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东盟成“对华依赖症”解药?西方27国布局南亚,美国离间中非关系

欧盟27国对上东盟9国,能否擦出火花?

12月14日,东盟和欧盟领导人在布鲁塞尔举行了首次面对面峰会,27个欧盟国家领导人和9个东盟国家领导人参加了此次峰会,德媒报道称,这一峰会能够帮助欧洲生产商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此次峰会的重头戏,自然是欧盟向东南亚国家推出的100亿欧元的投资计划,其中大部分是贷款,少部分是赠款。彭博社认为,这是欧盟为了“抗衡中国为确保供应链和材料安全而进行的大规模境外投资”所做的努力。

东盟是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欧盟第三大贸易伙伴,2021年双方的商品贸易额超过2159亿欧元,但双方至今没有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而是以双边贸易协定进行合作。而双边贸易谈判则进展缓慢。

东南亚地区国家星罗棋布,所组成的东盟也是一个较为松散的经济组织,欧盟不选择与东盟谈判,而是选择进行欧盟和成员国之间的单独谈判,一是因为东盟内部国家差异巨大,很难达成一致,二是欧盟与东南亚国家之间,有着不小的分歧。

东盟有十个成员国,其中,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地处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则大多为岛国,产业分布、宗教信仰和民族种族都不尽相同,在一个问题上往往很难达成一致,而且由于有长期的殖民与反殖民历史,在独立后东盟国家内部领土,特别是领海争端依旧无法完全解决,菲律宾与越南,印尼、新加坡等国都有领土领海争端,对区域内的资源开发,显然是不利的。

除了领土纠纷,经济也是分歧的重要因素。新加坡、文莱、印尼和菲律宾这些以岛屿为主要领土的国家国内市场小,国家资源单一,主要实行出口导向型战略,吸引外资,面向国际市场是其生存策略,而越南、老挝、柬埔寨与缅甸自古依靠农业,至今仍是重要的农产品输出国,但这些年也在积极引进外资,对投资和海外市场的需求,以及东盟国家主要出口商品的高度趋同,让东盟内部的贸易竞争十分激烈。所以东盟国家出于各自的利益需求,并不希望以东盟为基础寻求外部投资。

内部利益错综复杂,欧盟与东盟很难谈拢

而欧盟对东盟国家的投资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欧盟作为一个共同体价值观和政治体制已经高度趋同,但东盟不一样,每一次双边谈判都是一次挑战。2010年开始,欧盟就与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国进行了双边贸易谈判,但至今只有新加坡与越南与欧盟达成了自由贸易协议。这次峰会,欧盟也希望能够尽快结束双边谈判,与东盟各国达成协议。

不过欧盟与东南亚国家仍然有不少贸易纠纷还未处理。主要原因是东南亚主要从事的是原材料出口和初加工,利润低,能耗大,欧盟返销给东南亚的产品往往附加值较高,这不是可持续的贸易。

殷瓦钢由于其独特的热膨胀特性,被广泛应用在需要高强度大温差的工业场景中,LNG船是其主要应用领域。而镍是制造殷瓦钢的重要材料,镍矿有60%是红土镍矿,其中18.7%分布在印度尼西亚,全球储量的23.67%分布在印度尼西亚。镍也是不锈钢的重要原料。近些年还被开发出了其他用途,由于全球对镍的需求量增加,印尼想要降低出口量,吸引外国企业在印尼投资建设镍矿加工企业,保护国内镍矿资源,2020年开始,印尼颁布了禁令,禁止国内镍矿出口。

欧盟随后就向WTO申请了诉讼,虽然最终胜诉,但印尼政府并未真正放松镍矿出口,至今印尼仍在WTO上诉。

印尼与欧洲的矛盾只是东南亚国家与欧盟矛盾的缩影,欧盟自煤钢共同体以来经历了多次内部变革与重组,价值观与政治体制高度统一,但东盟不一样,就算是与西方关系最为接近,经常被人视作是西方一员的新加坡,都被西方称作是“威权国家”,在现如今以价值观为导向的外交政策下,欧盟注定会与东盟国家产生摩擦。

让东盟取代中国?欧盟异想天开

至于让东盟充当中国的替代品,治疗欧盟的“中国依赖症”,就更是无稽之谈。中国之所以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有着多种原因。

