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台湾问题的本质,邓小平早就看透,为此曾与3任美国总统“角力”

众所周知,在文学领域,无数诗人、作家都曾用自己的笔墨表达出祖国海峡两岸同胞渴望统一的美好愿望。

而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对实现两岸统一也同样做出过无数的努力,其中,邓小平同志就曾经以其独特的政治智慧和魄力,为收复台湾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他的谋划之下,祖国统一大业始终延续着希望之火。

1.由来已久,台湾问题使人忧心

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早在三国时期,当时东吴孙权就曾经派出将领卫温远渡台湾登岛,之后,东吴丹阳太守沈莹的《临海水土志》,则是最早的对台湾进行文字记述的历史文献。

到了17世纪中,当时的“海上殖民者”荷兰曾经派出军队侵略台湾,明朝政府于1662年派出郑成功驱逐侵略者,成功收复台湾。此后的一段时间内,台湾都在中国政府的管辖之下未曾分离。

1895年,腐败落后的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落败,被迫签下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台湾因此而被割让。

抗战胜利后,日本政府终于在1945年宣布无条件投降,《马关条约》被废除,台湾得以重新回到中国的版图之中。

就在两岸人民为了祖国领土统一而欢庆时,没有人想到,重聚会是那么的短暂。

1945年,国民党当局在解放战争中节节败退,最终蒋介石决定退守台湾。败退台湾之后的国民党在宝岛上与大陆形成了对峙的态势,两岸人民的来往也因此而被断绝。

由于国民党反动势力的阻挠,以及后来美国政府的强行介入,让台湾与祖国母亲分离的状态延续至今。

可是,为什么几十年来台湾问题一直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呢?

这其中除了有“台独”势力顽固抵抗的原因之外,美国政府对反动势力的“暗中”支持,也是加剧台湾问题复杂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年,在国民党军队退守台湾之后,美国政府本应该从中国内战中完全退出,可是美国政客为了牵制和孤立马上要解放的新中国,企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居然背地里支持国民党的行动,除了为国民党军队的撤离提供了军事保障之外,在国民党抵达台湾之后,美国军队还一度为其提供军事支持。

美国从杜鲁门任总统时,就开始了对台湾问题的强行干涉。一直标榜自己是“国际警察”的美国人,声称会担负起保护台湾地区和平的责任,公然在中国的领土上建立起自己的“保护伞”。

由于美国政府的“厚颜”介入,当时军事实力尤其是海上军事力量薄弱的中国,一直无法采取有效的手段对台湾进行收复。

再加上,霸权主义的美国政府在新中国成立不久之后,发动了朝鲜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力量几乎都被朝鲜战场所牵制,无暇顾及台湾,因此也失去了收复台湾的最佳时机。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成为了党和国家的头号领导人,之后他在公开表达要实现祖国统一的大业

他强调,台湾和香港、澳门,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其拥有不可置疑的主权。

2.明确决心,中美建交达成共识

1979年1月1日,是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日子,邓小平也在这一天发表了元旦讲话,讲话中他列出了3个目标:一是实现四个现代化,二是中美关系正常化,三是推进收复台湾的工作。

元旦讲话之后,美国参议员萨姆·努恩率领代表团来到中国进行访问,为此后邓小平出访美国的事宜交换意见。

在与努恩的谈话中,邓小平说:“中国不排除使用武力收复台湾,不然就等于捆住了自己的手脚。”

这是邓小平第一次面对美国官员表达自己对于“武力收复”的态度。

同时他表示,放弃武力收复实际上也让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变得不可能,因为台湾为避免军事占领,只能选择与祖国大陆和平统一——而美国的态度则成为了这其中最大的变数。

元旦讲话之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邓小平和妻子卓琳以及随行人员登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他将对美国展开为期一周的访问,而这也让他成为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踏入美国国土的领导人。

