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侨心向党·赤子情深」莆田侨杰:莆籍印尼侨领张清泉

编者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全省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之际,莆田市侨联推出[侨心向党]莆田侨界杰出人物和先进模范代表故事选编专题宣传。系列报道莆籍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代表(或事件)与祖(籍)国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百年历程,投身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的感人故事,展现敢拼会拼爱国爱乡无私奉献的华侨精神,旨在进一步凝聚实现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莆田侨界磅礴力量。

驰骋商海成翘楚 重教兴学传佳话

翻开张清泉的履历,你会发现他不同寻常的创业轨迹,你会体悟他回报社会重教兴学的博爱情怀,你会由衷地赞叹他不愧是一位爱国侨领。

张清泉先生,1938年出生,祖籍仙游县赖店镇坂头村,为印尼仙谿福利基金会名誉主席,在印尼经营纸厂、酒店、医院、房地产等业,在中国的北京、天津、南京、山东、上海等地投资创办造纸厂、开发房地产、现代化游乐园等,成为商界的翘楚。张清泉先生事业有成后,不忘桑梓,先后捐资4500万元,在原乡仙游园庄、枫亭、盖尾、赖店、郊尾等6个乡镇建立了24所系列侨校。他重教兴学传佳话,扬美名,荣获了福建省政府授予的“重教兴学”金质奖章和“文献奖章”,福建省民政厅授予的“八闽慈善奖”,莆田市首批“荣誉市民”称号。

仙游县政府授予张清泉先生“八闽慈善奖

所有的称号,对于张清泉来说是一种认同,更多的是一种鞭策。张清泉说:“故乡永远是游子心中的常青树”。老华侨王贤宝先生说:“这是在蕉风椰雨中闯荡半个多世纪的张清泉最爱念叨的一句话。”正是这种“根”的情结,催生着张清泉年年回原乡看看的念头。

凡是生命都有根。生根发芽的植物,落叶归根的情结便是明证。把根留住!把根留住!这是张清泉生命中最虔诚而真挚的呼唤。正是这生命之根,使海外游子有了精神家园……受其父母爱国爱乡思想的影响,张清泉始终忘不了原乡美丽的蜚山兰水和淳朴的父老乡亲,自1979年跟随父母返乡省亲后,他就深深沉醉于无限温馨的乡情之中,可谓是男儿志兮桑梓事,“但有进兮不有止”。

磨练自立 自强创业

张清泉先生出生于海外。他曾诙谐地戏称自己既姓张、又姓严,也姓刘。

张清泉的祖父严清连,原是仙游县郊尾镇湖宅村人,原名刘清能,因家贫如洗,生活艰难,l6岁即随母过继给盖尾镇杉尾村严回太为嗣子。由于严清连早逝,张清泉的父亲严金陆因家道贫寒,为谋生计,前往仙游县赖店镇坂头村张家当佣耕。其父为人诚实,能吃苦耐劳,备受雇主赏识,后因出外当兵受挫,给张家招为儿子,改姓为张。

1936年,张金陆夫妇随乡人远渡重洋,抵达海外谋生,从结草为庐、薯粟充饥、肩挑贩运养家糊口,到日夜奔波、克勤克俭、艰苦创业的小本经营,养家糊口,恩泽子女。

张清泉为金陆先生的大儿子,有清树、清国、清富、清龙、清丰、清强等七弟,美英、钦英、翠英等三妹。张清泉从小与父母同甘共苦,历经艰苦创业的磨砺。少年张清泉,给人拾过纸盒谋生,负起作为长兄的责任,在十个弟妹中,树立自强自立的榜样,也养成了他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朴实无华、甘于奉献的品格。

青年张清泉胸怀大志,敢于改变现状。他常说:“不成大业,非男儿;不立家业,非丈夫。”起初,他靠做小工,维持生计,虽辛苦但他不气馁,开始一点一滴地积累,终于苦尽甘来,办起了造纸厂,赚到了他一生中的第一桶金。初战告捷,固然使张清泉非常的兴奋和喜悦,却没有让他忘乎所以。他扩大了经营的范围,瞄准了房地产,颇有斩获,实现了资金的原始积累。他不仅在印尼的旅游圣地拥有酒家,同时还在华人集聚地泗水拥有资金的医院,开始在商界崭露头角。

“创业难,守业更难,壮业难上加难。”正是这样的清醒意识,让张清泉永不停步,从一国经营发展到跨国经营。在张清泉的顽强拼搏下,麾下的十几家企业不断开创新局面,印尼光彩造纸浆有限公司规模宏大,拥有全世界仅有的4条最先进的造纸生产线中的一条,产品更是畅销欧、美、亚各国。

