会逐步转移到东亚。二战至今百年不到的时间里,虽然全球各大板块相对于过去都有所进步,但是相对于全球三大经济圈的差距还是在拉大,可以说二战之后真正崛起的板块只有东亚!

全球近200多个主权国家,在二战之后,没有一个地区能够如同东亚地区这般出现整体性的崛起过程,这里诞生了日本、韩国两个发达国家,诞生了一个虽是发展中国家却是实实在在的中心大国,即使是存在感不强的蒙古、朝鲜,也是在二战之后有过辉煌的一段岁月,即使是如今,蒙古、朝鲜两个放到世界上,也是能够秒杀一片的存在。

先是日本的率先崛起,接着是亚洲四小龙从1960年代开始崛起,东亚经济在整体发展后又在80年代之后带动数个东南亚经济体的快速增长,出现了所谓亚洲四小虎(注: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1993年世界银行发布了名为《东亚的奇迹》的报告,将这一瞩目的经济成就归结为东亚模式,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把东亚与某种经济增长现象挂钩,代表了一种成功的发展主义理念。

网络上有人将该地区称之为东亚怪物房,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那么,从日本经济奇迹到韩国汉江奇迹再到东亚奇迹,谁才是东亚崛起的内在驱动力?

亚洲东部

有学者将东亚产业的梯次发展总结为雁行模式:由日本作为领头雁,带动了四小龙四小虎的起飞,由此认定日本才是东亚崛起的核心力量。这种说法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却很片面。

不可否认的是,上世纪日本经济腾飞之后,给东亚地区乃至东南亚地区带来了大量投资,有力地促进了上述两大地区的发展。但是我也认为,日本并非东亚崛起的核心驱动力。

首先,日本的政治并不完整,美国在日本领土上还驻扎有军队,对日本国内政治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力,另外 日本的经济其实也只是美国全球经济体系中的一环,承接了美国转移而来的部分产能,如此一个被阉割的国家如何成为真正成为一个地区崛起的内在动力呢?

日本始终无法摆脱新殖民主义的桎梏,所谓的日本经济奇迹在美国的干预下很快暴露出软肋,呈现虚弱的态势。1979年,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发表《日本第一》一书,盛赞日本经济取得的成就,此时的日本企业大规模登陆美国,收购了众多企业、地产。日本高层志得意满,在1989年出版《日本可以说不》一书,高调宣扬日本要在经济、外交等各领域摆脱控制,实现真正的独立自主。

签订广场协议的五国财长

事实很快打脸,不存在完整的政治主权,何来的底气说不呢?

彼时的世界,美苏冷战已然临近尾声,美国重新占据主动,在东亚地区,中美和解,苏联的威胁消退,作为抵抗苏联前线阵营一员的日本,其重要性大大降低,相反的是,经济上的威胁越来越严重,倍感威胁的美国铁拳出手,先是在1985年美英法德日签署《广场协议》,干预日元汇率,迫使日元急速升值,随后又在国际市场上对日本产品穷追猛打,在90年代后,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从此再未能恢复元气,步入一个接一个的失去的十年。

其次,日本本身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约为37.8万平方公里,资源相对匮乏,这样的国家是无力支撑起一个全门类工业体系,更无力帮助一个拥有960余万平方公里的大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

日元泡沫

还有学者将东亚崛起的核心驱动力归结于美国,帮助日本恢复元气的朝鲜战争、奠定韩国发展基础的越南战争,两场战争美国是绕不开的对象。日本在近代便已完成工业化,即使二战战败导致经济凋敝,那也是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的,在美国的帮助迅速恢复,最终融入到以美国为主的全球经济体系,从1960年代开始,美日又把韩国等地纳入到这个体系之中,美国卷入的越南战争,也成为韩国经济腾飞的起点。

但是,美国对于日韩的扶持是大发善心的吗?显然不是,美国的目的在于遏制苏联和中国,在东亚建立了旧金山和约体制,当这种威胁不存在时,如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时期,日本经济在美国的打压下陷入低迷,1997年的金融危机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在美国的狙击下遭受重创,由此可见东亚在美国眼中只不过是对抗中苏的前线阵地,当威胁减弱时,便是美国的财富收割机。

如此包藏祸心的美国,难道会是东亚崛起的核心推动力吗?不是!况且进入21世纪后,东亚地区仍保持着高度繁荣与发展势头,经济活跃程度已然超越其他板块,这一切显然与美国并无关系。或许美国是东亚地区崛起的历史前提,却并非东亚经济腾飞的必要条件。

日落的自由女神像

在众多关于东亚奇迹的讨论中,还有一种文化主义观点,由前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和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提出的亚洲价值说。这个理论认为,儒家文化崇奉集体主义、尊重权威、选贤任能、重文教、尚节俭,是这个区域能够在资本主义体系里获得成功的关键。

透出亚洲价值说,我更加坚定,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的中国才是东亚地区崛起的内在源动力。中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庞大而完整的工业体系能够提供发展的不竭动力,和而不同的儒家文化体系能够包容各色文化,规范有序的统一市场能够容纳足够多的产品。

造成日本重新崛起的朝鲜战争、促使韩国崛起的越南战争,这背后中国的影子若隐若现。1949年新中国成立,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在东亚地区似乎很落后,经济发展水平远不及日本和韩国,由此很多人忽视了日韩发展背后的中国因素。中国的发展过程,正如绝世武功地修炼一下,打基础的阶段可能很弱,但却很关键,一旦任督二脉打通,便是天下无敌的存在。

一穷二白的底子,自力更生的形势,同时面对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封锁围剿,得不到外部资金,也得不到外部市场,中国经济在重重压力一路走来,最终却是完成了全球上只有少数国家才拥有的自主、完整的工业体系。

星辰大海的征途

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在不依靠殖民掠夺、外部援助也很少的情况下,完成了初级工业化,历史上鲜有先例。当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在引入市场机制初期美日的支持固然作用极大,但发挥更大作用的,则是过去数百年来形成的、覆盖东亚和东南亚的华商网络。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的经济起飞不是依靠殖民现代性,更像是回归到从早期全球化时代就已发端的历史脉络。

如此大国方才是东亚崛起真正的内在驱动力。

本文由青衫弹史原创,全文5500字,长篇创作不易,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支持一下哦~。感谢您的阅读,未得允许,不得转载,,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荣幸~

点赞收藏、关注赞赏,鞠躬感谢!

本文图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