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美国的3把火与6大困局,美韩威胁摧毁金氏政权,俄摆“空城计”

美国点起三把火,针对的主要是中俄

当前美国在欧洲、台湾海峡和朝鲜半岛三面点火,从国家竞争的常识来说,对于战略的执行需要有主次,除了主要方向的投入之外,次要方向应该尽可能保持均势或者略微的优势。

而目前美国似乎深得李云龙的真传,开始不分主次,在俄罗斯和中国的家门口同时点了三把火。

三把火的背后,是两个事关美俄、中美竞争和博弈的两个关键问题,也是可能会引发区域性冲突乃至世界性的国家集团之间对抗的火药桶问题。

美国在欧洲点火,其目标是两个:

第一,通过在中东欧点起战火的方式,来让欧洲不得不在一个最不合适的时间节点上,与一个已经被历史证明极难被打败的对手陷入对抗之中;

第二,通过俄乌冲突的方式来延缓俄罗斯对于原来苏联加盟国地区的整合,打断或者延迟俄罗斯实现欧亚联盟的战略进程。

由于欧洲对俄罗斯的资源依赖,当前欧洲可谓是一边流血一边战斗,能源紧张、通货膨胀、产业发展受阻、战略自主的基石还没有构建完毕。

与欧洲方面的尴尬不同的是,美国成功的将资本从欧洲驱离,美国资本市场在欧洲方面资金的支持下得以苟延残喘。同时,美国的能源巨头们也嗅到了商机,开始以大大高于市场价格的天价向欧洲出口能源产品。

而俄罗斯在经受一连串制裁之后,没有倒下,反而因为旗帜鲜明的对抗北约方面的扩张而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国际社会之中对西方国家集团持保守观点的国家的支持。

换句话说,俄罗斯没有被世界所孤立,并且通过实施部分动员的方式,在这场战争之中越打越强。

当然,很多朋友会说,俄罗斯当前的损失相当惨重。

但大侠要说,诸位,看一下最近俄罗斯军工集团下的乌拉尔等工厂生产的装备吧。俄罗斯不但在迅速修缮战场上的受损装备,而且在量产新型的T-90M等主战装备。

可以说,这一轮战争反而从事实上加快了俄军装备和体系现代化的进程。

拥有相对健全军事工业体系的俄罗斯面前,当前装备和弹药补给基本上依赖西方国家提供的乌克兰,已经很难重新夺回战争的主动权了。

而美国在台湾海峡和朝鲜半岛点火,本质上就是为了搅动台海局势。

熟悉我国建国初期历次战争的朋友会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结论,那就是半岛问题、台湾问题,本质上都可以统一到台湾问题的范畴内。台湾这个小岛和朝鲜半岛在战略上本质上属于联动关系。

美国看到了这一点,希望通过在朝鲜半岛煽风点火的方式,引发朝鲜半岛方面的局势不稳定,进而牵制我们按照我们的时间表稳步解决台湾问题。

这一套,在七十多年之前美国就用过,如今再用,还能奏效吗?

美国为何要点三把火?背后有六大变局

这个问题等会儿再讲,咱们先说美国为什么要点三把火。

答案是,美国目前正在面临结构性的困局,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秩序正在自行瓦解,世界秩序正在经历调整时期,而调整的最终方向是让全球各个国家都有平等的发展权和足够的和平发展空间。

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的瓦解不是悄无声息的,而是轰轰烈烈的,有六个“变局”可以作为佐证。

第一,德国新政府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调整,终于正确认识了中德之间的合作关系对于德国未来的重要性。德国总理朔尔茨直接无视美国方面的“警告”,率领豪华代表团访华,中德双方将会在新技术和能源领域取得深度且广泛的合作。而欧盟另一只领头羊法国,也表现出对访问中国的浓厚兴趣。法国总统马克龙已经明确表态,希望尽快出访我国。