1月28日,邓小平抵达美国之后,下榻在华盛顿的布莱尔饭店,这也是美国政府对重要客人的一贯做法。

在饭店短暂休息了几个小时之后,邓小平便与妻子卓琳一起,来到了布热津斯基的家中参加第一场非正式晚宴

这位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私底下与邓小平有着不错的交情,这场晚宴也是两人之间早已定下的“约定”

据布热津斯基的回忆,虽然邓小平刚刚才长途跋涉地从中国来到美国,可是在晚宴上,邓小平依旧充分表现出了他的幽默感和机敏的反应,特别是晚宴中的一幕,让布热津斯基感到尤其震撼。

在享用饭后甜点时,布热津斯基有意无意地说到,卡特总统在要与中国恢复邦交时,在国内亲台湾团体那里遇到了不少的麻烦,他问邓小平在中国国内是否也有类似的麻烦。

邓小平听后,几乎没做思考,他马上回答道,“当然有啊,中国台湾的1700万中国人就表示反对。”

此话一出,布不热津斯基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反应,一方面他对邓小平敏锐的反应深表称赞;另一方面他明白到,邓小平这是在对美国一直支持台湾当局的行为表示抗议

虽然中美已经走向了关系的正常化,可是在台湾问题上,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立足,任何时候也不会动摇。

1月29至30日,邓小平就与卡特总统展开了三次会谈,两人之间的谈话涉及到当时中美关系以及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方方面面,其中当然也涉及到了台湾问题

在邓小平与卡特的第三次会谈中,两人提到了关于台湾的问题,当时就有美国官员提出了代表美国白宫主流意见的问题——中国是否会放弃武力收复台湾

面对美国人的问题,邓小平严肃地回答道:“中国不能承诺不使用武力。长期以来,中国大陆希望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可是如果台湾永远不跟我们谈判怎么办?武力统一是台湾当局拒绝谈判的最后保障。”

在回答这一问题的时候,邓小平用了较为严肃且坚定的语气,虽然美国人听不懂他说的语言,但是在场的每个人——包括卡特总统,无一不感受到了邓小平作为一名中国军人的强大魄力,也再次感受了中国人对于收复台湾的决心。

随后,邓小平表示,假如美国和日本能够敦促台湾同北京进行谈判,并且美国减少对台军售,那么它们就能共同为世界和平做出巨大的贡献。

邓小平对卡特说,中国大陆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会对台湾动武,一是台湾当局长期拒绝谈判时,二是苏联涉足台湾。当然,在当时来看,第一种情况出现的概率要比后者大得多。

邓小平的美国之行给双方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而在台湾问题上,邓小平也始终让美国人感受到他的决心和魄力。

然而,在邓小平从美国回来不到三个月之后,美国的一个举动让中国政府极为不满,也深深地伤害了海峡两岸人民的感情。

3.坚守立场,邓小平与美国的较量

1979年4月10日,美国颁布了《与台湾关系法》,这是一部旨在调整美国与台湾在贸易、交往以及其他领域上的关系的法案,也是美国政府迫于国会压力而妥协的产物。

当时的美国国会议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与台湾当局关系密切,他们有的曾经收到过台湾资金的慷慨援助,有的在美国对台军售中获益匪浅,显然,既得利益者不会轻易让美国与台湾的关系因为中美建交而渐行渐远。

《与台湾关系法》表达出来的核心含义是,美国将继续忠于他的台湾盟友,而这明显违背了中美建交的精神。

邓小平对于法案的颁布表达出了罕见的震怒,他意识到,这部法案的颁布会让中国人民长久以来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落空。

然而,正如民族英雄郑成功在诗歌《复台》中所表达的: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纵使再多的困难险阻,也挡不住祖国统一的决心。

