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印尼棉兰王——张耀轩故居(Tjong A Fie Mansion)

棉兰(medan ), 是印度尼西亚西部苏门答腊岛上的最大城市,也是继雅加达,泗水之后的全国第三大城市,北苏门答腊省的首府,位于苏门答腊岛的东北部日里河畔,隔马六甲海峡与马来西亚的怡保和槟城相望。

全市人口约211万,由爪哇人,马来人,华人等民族组成,其中华人占19%以上,近50万人,当地最出名的华人是上世纪的张耀轩和张榕轩兄弟,号称“棉兰王”,其故居现已辟成博物馆对外开放,是我们华人来棉兰旅游的必到之处。此外,棉兰大清真寺(great mosque of medan), 美满苏丹宫(maimoon palace),也是棉兰旅游景点中的精品,而且三者都在市中心,相互距离很近,参观起来很方便。

在参观张耀轩和张榕轩故居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他们兄弟二人。

张榕轩(1851—1911年),名煜南,家名爵干;张耀轩(1861—1921年),名鸿南,家名爵辉,是祖籍广东梅县松口镇溪南村人,家有兄弟七个和一个妹妹。由于家境贫寒,张榕轩年轻时便只身前往印尼苏门答腊谋生。

刚到印尼,便投奔在华侨巨臂张弼士门下任职员,由于诚实守信,善于经营,极受信任并被重用。后来有了积蓄和资源,便自立门户,在棉兰经营商业,垦殖业和银行业。

1878年,张榕轩投巨资与张弼士在爪哇日惹合股创办垦殖公司,经营橡胶、椰子、咖啡和茶叶等,后来又合资创办日惹银行,开设万永昌商号等。历经十余年锐意经营,不仅企业发达,而且促进了棉兰市场的繁荣,资产总额累计达数千万荷盾(印尼当时是荷兰人殖民地),成为当地华侨巨擘。张榕轩也因此逐渐成为棉兰地区公认的华侨头面人物。

1895年,经我国驻新加坡总领事黄遵宪举荐,张榕轩任职我国驻马来西亚的槟城(槟榔屿)副领事,从此由商步入仕宦之途,但仍然是亦官亦商。当时,槟榔屿无正领事,一切外交政务均由副领事行使职权。他在任内,侨民安定,友邦亲善,因而备受侨民钦敬。

1879年,张榕轩邀其弟张耀轩前往棉兰并委任为企业总管,鼎力协助发展事业。1898年,张耀轩与张弼士合股在今天的雅加达和亚奇创办“裕昌”和“广福”两个远洋轮船公司,经营客运和货运业务。后又参与筹办中华银行等,从此,张耀轩的事业便进一步扩展到爪哇岛。

张氏兄弟不仅事业成功,而且乐善好施,热心公益事业。他们在侨居地棉兰独资创建华人敦本学校和捐建各埠中华学校校舍,并捐资建造棉兰日惹河大铁桥和捐建“济安医院”。 1906年10月,投资建成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条华侨投资的纯商办铁路——潮汕铁路。

1911年10月,孙中山发动和领导辛亥革命,举行武昌起义之后,经济拮据。张氏兄弟十分同情和支持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当革命党人筹集革命活动经费时,张耀轩在同盟会会员谢逸桥的发动下,以其本人的名义捐了一大笔资金。1912年建立民国后,孙中山先生特为张耀轩亲笔题赠“博爱”大字一幅,以表彰其对革命之贡献。

1911年张榕轩病逝于印尼苏门答腊棉兰市。噩耗传至祖国后,国人均为之惋惜。张耀轩于1921年2月病卒于棉兰。出殡之日,亚齐、巴东、爪哇、槟榔屿、新加坡等地华侨以及当地人都赶来参加他的葬礼,悼念曾为发展侨居地经济、社会公益事业竭智尽力的华侨先贤。

张耀轩故居,号称绿屋,与马来西亚槟城张弼士的故居(蓝屋)相呼应,建于1900年,整体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欧洲,马来的鲜明特点。中国风格体现在故居的整体布局,门,窗户,床,椅子,家具的雕梁画栋;而故居的楼梯,楼板等,体现的是马来的风格;欧洲风格主要体现在故居底层的地板花砖,二楼的天花板和吊灯。

故居虽已建成118年,但保存的相当完好,近百分之七十是原貌,有的从设计到摆设几乎就没动过,其中最引以为傲的是西厢大厅,主人曾在那里接见过日里苏丹和其他达官显贵。

故居位于棉兰市区的kesawan地区,中式两层,内部房间很多,每天有专人打扫。我是早晨十点半左右到故居的,门口有三个女孩子负责讲解,可惜只能用英语和印尼语,不会讲华语,所以我就没有请她们当导游,一个人从上到下逛了一遍,除了领略了“棉兰王”的奢华生活,更是感慨张榕轩和张耀轩兄弟二人在印尼的奋斗历程!

所以去马来西亚槟城,就一定要去张弼士故居,去蓝屋看看!

来印尼棉兰,也一定要来张耀轩故居,来绿屋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