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二战期间,英国三番五次坑中国,当属头号“猪队友”

只要一提起“猪队友”,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意大利。也确实,意大利这哥们的表现实在是拉胯,不但起不到盟友1+1大于2的作用,反而成了德国冲锋陷阵的“绊脚石”,不过这毕竟是人家法西斯阵营的事儿,好了坏了的咱也管不着。

既然中国是反法西斯阵营的盟友,那么同一阵营里的盟友应该是可靠的伙伴了吧?但人所共知,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是史上最奇怪的盟邦,不同政治制度、乃至平时相互敌对的国家,为了打倒希特勒、墨索里尼和日本军国主义,才不得不临时走在一起,各个国家都噼里啪啦地打着自己的小算盘,都想以牺牲别国为代价,赢得这场战争胜利。当然中国除外。


既然各怀心思,那么这个所谓的盟友肯定是同床异梦。对中国来说,英国是真正的“猪队友”,无论是外交战场,还是前线战场,中英之间非但谈不上是携手并肩作战,而且英国的表现足以用“恶劣”二字来形容,让中国人饱受其苦。

原本,当时在南京当政的国民党政府就是亲英美派的居多,自然在外交上更为倚重英美两国,况且英国又在中国有着重大的经济利益,南京政府对英国寄予了很大希望,一点也不足为奇。

可是英国人真是一点面子也不给啊,在面对中国人的苦难时,英国差不多是不闻不问,反而一肚子坏水,这在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前就早有苗头。

“九一八”事变之前,英国在远东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可当日本侵占我东三省时,英国却制定了一项消极的“不干涉政策”,他们的说辞是:英国既不能激怒日本,也不放弃与中国的友谊。鬼才相信他们的话。

实质是英国在华利益主要在长江流域和香港,日本一口吞下了中国东北,但并没有直接威胁到英国的在华利益。相反,英国还利用自己操纵国联的机会,企图以牺牲中国东北为代价,把日本局限在那里安安心心的建设“伪满洲国”,他们以为这样日本就会心满意足了,就能领英国人的情,日本也就会高抬贵手,不会把手再伸到英国人的势力范围之内。


英国甚至无耻的说满洲对日本的重要性,就相当于爱尔兰对英国的重要性。可见,英国是以帝国主义的目光和殖民主义的口吻来审视和评判“九一八”事变的,哪还有道义可言?

这种绥靖政策在东方的变种,最后自然也只能结出恶果,膨胀的日本终于按捺不住野心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但英国人还是抱定了事不关己的态度,决心把热闹看到底,他们在租界里隔岸观火,以牺牲中国利益,来换取一时苟安。

为了讨好日本人,英国还利用把持中国海关的特权与日本搞起了金融合作。有段时间还应日本的要求封闭了滇缅公路,使中国失去了物资补给国际支持的“生命线”。

提到滇缅公路不得不多说一两句英国人干的龌龊事,之前英国逼迫急于贯通滇缅公路的重庆当局割让了班洪、班老等中国领土,强行划定了“中缅边界线”。外援物资运抵仰光港后,英缅殖民当局也经常以各种理由截留。这种趁火打劫的行为,与强盗无异。

英国自以为暂时妥协换取了喘息,殊不知日本就是欺软怕硬的性格,最后日本人果然蹬鼻子上脸,从香港到新加坡,从马来亚到缅甸,一发发炮弹打到了英国身上。


这一回,英国人再也不能坐视不理了,即使内心一百个不情愿,也不得不跟中国正式结盟。但在事关中国生存生命线的缅甸战场上,英国的表现极为拙劣,让人眼花缭乱的“昏招”一个又一个。

从一开始,英国就对防守缅甸显得漫不经心,他们在乎的是印度。中国提出派出远征军入缅协同防守后,英国当局仿佛如临大敌,一开始把中国入缅远征军的规模限制在团级,后来中国提出派精锐部队后,又一再推迟中国远征军入缅时间,在中英联合作战上长时间的扯淡纠缠,白白丧失了最佳的布防时机。

据统计,日军在缅甸开战以来,重庆方面共接到类似要求中国出兵的请求电报14封,中国远征军也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动员,但每到大军要出动时,英国人又出尔反尔,要求暂缓出兵,这在战机稍纵即逝的战场上无疑是致命的。

于是,等到中国远征军入缅时,缅甸首都和最大港口仰光城都丢了。对于中国来说,仰光的陷落等于失去了国际外援水陆转运的枢纽,即使能够守住缅甸其他地方,也毫无意义。远征军尚未到达战场,就失去了保卫的目标。


错失了最佳出兵时机的远征军好不容易进入缅甸,英国人又百般设限,还伸手朝重庆方面要远征军的指挥权。按照惯例,联合作战由出兵最多的国家派人担任最高指挥官,中国远征军的三个军十万人大大超过英缅军,理应由中国方面进行统一指挥。不干活却还想吆喝,英国人是怎么好意思开的这个口呢?

