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可控的对抗时期已经终结?俄罗斯用高超音速武器对抗美国退出中导

图为搭载“先锋”系统的UR-100N洲际导弹发射瞬间。

据俄媒报道,2018年12月28日普京总统亲自指挥了“先锋”高超音速导弹服役前最后一次靶场测试。普京宣布,导弹飞行速度超过20马赫。命中6000公里外预定目标。这种导弹能突破美国现有所有反导系统的拦截;可以装载核弹头,2019年先装备部队一个团(18枚导弹)。这一消息一传出,就成为国内外媒体和舆论界议论的热点。俄罗斯媒体和专家们认为,这将妙废美国的反导系统,将颠覆美国的霸权,使美俄双方力量对比达到新的战略均势。西方媒体的反应则贬褒不一。有的将信将疑,认为宣传有很大水分。有的认为高超音速武器不是战争“万能药”,不会让美国丧失在全球军事力量的最高地位。可谓众说纷纭。本文归纳了带普遍性的四个问题。本文介绍国外媒体对这些问题的评论,并从技术层面和网友们一起解读这些问题。

“先锋”导弹真能突破美国所有反导系统吗?

由于俄方公布有关“先锋”的资料太少,基本上不脱离普京讲话的内容,而且没有公布“先锋”导弹一张照片,所以人们确实无法判断它的真实水平。只能从理论层面上作些评论。不过作者认为,至少有二点是毋庸置疑的,一是这样一枚远程(6000公里)导弹飞行速度超过了20马赫(据报道靶场实测最大速度为27马赫),二是依靠其速度和机动性来突破传统的反导系统的防御。这二点就足以说明它的技术居于说世界领先地位。因为它既要具有洲际弹道导弹的高超音速的速度,又要具有巡航导弹的机动性,以规避对方雷达的搜索。这在当即世界上能实用的还独此一份。而且从俄既往武器发展史看,“先锋”能达到这一水平,并非信口开河,而是有雄厚技术基础的。

西方一些权威军事刊物,如汉和,简氏,航空周刊等,对“先锋”导弹试射成功大都持肯定态度,认为报道基本上是可信的。不过一些专家指出,这算不上是新理论,新概念,大体上仍是弹道导弹/飞航导弹的结合,或者是弹道飞行和再入式滑翔飞行的结合。日本《军事研究》杂志猜测整个发射过程是:在助推段用助推火箭将导弹发射至大气层边缘(临界空间)。然后自身第二级发动机点火。导弹以高超音速在大气层边缘飞行。进入再入段后,弹头在大气层中做滑翔机动飞行。这样既有弹道导弹的高速,又能获得飞航导弹的机动飞行能力。不过弹道飞行段多长?什么时候进再入段?什么时间滑翔?在每一段的速度各有多大?是大有学问的。“先锋”没有给出一个有用数据。人们也就无从对它进行评说了。

此次试射的弹道示意图,射程达到6200公里。

作者注意到,有的专家在媒体上解说“先锋”导弹飞行轨道时说,“先锋”是先做机动飞行(即俄方所说航向的改变以及俯仰角的调整),然后作高超音速弹道飞行。作者认为,这有可能是概念上的误解。如导弹先做机动飞行,就起不到迷惑和突破对方预警雷达的作用。

有位细心的读者问,美国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GMD号称可以拦截23倍音速的洲际导弹,为何就不能拦截20倍音速的高超音速反舰导弹?甚至不能拦截10倍音速的“匕首”导弹?其实这是二个不同概念。洲际导弹固然速度快,但它是固定弹道,地面预警雷达可以先逐点预测它下一步的轨迹。相对言拦截起来比较容易。它在大气层外是按固定轨道飞行;释放弹头后弹头以23倍音速再入大气层;这就是拦截洲际导弹的最佳点。而高超音速巡航导弹能在大气层内类似飞航式导弹那样作高速滑翔飞行,能在稠密的大气层内灵活机动地作机动飞行,以规避雷达的搜索和跟踪。再则拦截方也得研发出高超音速的拦截弹。如何使我方高超音速导弹在大气层中追赶并“直接碰撞”对方的高超音速导弹,是个挑战性的世界难题。

美国是第一个研制高超音速飞行器,为何现在研制不出高超音速导弹?

第一个原因是美国从研制X-51A(伏波)高速音速飞行器后,把这方面主要精力放在空天飞机上,还提出一小时打遍全世界的口号。第二,美国自封为世界警察。哪儿出事美国的航母编队就得奔赴哪儿;美国的战斧导弹也就光临那儿。美军的经验,像反舰、巡航等常规导弹,亚音速的比超音速好使,实用,机动灵活。并在历次局部战争中屡建奇功,深受美军青睐。而俄的情况则不同。他需要有高超音速导弹等武器,作为杀手锏,与美军在不对称对抗中取得局部胜利和平衡。

大家知道,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由于经济等问题,军事实力已远不及美国。但在某些方面俄仍有独特优势,足以在不对称对抗中与美国抗衡。譬如超音速和高超音速导弹方面,俄自信要比美国技高一筹。几十年来俄罗斯坚持不懈发展超音速武器。并取得一系列成就。这应归功于俄领导和科技人员的远见卓识。