数十年来的稳健发展,大规模的投资,张清泉的事业不断发展,泗水中华医院、发电厂、纸盒厂等企业茁壮成长,同时他还在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创办了3家大型的酒店。张清泉先生会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企业翘楚,仙谿福利基金会永远名誉会长,一位在当地颇有影响的海外乡贤。

1979年,张清泉跟随父母返乡省亲后,真切感受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心中激起投资中国的涟漪。他利用回乡祭祖的机会,多次到中国特区进行全面考察,他以远见卓识和赤子情怀,迎来了“壮业”的高峰期。张清泉分别在山东等地,投下巨资,创办造纸厂。为了拓展在祖籍国的经营领域,他不知疲倦地奔走神州大地,先后在北京、天津、南京、上海等大城市,开发房地产,建设“海底世界”等现代化游乐园,推动着自己的事业实现非凡的跨越。

倾心社团 服务华侨

“有一种回报,叫心甘情愿。”张清泉事业有成怀大爱,以自己的信念坚守和不懈努力,投身慈善事业。他热心当地社会公益事业,出钱出力,任劳任怨,推动当地华人华侨生活改善和事业发展。

张清泉尚未成年便同父母一起“打工”,饱尝在蕉风椰雨中闯荡的艰辛困苦,因而他时时怀着一颗善良之心,每悉侨民生活处于困境时,总是慷慨解囊,资助他们度过难关。每遇无家可归的侨民,他总是千方百计找地皮,帮他们建房子,让贫困侨民有个立锥之地,安居谋生。为方便当地民众看病就医,他还创办了一所中华医院送给当地政府。

与此同时,张清泉对故乡的公益事业也倾注了一片热忱。1993年,他发动侨胞捐资兴建仙游县中医院病房大楼,为故乡医疗事业带来福音。故乡交通落后,筹资改善基础设施,他不甘人后,出资支持兰溪大桥建设,方便群众出入。张清泉的善举,广为留传,深得海外华人和故乡人民的普遍赞誉。

张清泉还十分关心同乡之间的团结与发展,常常奔走联络乡谊,勉励乡亲手拉手共同进步。他与老华侨王贤宝、侨领李文涛等共同发起重建中断多年的仙谿福利基金会,对仙谿福利基金会的组建和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做了大量的组织领导工作,深得同乡尊重和拥护。

张清泉捐建的华侨系列学校之一

对仙谿福利基金会的各项会务活动,张清泉不遗余力积极组织推动。1982年,张清泉发动仙豀福利基金会侨胞捐款,在县城中心建设了主楼高9层、建筑面积6820平方米的华侨大厦。据知情人介绍,在华侨大厦项目选址上,他富有远见地选择了一块在当时尚是荒芜的地块,如今这一地方已成为闹市繁荣地段。大厦基建期间,他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更是一丝不苟。他是位大忙人,却打破常规,每季度从海外飞回原乡一次,亲临工地落实施工进度,促进工程提前完工交付使用。

1997年10月19日,仙游华侨中学举行40周年校庆活动,张清泉组织海外160多名侨胞回乡,带着异域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专程前往“捧场”庆祝。在演出期间,他在台上台下忙着,凡事必躬亲,认真负责的态度,感动了在场人员。此次演出取得圆满成功,加强了两地民间文化交流。

1998年12月8日,莆田市举办首届世界兴安同乡恳亲大会。时值东南亚金融危机,张清泉麾下的企业面临盈利下降、成长空间缩小的阴霾,但他毅然带头返乡参加,并动员海外乡亲共同赴会。张清泉说,这次恳亲会促进先前不相往来的区域性宗亲社团之间的联系,推动海外社团、乡亲大团结大联合。他表示,今后将继续为增进乡情乡谊而努力。

1999年9月4日,仙游举行纪念置县1300周年暨招商引资活动。张清泉与仙豀福利基金会侨领一起回乡祝贺,由于他对仙游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在庆典大会上被授予“仙游荣誉市民”称号。面对荣誉,张清泉由衷地说,作为一个华侨后人,我终于有了这个好机会,做我父亲一直想做的事情。

30多年来,张清泉在联络侨谊、凝聚侨心、发挥侨力上发挥了积极作用。2002年原华侨大厦由于城区统一规划被拆迁,为了重建华侨大厦,张清泉往返两地奔波,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得到了仙游县高度重视,终于在鲤南新区征地6871平方米,于2008年6月12日开始重建华侨大厦。2010年7月24日,仙游县新建的华侨大厦落成,张清泉率领仙豀福利基金会30多位侨胞返乡参加庆典仪式。当他参观新华侨大厦综合楼后,感慨万千地说,终于看到了“华侨大厦”,因为“华侨大厦”在海外老华侨心目中象征着“故乡”。情系桑梓 兴学育才