第二,南美的政治开始“变天”了。之前在奥巴马任期内,南美可以说是变成了美国事实上的后花园。台面上各国的政治人物不是亲美派系就是并不反美的保守派。而如今,随着巴西前总统卢拉赢得大选的同时,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的投票结果强制结束了美国对古巴制裁的决议,这一系列事件标志着以反美主义为代表的南美进步派系开始重新回到南美政治舞台的中央。

第三,沙特与美国之间分道扬镳的态势已经板上钉钉,沙特所在的石油生产国组织已经决定拒绝接受拜登政府增加石油产量的要求。卡塔尔、沙特等国家明确拒绝对俄罗斯能源出口设置价格限制,中东产油国已经决心不再做美国的提线木偶,自己的战略自主要捏在自己手里。

第四,伊朗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同时沙特、印尼、墨西哥、埃及乃至于北约成员国土耳其都愿意成为新的金砖组织成员国。世界上非西方派系的新兴国家正在自主的完成抱团过程。这代表着,这些新兴市场再也不会像过往的旧市场那样,被西方单方面所主导。

第五,即便是西方主导的G20组织,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明确表示不在中美俄之间选边站。新加坡、越南等东盟主要国家与我国之间的合作和互信正在逐渐加深。

第六,在美国布局已久的中亚方向,巴基斯坦与我国之间继续拓展丰富了“中巴经济走廊”的概念范畴。而印度正在增加进口俄罗斯石油,部分甚至使用人民币支付,根本不理睬美国的“警告”,因为莫迪总理心里明白,美国有求于印度更多。

可以说,美国面前的棋盘,已经亮起了红灯。

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已远超拜登政府预料之外

大侠还可以下一个判断,从今年年初以来的国际局势的事态发展,很大程度上是超出了拜登政府预料和控制的。

拜登政府没有料到,自己无底线的挑衅真的会迫使俄军对乌克兰实施特别军事行动。一定程度上俄军在战争初期的指挥失当给了白宫政策调整的空间,当然战争打成焦灼状态自然也在白宫的预料之外。

拜登的确想制造危机让欧洲资本回流北美,但没想到危机真的变成了战争。

按照拜登的预想,2022年应该是在亚太地区跟我国好好对一下棋路的一年,不然大家看看,2021年美国又是AUKUS,又是亚太北约的,忙个什么劲,摆明了是为2022年的行动做准备。

俄乌冲突的突然爆发,强行将美国的注意力又拉回了欧洲方向。

但白宫方面担心这样做会让我国找到机会,于是选择炒热台海问题和朝鲜半岛局势的方式来试图按住我国。

华盛顿的老头子们在这一系列的偶然和必然之中选择了双线作战的策略,这注定了其想要遏制我国的目标是痴心妄想,也注定了其选择的策略是饮鸩止渴。

美韩威胁“金氏政权”,半岛火药桶将爆燃

韩国国防部长李钟燮和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在3日于华盛顿举行的第54次韩美安保会议时表示,朝鲜方面如果发动任何形式的核武器打击,乃至于战术和武器打击,都是不可接受的。一旦发生上述事态,美韩联军将会以压倒性的力量终结“金氏政权”。

美国一边威胁朝鲜,一边表示美国坚定地致力于利用美国的全部国防能力,包括核、常规和导弹防御能力以及先进的非核能力,向韩国提供长期威慑。

朝鲜半岛今年年初以来一直剑拔弩张,具体怎么回事大家都知道。韩国上台了一个素质极差的总统尹锡悦。

其他的韩国总统上台后最起码还有个半年的新鲜劲儿,这位角儿上台不到三个月,支持率已经跌破历任韩国总统的历史记录。

尹锡悦创造了一个历史——上台后民意支持倒台速度最快的韩国总统。

尹锡悦政府目前的困境是必然的,他上台之后一改文在寅政府的朝韩民族和解的主张,不但恢复了美韩联合军演,还有消息传出现政府希望驻韩美军加大部署力度的相关消息。

美韩联合军演本质上演练的就是对朝鲜实施军事打击的相关内容,可以说,尹锡悦政府在拜登政府的支持下,主动打响了挑衅朝鲜的第一枪。

美韩联盟固然强大,但朝鲜可一点都不弱

然而目前美韩方面已经发现,在军事角度,单靠现在美国在东北亚的军力部署,可能连按住朝鲜都很难办到。

原因很简单,朝鲜尽管整体军事现代化水平不高,但强化了其关键性的军事能力。

朝鲜在2020年之后的多次阅兵活动之中,已经展现了朝鲜人民军装备了新型远程火箭炮、技术水平类似于“伊斯坎德尔”的先进战术导弹甚至是外形科幻的高超声速战术导弹等新锐装备。

