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春秋时期的郑国在郑庄公去世之后,四个儿子在近四十年里,相互之间争夺国家的最高权力,导致错过了进一步开疆拓土成为春秋大国的机会。等稍安定后,东方诸侯国齐国已经处于齐恒公主政的时期,齐恒公有管仲这样古代名相的辅佐,很快就在经济上成为超级富强,军事上也是兵强马壮。
周天子授以齐恒公为方伯之称号,秉持“尊王攘夷”大旗的齐国,可代周天子以征四方,外拒蛮夷,九合诸侯。齐恒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可谓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对小国而言,只有一个超级霸主相对还好相处,由大国制定规则,小国跟着执行就可以,反倒简单易行。管仲及齐恒公去世后,齐国也陷入内部权力纷争而国势衰弱。
晋国在晋文公的主政下,开始强势崛起,南方的楚国也一直图谋北方争霸。两强相争的结果,让正处于晋楚两强之中的郑国苦不堪言。一会在被晋国讨伐后,倒向晋国,但接着就会遭致楚国的进攻;反之亦然。两强相争,势均力敌、相峙不下,却只能是令中间的一帮小国遭殃。
诸侯国之间为断爆发战争与冲突,征战与杀伐不不仅消耗着各自国家的财富与人口,也让各国民众陷于痛苦之中。如何才能摆脱这样的现状,只有通过外交斡旋建立新型国家关系。公元前546年,由宋国大夫向戎发起,晋国执政的正卿赵武及楚国令尹屈建充分合作,一场旨在构建春秋时代大国新关系的弭兵运动取得成功,它结束了晋楚两强近百年的争霸战争,是春秋时期最具成果的外交活动。
向戌“弭兵协议”盟约签订之后,四十多年晋楚之间再没有起兵戈,而中原地区的其他国家间也很少有冲突与战争。此后的战争逐渐移到了吴、楚,吴、越之间。
二战之后,世界进入美国苏联两强争霸的格局之中,六十年代独立的新加坡,不仅仅要处理好与马来西亚与印尼两个大的邻国的关系,而且还得处理好正在全球争霸的美国与苏联的关系。
两面都讨好是不可能实现的,最终新加坡选择与美国站在一起。虽说这样有很大的风险,但幸运的是前苏联最终在冷战中解体了。作为大国夾缝中的小国,新加坡没有陷入像春秋时期像郑国那样,被两强反复争夺。
巴拿马也和新加坡很类似,由于地处拉美的交通枢纽,巴拿马运河是世界主要的关键海上通道。从该国成立之始,它就处于美国的控制之下,对它而言,根本就没得选,只能是跟着美国。
如果站在小国的立场来看问题,他们根本不希望出现两个或多个强国。因为,无论是两强争霸、相互厮杀,还是相互合作、巨象共舞,恐怕最受伤害的都是像地上的花花草草一样的小国。
而要破解小国在两强争霸中的现实困境与迷惘,关键就得用新的战略观念与思维方式来处理国际上的矛盾与冲突。以合作为纽带,以共赢求发展,通过建设“一带一路”,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型国际关系。
各国之间,只有实现交流互现,互联互通,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才能实现人类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过去那种选择一方,而抛弃另一方的国际关系格局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世界新的发展趋势。登高才能望远,高屋建瓴才能开创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