首先,中国与东盟并不像欧盟与东盟,东盟对欧盟来说,只是原材料来源地和市场,但东盟与中国的关系则复杂和紧密得多。东南亚国家出产的能源与资源,如石油天然气以及橡胶、稻米和木材等,中国的需求量很大,而东南亚国家需要进行加工并出口到欧美的初级制成品,如衣物,汽车零部件等,上游厂商则多为中国企业,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链紧密相连,中国与东盟未来将很有可能互相成为对方最重要的市场与原材料和上游产品的来源地,由于双方地缘相近,形成东南亚产业大集群不但是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其次,不论是新加坡,还是越南,亦或是马来等国,都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中国不会对这些国家提出制度或是社会改革等涉及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的要求,各国想的都是如何发展经济,改善国内民众的生活。而为了社会治理,发展中国家有时不得不采取一些在西方看来“不人权”的做法。菲律宾为了国内猖獗的毒贩,进行了大范围猎杀毒贩的行动,被西方警告数次,甚至扬言要进行制裁。一切照着西方指导来,显然是不符合东南亚国家自身国情的。欧盟的投资一开始就打出了围堵中国的名号,这不但会让东盟不高兴,也会埋下未来关系破裂的隐患,毕竟东盟并不是中国的替代品,而且西方自认为施舍的这些投资,如果附带了一大堆条件,东盟国家很有可能在拿钱之后翻脸不认人,东南亚虽然确实很需要投资,但相比于出手大方,且不带其他条件的中国,欧盟显然只是个备选项。更何况,东南亚的产品不卖给欧盟,着急的只会是欧盟。

美非峰会也是如此,美国只为对抗中国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非洲。12月13-15日的美国非洲领导人峰会,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虽然口口声声说不针对中国,不会要求非洲国家选边站队,但12日美国商务副部长唐·格雷夫斯还是说了实话,称美国要在非洲“迎头赶上”中国,美国为非洲国家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美国和非洲的关系就非常类似于东盟和欧盟,产业上极少配套,只是资源输出地和消费品市场,而且非洲发展程度显然比东盟更低,需要的投资和建设更多,以美国现在的能力,建设非洲简直是天方夜谭。

美国在非洲的形象,可不是美国人自认为的那么美好。美国还真有一段时间努力在非洲增强影响力,不过不是为了非洲的发展,而是为了对抗苏联。美国是非洲不少“仁君圣主”的幕后老板,比如刚果的“豹纹总统”蒙博托,名声臭到只要非洲哪个国家发生了政变,美国大使馆的电话都要被打爆,第一时间问是不是美国干的。

而苏联解体后,美国对非洲可以用不管不顾来形容。本来在联合国授权下,美国有义务打击索马里的海盗,但1993年一次黑鹰坠落后,美国立马取消了在非洲的大部分军事行动,拍拍屁股走了。而索马里之所以乱,与美苏在索马里角力而打的欧加登战争脱不开关系。而随后,美国领导下的北约对利比亚的打击不但导致卡扎菲政府被推翻,更是让利比亚退回了部落时代,至今国内仍在内战,还引发了欧洲难民危机。

这种捣乱必有他,管杀不管埋的行为让美国在非洲可以用声名狼藉来形容。现在美国突然声称,要给非洲各国投资,可能钱并不是拿去投资建设,而是投资给了反对派。毕竟美国之前就这么干过,你不听话,那就换一个听话的上来。

非洲现在的政局也并不稳定。与中国合作比较紧密的几个国家其实内部都有着或多或少的问题,甚至有些战争还未结束。成套引进中国武器的阿尔及利亚面临着恐怖主义的威胁,自身与摩洛哥之间有领土纠纷,刚果(金)至今仍被国内M23运动困扰,坦桑尼亚面临着国内桑吉巴尔的分裂问题,埃塞俄比亚的提格雷人民武装阵线与政府军停停打打到现在,而苏丹与南苏丹至今还是战争状态,整个非洲,简直就是战争、饥荒和动乱的集合体。

这种地区,想要建设异常困难,但是想要捣乱简直不要太简单,美国只要花几十万美金收买一支地方武装,就很有可能将投资几百万美元的设备炸毁,将非洲本地培养的技术人员杀个精光,这种隐秘行动,对于美国的CIA来说简直是家常便饭,而且投资小见效快。

所以,这次美非峰会,美国在敲响战争的警钟,中国与非洲的合作关系确实会面临挑战,美国肯定不打算用光明正大的手段赢得竞争,毕竟要是真有这个意愿,非洲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