张清泉至今记忆犹新,1979年8月与父母回乡探亲的情景,当他舟车劳顿踏进原乡时,看到先行回乡的慈母站在村口迎接,顿时他激动万分,大步朝父母之邦走来,乡土、乡音、乡亲,使他处处感受到原乡的温馨,同胞的深情。于是,他把恋乡情怀和博爱精神带到了原乡,开始走上捐资兴学之路,造福父母故里人民。

“救助一个学生,改变一个人生。捐建一所学校,造福一方子弟。”张清泉捐资兴学的事迹,将永远被原乡父老所铭记,也将永远被莘莘学子所崇敬。这里有一份仙游县侨联统计的数据,张清泉先生在家乡兴办公益事业,捐献资金达到4500万元。

早在1980年,张清泉就联络海外乡亲,积极支持仙游教育扶贫,分别在全县18个乡镇各建一幢小学教学楼,新建教室110间,解决5500名少儿入学。1987年,他再次携手印尼侨胞捐建华侨中学教学楼。1991年,他多次慷慨解囊,支持象洋、杉尾、昌山等小学改善教学设施。1992年,春花初放,张清泉在百忙中再次抽身返乡,开始实施他的第二号计划——在仙游偏僻的山区凤山、园庄等地兴建6所华侨初级中学,独资创办仙游县华侨职业技术学校,与8位侨胞共同捐建仙游第二华侨中学。

建校期间,张清泉忙里抽闲,一年几度返乡与当地干部一起跋山涉水,深入穷乡僻壤,定选址、定图纸、定造价、定工程质量、定竣工时间。他每每一下飞机,不顾旅途劳累,就直奔侨校工地,忙起学校工程的事来,甚至连一个瓷砖的价格,他都亲自往店铺问价。一位承建商说:“张清泉勤快得事无巨细,精明得连一个瓦片都瞒不过他。”是褒是贬,张清泉却有自己的想法,他说:“百年大计,质量为本,马虎不得呢!”由于他一丝不苟严格把关,侨校工程质量堪称一流,经得起暴风骤雨的考验。

张清泉先生独资创办系列侨校,其中师资力量最强、教学质量最好、办学规模最大和培训人数最多的,当属创建于1991年的仙游县华侨职业技术学校。这所学校位于侨乡赖店镇华侨学村,占地约4.33公顷(65亩),建筑面积达2.1万平方米,投资500多万元。整个校园依形就势,分为四个梯状型,布局绿化区、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仰看这一座座教学楼、教工住宅楼、学生宿舍楼、食堂、礼堂大楼,错落有致,风格迥异,环境优美,不愧是一座花园式的校园。这所学校1992年开始招生,设置电器工程、机械电子、企业管理、物化工程、食品工艺、工业民用建筑等实用技术专业,现有在校学生2500多人,教师170多人,已是一所具有一定规模和办学能力的福建省重点职校。

张清泉捐建的华侨系列学校之一

“倾千万巨资,兴桑梓教育。”张清泉献出一份爱心,点亮一方希望,得到万千尊崇。当你们迈进华侨职专校门,便可看到一块引人注目的碑文,碑上镌刻的字依然清晰:“张清泉先生,祖籍福建省仙游县,旅居海外,情系桑梓,慷慨捐资,兴学育才;为颂扬功德,激励学子奋发进取,特此立碑。”这是省政府1995年为这位侨胞捐资1250万元,在家乡兴建13所系列侨中,立下此碑文的。张先生浓浓赤子情,拳拳爱乡心,都倾注在教育上,不吝倾囊鼎助,恩泽桑梓,由此可窥见一斑。

这碑虽立,但兴学育才的脚步从没有停止过,张清泉依然慷慨捐资办学。他每每发动海外侨胞捐资助学时,虽然捐助的数额不比人家少,而总是要求把自己的名字排在后。有一次,他捐赠135万元给一所侨中,按理应该名列榜首。谁知他知道此事后,就把几十万元款项以家人的名义捐,有意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后。为弘扬张清泉先生重教兴学的功绩,有人提议用他的名号和他父母的名字为学校命名,但他婉言谢绝:“还是以华侨名义命名好,人多力量大!”可见张清泉先生宽广的胸怀、谦逊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数十年间,张清泉独立捐资4500万元,在父母故乡建起24所华侨学校,还创办奖教助学的杉尾、昌山教育基金会,使教育之花开遍仙游城乡大地,恰似源源清泉,催开灿烂书花。由于他对原乡教育事业特殊贡献,省政府授予他“重教兴学”金质奖章和“文献奖章”。原福建省委书记率团出访东南亚期间,亲切地接见了张清泉先生,高度赞赏他情系桑梓兴学育才的义举。