俄军“先锋”导弹规避美军反导预警卫星及“宙斯盾”舰探测示意图。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俄开始大力发展超音速反舰导弹时,普遍不被西方专家看好。这些专家认为,超音速不仅研制难度大,而且导弹需要更多燃料,使弹体又大又重,机动性远不如亚音速(0.7-0.9Ma)反舰导弹。但俄罗斯专家力排众议,一直坚持反舰导弹的发展以超音速导弹为主。它不仅仅以快致胜,并在快中还能作机动飞行,以求突防美航母的舰空防御防线,给航母致命一击。俄罗斯第一款超音速反舰导弹“白蛉”就具有在超音速情况下在末段作过载达10g的S形蛇形机动飞行(见下图)的能力,大大增加对方雷达捕捉和锁定目标的难度。开始时西方专家都表示怀疑,认为“白玲”飞行速度达2.3Ma,巡航掠海高度低至7米时,再要作机动飞行是不可能的。但实践证明它确实能做到,确实是美国航母的杀手锏。所以应该概括俄罗斯超音速武器的特点:既能超音速又要能机动飞行。尽管“白蛉”导弹在重量、体积、耗能等方面要比亚音速导弹差一截,但即使扣除这些负面因素,计算机仿真说明它仍能使对方预警雷达的反应时间减少2/5,大大有利于导弹对反导系统的突防。现在的“先锋”导弹看来就是在俄过去超音速导弹的技术基础上更上一层楼。看来俄罗斯也是看准了美国在这方面的软肋。“以己之长,攻彼之短”,是普京在国际博弈中屡屡获胜的法宝。

俄罗斯白玲反舰导弹的飞行轨道图

“先锋”试验成功能使美俄达到新的战略均势吗?

“先锋”试验成功后,俄罗斯媒体和专家们反映热烈,有的认为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抵御高超音速导弹或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的进攻。这将意味将颠覆美国的霸权,使美俄双方力量对比达到新的战略均势”。西方媒体和军事专家对此贬褒不一。虽然一些习惯宣染“中国威胁论”的媒体,趁机宣扬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已陷入了易受俄罗斯和中国高超音速武器攻击的危险境地,但也有一些专家学者冷静和客观地分析这一问题。如芬兰国防大学战争学军事教授于里·赖塔萨洛的文章《高超音速武器不会改变游戏规则》等都认为,高超音速武器并非终极武器,高超音速武器今后并不会给战略、战争和世界军事格局带来革命性变化。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是这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不会因出现一、二件新武器而改变世界军事格局。当然也不可小看“先锋”试验成功对当前世界形势的影响。有媒体揶揄,它至少给商人出身无利不起早的特朗普,起到一定震慑作用。

“先锋”高超音速助推滑翔导弹再入大气层CG动画效果图,弹体表面耐热材料可承受1600-2000摄氏度

作者认为有矛必有盾,世上永无所谓的终极武器。就以高超音速武器言,第一,美国推出类似武器只是时间问题(俄罗斯专家也认为大约几个月到几年)。其二,高超音速武器并非无法防御。据作者所知,新世纪以来,国际上举行过多次军事学术会议,如2002年新加坡SPIE会议,2008年亚太测控会议等,探讨如何防御高超音速武器。一个重要结论是空基拦击可能是最为可行的方案。理由是:(1)空基平台在云层之上,探测不受气象影响;既可用微波雷达,又可用红外。空基雷达不受地球曲率半径影响,视野宽阔,可获得更远和可靠的探测距离。高超音速导弹飞行时有很强的红外辐射,空基红外探测可以在很远距离发现目标,能作为雷达探测的有力辅助手段。(2)可在高超音速导弹的弹道飞行段,而不是在滑翔段拦截。因为此时导弹不会作大机动性飞行,弹道相对比较平直。拦截弹就不需过大的过载能力。拦截成功率就会较高3)空载拦截系统较陆载拦截系统更易于快速部署,机动性更好。这些讨论在前几年主要还是纸上谈兵,现在看来也许对某些国家言,是个迫在眉睫的事了。

可控的对抗时期真的已经终结了吗?

特朗普上台后对美国的核战略和反导战略作了重大调整。他提出要大力发展低当量战术核武器,为此他要退出中导条约。俄罗斯则针锋相对,大力发展可携带核弹头的高超音速导弹等杀手锏武器,如“先锋”,“匕首”等,声称都可以携带核武器,可以突破美国现在所有反导系统。有的西方媒体惊呼:“可控的对抗时期已经终结!”。因为西方有些专家认为,过去美俄二家对抗,主要限于常规武器,即使擦枪走火,也在可控范围内。而且还受一些国际条约和组织的制约。现在双方核武器相见,而且美国已退出(如伊朗核协议)并扬言将继续退出某些条约(如中导条约)和组织(甚至扬言要退出世贸组织),特朗普个人决策随机性很大,且不喜欢受约束。万一擦枪走火,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有的军事专家提出:可控的对抗时期已经终结。甚至有的媒体惊呼:“核战的阴影正悄悄向我们走来”。真是这样吗?我们不是盲目的乐天派,但目前世界毕竟不是单极世界,全世界人民命运不是一二个大国就能主宰的。不过大国间的博弈和对抗在2019年中很可能会进一步激化。大国间的军备竞赛在2019年也很可能进一步升级。所以很值得我们提高警惕。我们要努力办好自己国家的事,迅速提升我国自己的国防力量,这才是硬道理!

(本文为中华网军事原创,作者航天科工二院 郭衍莹。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