原本美国评估朝鲜军事能力之中评价偏低的防空和空中战斗能力方面,朝鲜也针对性展示了自己装备的具备S-300后期型号技术特征的先进远程防空导弹系统和整体机队状态良好的米格-29战斗机群。

以前朝鲜掌握各型导弹没有引发五角大楼方面的担忧,因为朝鲜缺乏运载这些导弹的多轴特种车辆。朝鲜方面为了维持导弹部队的打击能力,甚至在铁路上部署战术导弹,以尽可能增强朝鲜方面单位时间内的导弹投射数量。

然而现在不同咯,2020年开始,朝鲜方面各种类型的战术导弹载具几乎是“一夜之间”就百花齐放了起来。

多轴特种车辆不仅大量用于运载朝鲜各型导弹,甚至是朝鲜的远程重型火箭炮都能够得到足够数量多轴特种车辆底盘。

回到大侠最初提到的那个问题。

美国想通过炒热半岛来拉扯台海局势的老套路,还能行得通吗?

行不通。

朝鲜半岛的军事现状本质上是受到大国博弈控制的,如果美国真的想一条路走到黑,继续在朝鲜半岛搞类似于乌克兰那种无底线的挑衅模式。

大侠说句实话,那么朝鲜人民军未来某天一夜之间基本完成现代化,补齐军事能力短板也不是不可能。

有朋友会说,那美军不会强化部署和对韩军的支持么?

那就强化吧。

要知道,美国当前对乌克兰支援都要动用美军现役部队弹药装备库存,美国军工联合体的155毫米炮弹产能都跟不上乌军的弹药消耗速度,且看拜登政府还能从哪里变出资源来往朝鲜半岛猛砸。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别老用这套去框俄罗斯,美国支援乌克兰的成本也没便宜到哪里去。

盘子里就这么多资源,砸向了欧洲,自然就少了亚太。

美国已经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下水航母速度以天计算的超级制造业国家了,且猜猜当前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制造业在哪个国家?

朝鲜半岛摁不住,台湾问题必然会按照我们的节奏稳步解决。

赫尔松平民大撤离,俄军要唱“空城计”?

而在俄乌方向,俄军已经开始将赫尔松地区的平民有序撤离到安全的后方。

乌克兰国防部表示,俄军在帮助平民撤离的同时,加强了赫尔松方向上的部署。

这是一个信号:

没有了平民的掣肘,俄军在这个地区的作战行动将会放手展开。

大侠想起了一个战例。

说有一个阵地处于军事地理之中的不利位置,因此我军控制该阵地的方式是,主动让出这块阵地,让美军去占领。

白天美军占领,晚上我们就集中优势兵力火力夺回来。

夺阵地不是目的,消灭美军才是。于是美军在这个不必要的阵地反复流血,伤亡惨重。

目前俄军的行动可能是出于类似的考虑。赫尔松地区河流纵横,乌军又缺乏足够技术装备。只要能够诱敌深入,俄军再利用远程火力优势摧毁乌军渡口。

那么前出的乌军就只能束手待毙。

与大侠讲的战例不同的是,乌军不是美军,美军一个连打光了能够迅速组建新的连队;而乌军人员和装备损失了,靠自己可补不回来。

一旦乌军在赫尔松方向上被“放血”,战争局势就可能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

崩溃一点,全线动摇。

目前已经到了11月,俄军新动员部队的整训也接近完成。且看12月的冬季攻势,俄军是否能以崭新面貌打破当前的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