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英国:一个日不落帝国的落寞

说说英国这个另类。

一、不列颠来了群“好汉”:“不好意思,我说的是在坐的各位都是乐色。”

英国,名字里就透着复杂: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英国分为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北爱尔兰四部分,国土面积20多万平方公里。

所以,英国是分散在不同的地方的很多块地方。是不是挺拗口?

所以一些人将英格兰等同于英国,这并不对。

事情就是这样,男足世界杯,英格兰参加,苏格兰、威尔士这些地方的球队出线了照样能参加。

关于英国不列颠群岛上的原生土著居民记载稀少,没有存在感。

所以英国人自己公认的祖先都是从外地过来的。

最先的一批移民,是约公元前13世纪,从欧洲大陆过来的一批叫作伊比利亚人的群体。接着是约公元前700年以后,又过来的一批叫作凯尔特人的族群。

这些人构成了英国最早的“土著居民”。

所以说英国是古老的移民国家,这也没错。

对于英国而言,最重要的移民是一批叫作盎格鲁-撒克逊的人群。

这群人也是从西欧过来的,早先是在德国和丹麦一些地方住着,属于日耳曼族的一支。

可能是这批盎格鲁人(Angles)具有西欧人典型的高鼻梁,所以鼻音重,把英国不列颠群岛称为“盎格兰”(England)。这就是英格兰这个称呼的由来。

如果说伊比利亚人和凯尔特人主要还是狩猎、种地为生,比较安分守己,那么盎格鲁-撒克逊人嫌这样来钱慢、不够劲儿,用《水浒传》的话说,那是:“一伙强人在那里打家劫舍,官兵捕盗,近他不得。”

所以,盎格鲁-撒克逊人一直干着杀人越货、坐地分赃的营生。

这一伙儿“好汉”一路杀到不列颠,几乎把英国之前的土著全给干趴下了,种族几乎也给换了个遍。后来又互相看不顺眼,自己人和自己人开干,杀得昏天黑地,史称“七国时代”。最后统一成为一个叫作英格兰的国家。

有人说英国人血液里流淌着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血液,这话一点儿也没错。

当然,这里,没有丝毫别的什么意思……

后来,美洲传来“淘金热”的风声,闲不住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漂洋过海又去了美洲大陆,逐渐又在那里壮大起来。

还是那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盎格鲁-撒克逊人开始染指那边的权力之争。

所以,追根溯源,现在美国政坛上,很多人是爱尔兰人后裔。

美国建国以来,将近一半总统都是爱尔兰人后裔,比如耳熟能详的罗斯福、尼克松、里根总统、大小布什、克林顿总统等等都是爱尔兰人后裔。

美国好莱坞前几年拍了部叫作《爱尔兰人》的电影,说的也是这些个事儿。

据《观察者网》报道,在2021年一场有关中国的讨论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春秋高级研究员、新加坡外交官和学者马凯硕在面对记者提问时指出,西方对中国充满了盎格鲁-撒克逊式的偏见。

回顾英国这段历史,你就能明白啥叫盎格鲁-撒克逊式的偏见。

总之,偏见这个词儿还算是相当客气和容忍的。

二、不速之客:“大家不要紧张,我本身是一个汽车维修员,这个板子是我用来上螺丝用的,很合理吧?”

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英国觉得不列颠群岛格局太小了,总想着干一票大的。

干着干着,英国殖民地面积等于本土的100多倍,但地球和太阳也就一个,所以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

就这样,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营生越干越大,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格局,也加速改变了许多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走向。当然,这是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

有时候,这些人生意做不下去,就会及时调整“业务方向”。比如中国的瓷器畅销英国,贸易逆差惊人,他们立即在自己的“橱窗”上了鸦片的“链接”。

然后,中国人拒绝毒品,他们就立即调整“商业模式”,用大炮和火枪来做一些“促销活动”,让你加深对他们的印象。

所以,这些天,据《环球时报》报道,今年11月中旬,英国直接逼迫中国安世半导体出售其在南威尔士的纽波特晶圆厂至少86%的股份,这基本算是明抢了。据英国《金融时报》11月30日报道,英国又直接把中广核排除在英国核电项目之外,不管人家前期投入了多少成本,甚至还包住了英国本土600多个就业岗位。

这些事儿发生在英国,一点儿也不奇怪。

但事情往往是相互的,英国地盘太大了,管不过来,两次世界大战下来,国力基本也耗得差不多了。

虽然殖民地越来越少,但这些年搞来的一些钱还在账户上,所以英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净出口国。

三、自我感觉良好:“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

英国,一直与欧洲若即若离,奉行大陆均势政策,一直觉得自己是欧洲“诸葛亮”、“梅长苏”,能够左右逢源,定盘乾坤。

可惜,他就是定不住美国这颗星盘。

二战时期,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临危受命,在备受德军毁灭性打击的至暗时刻中匆忙上台,一面通过敦刻尔克大撤退保存有生力量,一面和美国总统罗斯福等人私密联络,借钱借装备,

1940年12月7日, 丘吉尔给罗斯福写了一封长达15页的信。

这封卑微凄惨的求救信中,最后两页有句话是:

“这是我写过的最重要的一封信。”

在这封信中,丘吉尔说英国军事和经济离完蛋只有一步之遥,英国很快很快就会没钱购买美国的物资了。

不知道收到信件的罗斯福流下同情的泪水没有,反正在1940年12月29日,罗斯福正式公开宣布美国将是“民主的军火库”。

可以说,除了欧洲军民浴血奋战的主人翁意识之外,点亮丘吉尔至暗时刻的是来自大西洋彼岸的美国“人工呼吸”。

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英国虽然看欧洲几个国家不怎么顺眼,但是和美国还是“暗通款曲”、“暗送秋波”的。

英国和美国这一段外交“风韵”史,源远流长。

但是呢,英国有时候跟着美国跟太紧了,连自己人也看不下去,比如史上最短命任期的英国前首相特拉斯,别人不愿说的话,这首相敢说,别人不敢动的手,她也不嫌脏。最后,就被英国人赶下了台。

而现在这位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高材生和曾供职于美国高盛投行的英国首相苏纳克还不知道自己的“黄金时代”还有多久。

不过前不久,50万英国工人集体上街让他下台,而且是立刻马上。

反正呢,苏纳克曾公开说过,自己的朋友里没有一个穷人……

也难怪,苏先生一个咖啡杯都是180英镑起……

(原创文章,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合作项目请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