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A股IPO募资额远超美国 港交所积极应变

中国基金报记者 姚波

今年全球IPO市场出现了两类罕见景象,一是内地A股IPO募资额远超美国,出现“东风压倒西风”;另一类则是尽管港股同比IPO募资大幅下跌八成,但仍有上百家公司在港股投石问路谋求上市,数量接近新高,形成鲜明对比。同时,港交所仍在不断调整IPO规则,有望迎更多中概回归及硬科技公司登陆。

港股IPO骤降

日前,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提交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申请,表示其A类普通股将从9月21日起在香港交易所交易,且仅以介绍方式在香港交易所主板进行,不会就上市发行或出售任何A类普通股。这将是今年港股第49宗IPO,也是今年第6家通过介绍方式上市的公司。

今年6月,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欧冠升表示,已有约180家公司向香港交易所递交了上市申请,这一数字接近历史最高水平。不过,根据Dealogic的数据,今年上半年,香港IPO交易共筹资26.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304.8亿美元锐减91%。

这一看似矛盾的组合,背后所反映上市公司积极登陆港股的意愿,也掩盖不了今年港股IPO数字不太如人意的事实。2022年前八个月,香港新上市公司48家,募资562.13亿港元。今年港股新上市公司数量,较2021年同期上市的69家减少了21家。同时,今年上市公司一共募资562.13亿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2714.08亿港元减少79.29%。

具体看,新上市48家公司全部选择港股主板,其中IPO上市42家、港股创业板转主板上市1家、介绍上市5家。内地公司仍为香港IPO的主流。除了7家来自香港、1家来自澳门、1家来自马来西亚、1家来自意大利(内地国企控股)外,其他的38家全部为内地公司。

为何市场气氛忽变?

市场环境剧烈变化是IPO遇冷的主因。

高盛指出,随着全球应对通胀和全球紧张局势持续演变,市场对成长类公司大杀估值,投资者开始避开高成长公司,而这类公司是IPO的主要来源。

今年全球主要市场指数悉数回调。MSCI全球指数已回撤20%,创下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下跌。MSCI新兴市场也下跌23%,同样创自2008年以来最大跌幅。

市场大跌之下,不仅仅只有香港,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IPO市场紧急刹车。依据毕马威数据,今年上半年全球市场募资总额为960亿美元,仅占去年同期2330亿美元的四成。毕马威指出,地缘政治和经济的不确定性影响了全球市场气氛,导致募资活动较去年同期明显转冷。

大跌之下,全球公司在IPO后往往遭遇破发,严重影响后续公司上市的积极性。数据显示,截至9月10日,最近上市的100只美股IPO中,出现下跌的公司有78家,较发行价平均下跌23%。

由于香港市场资金来源半数为外资机构,全球市场流动性的收紧和市场风格的转变,除了让港股IPO遇冷外,也让破发成为常态。Wind数据显示,今年港股新股破发数量达到31家,最新股价较发行价平均下跌27%。8月26日,年内最大港股IPO中国中免上市,盘中一度破发。今年港股破发率最高的是快狗打车,目前6.31港元的价格较发行价跌去了七成。

此外,去年创下了全球IPO募资的纪录,这也造成了高基数效应。如果抛开同去年的高基数对比,毕马威数据显示,全球上半年的交易宗数及募资额仍处于与过去5年平均接近的水平。

美国IPO跌至新低

除了香港市场,美国市场IPO数量的骤降也让人大跌眼镜。去年,美国占了全球6570亿创纪录IPO募资额的一半以上。而今年却下跌至14%,创下历史最低水平。上半年,全球IPO前五的交易所中,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占头两把交椅,韩国、杜拜和印度居次,没有一家美国交易所上榜。

从去年全年来看,纳斯达克和纽交所却是在上交所、港交所和深交所之前,位居前二;根据FactSet的数据,美股2021年有1073家公司进行了IPO,筹集了3170亿美元;2022年上半年,总共只有92家公司,筹资不到90亿美元。实际上,今年美国IPO数量已经创下五年来新低。

除了市场大跌的共性因素外,还有多个独家原因造成美股IPO骤降。首先,美国监管机构针对中国企业开展审计,让不少中概股心有戚戚。这种被迫退市的可能性及地缘政治风险的变化,让赴美上市的中概股数量骤降,不少在美交易的中概股选择包括香港或新加坡进行二地主要上市,以降低风险。