言传身教爱乡情结

张清泉捐建的华侨系列学校之一

每每提到他对原乡教育事业的贡献,张清泉先生表示,这点捐赠不算什么,和外国一些企业家所做的慈善事业相比,自己所做的仅仅是一点点而已。他认为,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最终的目的就是回馈社会。

生在印尼的张清泉,有很强的原乡情结。在他的影响下,十个兄弟姐妹,纷纷以他为榜样,共同为造福故乡人民出钱出力。

张清泉先生和夫人黄月英膝下育有三男二女:辉明、辉汉、辉腾、慧玲、慧萍。他们均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出过国留过学,学识渊博,成为独挡一面的经营管理者。目前正协助张清泉先生管理在世界各地的企业。

言传身教,爱乡情结。2009年初,正是春寒料峭时,张清泉风尘仆仆返乡祭祖。为了身教儿子铭记父志,张清泉首次携儿子回到日思夜梦的原乡仙游。一踏进仙游这块古老的土地,父子俩不顾旅途劳顿,就直奔祖籍地盖尾镇。这一天下午,盖尾镇昌山村彩旗飘飘,锣鼓喧天,张清泉教育基金会揭牌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清泉教育基金会负责人严澄春说:“张清泉每年都从海外回乡,亲自为学生颁发奖学金,教诲学子们勤奋学习。”时任仙游县侨联主席周家泉说:“张清泉先生胸怀故土,心系桑梓,以教育为本,无私奉献,倾资办学的崇高精神,体现了他匡扶桑梓社稷为重,造福社会荫及后代的高尚品德和精神境界。他这种爱国爱乡、办学兴教的精神,这种慷慨支援仙游教育事业的拳拳爱心,将长存家乡人民的心中。”当天下午,张清泉还为教育基金会、杉尾、昌山村老协会再捐资100万元人民币。

为了让儿子感受捐教助学的氛围,短短的几天里,张清泉亲自携儿子游历了祖籍地的几所中小学。每到一处张先生都主动参加学校举行的活动,并现场捐赠助学资金,向杉尾小学捐了11万元港币,向昌山小学捐了12万元港币,向盖尾中学捐了6万元港币,一共捐赠44万元港币助学。这几次象征性捐资助教活动,张先生以实际行动深深地打动了儿子。他的儿子在捐助现场表示:“我一定以父亲为榜样,接好重教兴学的棒。”此景此情感动了现场的几百名的师生。一位姓谢的老师说:“此重教兴学的恩泽好似涓涓清泉,流入了其子的心田,也滋润着故土的万千桃李。”昌山村老协会严明训感叹地说:“张先生教子传家风,可谓用心良苦啊!”张先生这种身教言传之精神,使其儿深受启迪。

张清泉靠着自己智慧和心血赚来了大把大把的钱,但他不是用这辛苦钱来享受,而是用它来回报桑梓。“父亲言传身教,用拼搏精神,为故乡事业做点贡献。”张清泉的儿子辉明感慨地说。在告别原乡前夕,张清泉先生还携儿子虔诚地拜谒了仙游文庙。他动情地说:“仙游文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仙游传承光大的见证。自宋以来,仙游人才辈出,孕育过众多政坛巨子、文化名人、科教新秀。这与仙游尊师重教、好学上进的淳朴民风和文化背景有着密切关系。”

张清泉捐建的华侨系列学校之一

此时的仙游文庙正在修建之中。文庙董事会负责人向张清泉父子介绍文庙恢复和修建的项目,重塑孔子及其他圣贤像。张清泉边听边颔首赞许,并现场捐助10万元港币。在拜谒孔子时,张清泉指着大成殿对身边的儿子说:“这宏大的规模、壮观的构建、精美的雕饰,凝聚着仙游人民的智慧,透视着仙游文化的辉煌。我们能否助力盛世重光?”可见,他是多么希望下一代接好“重教兴学”的棒。

张清泉的良苦用心,受到乡人的传颂。每当听到誉美之词后,张清泉总是这么说道:“故乡的一山一水一人都是这么可爱的,我作为第二代华侨,无论何时,都要永远不忘本,自己带头并教育子女们多为故乡做贡献!”

临别之际,乡贤向张清泉赠送一副对联:“清水源长、汇低壑之细泉,终成大江泽华夏;月色光高、集艳阳之精英,不遗旮旯满乾坤”。这,就是张清泉爱乡赤子情怀的真实写照。

莆田侨乡时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作者:郑志忠

编辑:吴芹芹

审核:郑育俊

监制:阮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