邓小平决定要与美国人在政治的“角斗场”上进行角力。

他先是让国内主流媒体对美国阳奉阴违的做法表达了强烈的谴责,然后邀请了美国国会议员访华,在见面的时候,他直接表达了中国政府对于美国的不满。

尽管《与台湾关系法》让邓小平恼怒,可是让事态变得更加糟糕的是——据邓小平身边的人回忆道,里根竞选总统让小平同志更加怒不可遏。

这位共和党党魁在竞选的过程中,多次表示要捍卫台湾的“尊严”,其中更是包括与台湾建立外交关系,这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无疑是极具挑衅意味的行为。

为了缓和紧张的关系,当时里根的竞选搭档,副总统候选人乔治·布什在8月份出访亚洲各国的时候,也来到了北京与邓小平进行了会面。

布什在与邓小平的会面中,尽量地“软化”美国的立场,并且表示里根不会实行“两个中国”的政策。

可是另一方面,里根在美国国内依旧“我行我素”,在对台湾问题的态度上,没有表达出一点收敛的意思,因此邓小平完全不相信布什的话。

邓小平表示,如果共和党选择继续支持台湾,他将被迫采取一切维护“十亿中国人利益”的行动。

后来,在布什的回忆中,他表示,这次访华的经历“是一次特别不愉快的访问”

1981年,里根正式当选美国总统,上台之后,他蓄意让美国与台湾的关系升温,卖给台湾更多的武器,两年前邓小平访美时所建立下来的与美国的情谊因此而被消耗殆尽。

尽管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美国能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提供大量的援助,但台湾问题依然具有最高的优先级。

因此,邓小平明确地向美方表示,假如美国给予台湾官方承认,那么他将不惜让中美关系倒退。

美国人越来越感受到了来自东方的压力。

一开始,他们就知道美国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以为中国并不会轻易放弃来之不易的中美关系。

而且由于当时中苏关系还没有恢复正常化,美国政客大多认为,中国需要来自美国的力量,只要美国采取反苏的立场,中国便有求于美国。

对此,邓小平向美国媒体明确地表达了几个观点:中国确实还是个穷国,但是中国人靠自己的力量取得了独立,是绝不会低三下四有求于人,即使美国坚定反对苏联的立场,中国也不会在台湾问题上忍气吞声。

对于里根总统计划向台湾派驻私人代表一事,邓小平向媒体说了这样一番话:

“如果里根总统向台湾派驻私人代表,中国将把这视为正式的官方决定,这既违反《上海公报》,也违反《中美建交公报》。如果美国不能正确处理这些微妙的关系,那么中国准备让中美关系不是回到1970年代,而是倒退到1960年代的水平!”

邓小平此话背后的意义十分明确,1960年代,那可是剑拔弩张的年代啊!美国人曾经与中国在战场上交锋,对于中国人的决心,没有人能够轻视。

为了缓和与中国的关系,不再在台湾问题上添油加火,里根先是派出了时任国务卿的黑格,在6月份访问了北京,与邓小平在台湾问题上交换了意见。

没过多久之后,里根又邀请了时任新加坡总理的李光耀到华盛顿,讨论与台湾和中国大陆的关系问题,并且让李光耀给蒋经国带了口信,表示美国难以满足台湾对于军售的全部要求。

1982年,乔治·布什在出访亚洲时顺道访华,在与邓小平会面时,邓小平在一个单独的房间里与他进行了约一个小时的谈话,两人达成了非正式的谅解,其核心内容是美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并且在对台军售问题上,会限制武器的种类,并逐步减少军售的数量。

1982年8月17日,中美以邓小平和布什在会谈中达成的谅解为基础,公布了《关于美国对台售武的中美联合公报》,后来被称为《八一七公报》,它与《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一起,成为了维系中美关系的三个基础性文件。

《八一七公报》的颁布,为中美关系提供了稳定的基础,也让美国在台湾问题上表明了态度,同时也体现着邓小平的政治智慧,以及他为了维护祖国统一大业所做的不懈努力。

虽然,台湾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祖国统一大业依然任重而道远,但是相信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在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台湾与祖国母亲必将走向最终的统一。

拿小平同志的话来说,“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