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赴美IPO的内地及香港公司有47家,下半年跌至4家,今年上半年也仅有4家。今年来自中国内公司在美上市募资额仅有不到7亿美元,仅为去年160亿美元的零头。

其次,美国印钞所带来的热钱效应,叠加其灵活的上市机制,共同造就了去年的IPO神话。但随着美联储大幅收紧流动性,各类IPO泡沫被很快刺破。

泡沫之一就是SPAC。自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的IPO数量激增。但在2021年初达到顶峰后,这股热潮很快回落。

据了解,SPAC是为并购而创建的壳公司,其目的就是上市后再与一个或多个企业进行合并、重组等,从其定义就有着热钱属性。根据FactSet的数据,2019年有55家SPAC公司IPO,2020年有309家,2021年有589家。2022年上半年,这一数字骤降至27家。除了受到热钱回笼的影响外,SPAC公司合并后投资者大幅赎回导致股价大跌、美国监管部门加强对新入局者的监管,都加速了这一泡沫的破灭。

此外,另外一个热钱偃旗息鼓的信号是包括VC、PE等风险资本支持的IPO数量骤降,今年相关IPO年降至8宗,创下2009年来最差。直接上市,即绕过华尔街承销商的非传统IPO路线,也从去年6家锐减至1家。

A股市场一枝独秀

在全球市场募资大降的背景下,A股市场一枝独秀。

毕马威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2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及深圳证券交易所总募资额达463亿美元(约合3200亿元人民币),占全球48%。彭博数据显示,截至9月16日,今年亚洲上市股票募资额达到了1040亿美元,占全球IPO募资额的68%并创下历史新高,而其中最大的贡献来自A股市场。

而到9月16日,A股IPO融资金额达到4545亿元人民币,约3个月时间融资额再增近1400亿元。比较之下,2021年1至9月,A股IPO募资额为3751亿元人民币。今年募资额已增长超20%。数据显示,在今年全球最大的 10 家上市公司中,有6家来自中国公司。

高盛则直接放话,随着全球应对通胀和全球紧张局势,IPO交易量的中心已经向东转移,且这一情形可能持续。

毕马威中国资本市场咨询组合伙人刘大昌指出,在全球经济持续受不明朗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中国国务院推行了一系列控制疫情同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措施。这些措施旨在实现国内经济持续增长,营造对A股市场有利的融资环境。

刘大昌指出,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加上财政及货币措施支撑经济增长,中国内地经济在今年余下时间将逐步改善,为企业营造有利融资的环境。此外,全面注册制有望于今年实行,这将进一步刺激中国内地的新股市场。

也有分析认为,A股市场在某种程度上不受全球波动的影响,是因为目前A股仍是一个国内资金主导的市场,A股的市场状况相对稳定,可以某种程度隔离全球市场波动。今年以来,上证指数跌幅14%,小于全球平均水平。

港交所积极应变

大环境下港股IPO遇冷,但市场普遍认为下半年有望迎来反弹,带动全年IPO回暖。四大会计行近日发表新股市场报告,预期港股全年募资额仍望达2000亿港元。其中德勤预测,今年全年发行70只新股,募资额在1600亿~1800亿港元之间。毕马威则预计全年有80宗IPO,募资约2000亿港元。

目前,仍有大量公司在港交所递表后等待回复及聆讯。据港交所披露易数据显示,从今年3月中旬至今,尚在处理等待回复的公司就达到了133家,其中不乏一些新经济知名公司,如喜马拉雅、零跑科技、Keep,及打造国产新冠药的真实生物等,其它计划在港上市的重点新股则包括了滴滴出行、小红书、卫龙等。港交所行政总裁欧冠升称对香港新股市场似乎正在升温,现时有超百家公司已递交上市申请,数字逼近历史新高。

同时,针对在美上市中概公司的窘境,港交所自去年底调整相关规则,放宽和降低二次上市门槛,拓宽双重主要上市接纳度。自今年开始多家中概股回流,包括知乎、贝壳、金融壹账通及名创优品等多只中概股完成双重主要上市,拓宽了港交所投资品种,有效降低了退市风险。

日前,市场传出港交所正在讨论降低大型科技公司在港上市的营收门槛,并计划一个新的方案,使人工智能、芯片、自动驾驶汽车等领域的公司符合上市条件。港交所回应确有此事,正研究在上市规则中增加一个章节,以满足产品商业化尚处于早期阶段的大型科技公司的上市融资需求,并会在适时公布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