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初,英国亿万富豪詹姆斯•戴森和妻子豪掷 7380 万新元(约合3.7亿人民币),买下了新加坡最高的顶层公寓,并创下当地顶层公寓的最高成交价。这套公寓占据了新加坡最高建筑Wallich Residence (华利世家)的最高三层(62到64层),俯瞰中央商业区和这座城市的历史性商店,拥有自己的大型游泳池、按摩浴缸、烧烤坑和直通地下停车场的私人电梯大堂。
今年初,詹姆斯·戴森以138亿美元的净资产一举登上英国首富宝座,也成为了目前世界上最有钱的一位发明家。数据显示,戴森2018年营业额增长28%,达44亿英镑,利润增长33%,达11亿英镑。而过去两年中,戴森在全球的营收增长了68%,其中,亚洲已经成为戴森最主要的利润来源,超过50%的利润来自于亚洲。
詹姆士•戴森1947年出生于英国诺福克郡一个乡村牧师家庭,詹姆士从小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创新和挑战精神。在中学时就成绩优秀,通过自己的努力,詹姆士进入了伦敦拜恩萧艺术学院(Byam Shaw Art School)接受专业的艺术培训。后来进入年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 )继续深造,学习家具设计和室内设计。
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发现自己对艺术的兴趣,逐渐被设计所取代。他开始与塑料、不锈钢等工业材料打起了交道,为日常生活中的困难设计解决方案,由此,掀起了他对产品功能设计终生的热情。从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后,詹姆士进入了一家名为Rotork的本地工程公司,并在那里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设计项目:一款名为 Sea Truck(海上卡车)的高速登陆艇。在与第一任老板杰里米•弗莱(Jeremy Fry)一起打拼下的过程中,詹姆士迅速掌握了“爱迪生式”的思维与设计方法,不断打破原型,不断创新设计,直到满意为止。
1979年,詹姆士购买了当时市面上顶级的真空吸尘器,结果令他深感失望,因为这些吸尘器的吸力很快就下降了。即使把吸尘器中的集尘袋彻底清空后,也无法带来明显的改善。在工程师本能的驱动下,詹姆士决定撕开集尘袋一探究竟,结果发现:夹层中布满了尘垢,进而导致小孔堵塞并造成吸力衰减——这是吸尘器技术的一大缺陷,但在长达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居然没人发现并对此提出挑战!于是,詹姆士下定决心,开发一款不会受到这一问题困扰的、技术更先进的吸尘器产品。
偶然地,在前往一家本地锯木厂进行参观的机会中,詹姆士发现锯木厂采用大型工业旋流器所产生的气流来清除木屑。他不禁思索:这一原理是否适应于小规模应用,比如用于真空吸尘器?他拆开了自己的吸尘器并使用一个纸板旋流器将其重新装配起来。随后,他尝试使用这款自己组装的吸尘器来打扫房间,他惊喜地发现:它的吸尘效果优于其原先使用的尘袋式吸尘器。全球首款不采用集尘袋的吸尘器产品雏形就此诞生!他清楚自己已经找到了想要的产品设计,但是这仅仅只是第一个原型机。在打造了5127台原型机之后,他才终于完善了自己的技术。
然而,这只是詹姆士创新之旅的开端。一家家目光短浅的跨国公司把他的设计理念拒之门外,即使他们对这一新技术的试用结果感到满意,他们也不愿仔细听取他的意见。与创新相比,他们更希望保卫自己的产品,捍卫他们从利润丰厚的尘袋式吸尘器市场所获得的每年5亿美元的高额利润。
20世纪80年代中期,詹姆士已是负债累累,但他依然坚定不移地为他研制的创新吸尘器技术寻找买家。最后,詹姆士接到了来自一家名为 Apex 的日本公司的电话。他搭乘Aeroflot航班远赴日本并与该公司进行了多次通宵达旦的讨论,双方最终签订了协议,并于1986年将“G-Force”推上了生产线。经过长达15年的磨砺和坚持, 历经 5000 多台产品原型,詹姆士最终以自己的姓氏 — 戴森(Dyson)命名,推出了首款 Dyson DCO1 真空吸尘器。在短短18个月内,这款吸尘器就成功登上了全英最畅销吸尘器产品的宝座。
在吸尘器取得巨大成功后,戴森开始推出其他产品,包括吹风机、风扇、空气净化器等产品,无一不是明星产品,虽然价格高昂,却经常卖断货。去年10月,戴森宣布将在新加坡设厂生产电动汽车,今年1月更是宣布将公司总部从英国迁往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