从后来战事发展的态势来看,我们才明白英国人如此大言不惭的用心,那就是通过掌握指挥权,把中国军队派到最危险的地方,以此来拖住日军,好给英军撤往印度争取时间。换句话说,英国允许远征军进来,只是为了护送他们自己体面地离开,仅此而已。

从仰光失守开始,英军就是不断后退的趋势,而中国军队则总是力图向南前进,处在作战的最前沿。因此,尽管中国远征军作战很勇敢,但总是左顾右盼,担心自己的两侧出问题,担心英国人卷起铺盖逃跑,而陷我于不利境地。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绝非杞人忧天。同古保卫战时,远征军稳守防线,始终没有动摇迹象,但西路英军却在未通知中国方面的情况下就擅自撤离了阵地,将侧翼完全暴露给了日军,远征军最后被迫主动撤离了同古。同古失守,使得缅东门户洞开,日军得以长驱直入。

毫无斗志的英军就像没头苍蝇一般到处乱窜,7000多名英军士兵被日军3000多人围困在仁安羌,这些老爷兵坐以待毙,反而要靠中国远征军派出一个团解救出来。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就在中国远征军发起攻击时,包围圈里的英国军队没有任何里应外合、趁机突围的意思,完全是坐等着自己被解救,完全是一幅爱咋咋地,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躺平姿态。


英军被解围之后,如惊弓之鸟逃之夭夭,决心弃中国远征军于不顾。被丘吉尔派到缅甸救急、曾经指挥了敦刻尔克撤退的亚历山大将军甚至接到了他的顶头上司韦维尔发来的电报,告诉他“千万不能让中国军队抓住把柄,指责英国军队不顾友军逃往印度。”

英国人此举,就是既当又立了。

为了方便逃跑,给自己打掩护,英国人甚至还给中国远征军提供了假情报,说是在皎勃东地区发现日军主力,于是被英国假情报误导的第200师在三天之内来回奔波了500多公里。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并没有。踏上了逃跑之路的英国人继续着他们的无耻,英军单方面西渡伊洛瓦底江狼狈逃窜,并把中国远征军置于掩护其撤退的位置,这几乎是把中国远征军推进了绝境。但英国人还觉得不够安全,他们想把桥炸掉,撒手不管江对岸没有撤回来的中国军队,要不是已经过河的中国军队差点跟英军火拼,不知道有多少远征军将士就要被隔在江对岸了。

史迪威为中英联军筹划的三大会战,也因英国人的中途退场而先后宣告破产。


远征军新38师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印度境内,当地的英军司令却以非法入境为由要解除武装,以难民的身份收容他们。忍无可忍的孙立人将军下令部队构筑工事,做好一切战斗准备。要不是英军里面有人认出来这就是在仁安羌解救了七千英军的那支中国军队,双方发生火拼也不是不可能的。

在缅甸的作战中,中国军队奋勇击敌。但是由于英军更多的顾及自己的利益,不顾中国军队安危,使得双方不能很好的协同作战,这是缅甸作战溃败的重要原因。而且英国对中国多加掣肘,不但事先承诺的物资给养全部落了空,还把本该移交的阵地和防御工事悉数破坏,生怕中国人能从缅甸当地获得补给。

英国这样的所谓“盟友”,真是无耻自私到了极点。

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趋于好转,在反攻缅北及一些战后国际秩序安排问题上,中英之间仍龃龉不断。英国奉行先欧后亚政策,对收复缅甸一点也不上心。在美国的说服下,英国虽然答应了反攻缅甸,但却把战场限定在了缅北地区,决不允许中国远征军涉足下缅甸。

在商讨建立联合国时,英国也不同意将中国列为四大国之一。丘吉尔从心底里是瞧不起中国,并且时刻都在防范和戒备中国。


细数二战期间,英国给中国只有添乱,几乎没有任何帮助。一次次地拖累中国,没少做损害中国利益和抗战大业的事的英国,已经不仅仅是“猪队友”了,简直是专门来坑咱们的。但英国出卖队友对他们来说是天经地义之事,况且人家也没拿你当美国那样的知心队友。所以无论何时,英国人都没有资格在中国面前装什么圣母、白莲花。

处心积虑的英国最终也没能保住印度、缅甸和东南亚的殖民地,这些地方都从英国殖民帝国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的独立国家。而日落西山的英国,现在只能跟着美国亦步亦趋,并在世界舞台上扮演“搅屎棍”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