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华侨之光:靠卖纸成为印尼首富,疫情向中国捐款1亿

也许你知道“清风”纸巾,但你不一定知道它背后的金光集团。

也许你对金光集团也略有耳闻,但你不一定知道它在2020年初,疫情爆发之时,金光集团第一个响应了侨联号召,向中国捐赠了1亿元人民币和35万元的物资。

也许你关注到了这个信息,但你不一定知道,金光集团的创始人黄奕聪,他虽然是印尼首富,但也是中国福建人。

创业本就艰难,前往异国他乡,能够成为首富,可想而知,黄奕聪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

黄奕聪的一生,毫无疑问是一个传奇。他不仅有着极强的商业头脑,还是一个极其有责任感的爱国企业家。功成名就之后,他依然心系故土,不遗余力地为家乡的建设和经济发展而四处奔走。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黄奕聪的创业故事。

年少离家,远赴他‍乡‍

1922年,黄奕聪出生于福建泉州罗溪镇。因为罗溪镇地处山峦之中,经济十分贫瘠,所以黄奕聪的父亲黄则在黄奕聪出生后不久,背井离乡,远下南洋维持生计。

1930年,黄奕聪9岁,和母亲一起离开故乡,前往印尼与父亲团聚,一家人共同经营一家杂货店。

黄则经常对儿子说:“我们做生意一定要讲诚信,讲话要算数,要不然在社会上没法生存。”这句朴素的话,成为了黄奕聪日后在商界打拼,时刻谨记的箴言。

因为印尼战乱不断,黄奕聪无法正常地完成学业,于是便早早地踏入了社会,做起了小生意。

也许是从小跟着父亲经商,耳濡目染,也有可能是时黄奕聪有经商的天份。他从卖油条、饼干、椰子粉、水泥等等印尼常见的小商品起步,慢慢便就积累了一定的财产。

后来,黄奕聪开始做起了椰子干生意。他从椰农手上收购椰子,加工成椰子干,生意越做越大, 远销东南亚各国,几年下来,已经成为了当地很有名的商人。

24岁那一年,印尼战乱,许多食品加工厂都关门了。黄奕聪断掉了进货渠道,想要改变现状,只能寻求新的出路。黄奕聪想到了自办工厂,但是办工厂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亏得血本无归。

黄奕聪又一次赌对了。他把所有的积蓄拿了出来,办了一家小型的饼干加工厂。恰逢当时印尼缺乏食品,黄奕聪的饼干刚下流水线就被抢购完了。

这一次创业,他成功了。

历经艰难,创业成功‍

成功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黄奕聪的生意一帆风顺,越做越好,他没有想到,更大的困难在等着他。

野心勃勃的黄奕聪想着扩大生产,买下了两座种植园,用于种植咖啡豆和橡胶。可是黄奕聪选错了方向,他摒弃了过去收购的平台销售方式,而是想着做自营,降低成本。

没想到,所有的钱都耗了进去,成本却反而翻倍了。到最后别说赚的钱,已经是血本无归。他把家里能卖掉的东西全部都卖掉,拿去抵债,但还是不够。本来黄奕聪的债主看他已然如此,不想多刁难,黄奕聪却不愿抛弃信义。他把妻子值钱的嫁妆都拿去典当,还掉了全部债务,在妻子面前立下誓言:“现在我拿你的,将来必然10倍还你。”

信义成为了黄奕聪逆风翻盘的基础。他痛定思痛,决定还是跟以前,做农产品进出口。

一来,印尼的热带作物很丰富,只是受制于渠道,才积压于国内。二来,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和黄奕聪合作,就是看重他讲诚信,守信义。

1956年,黄奕聪投资了橡胶园、咖啡园、椰油厂和米厂。这一系列投资,为他之后创建集团提供了经验支持。

后来,黄奕聪创立了金光集团,从事土特产进出口业务。1972年,他成立了亚洲纸浆公司,开始参与发展设纸工业。

走向亚洲,功成名就‍

靠椰子加工起家的金光集团,最后却把造纸做成了最赚钱的生意。

当时中国改革开放不久,日用品市场还有巨大的空缺。眼光独到的黄奕聪觉得自己发现了商机。当时中国的纸巾还没有得到普及,大部分人还在用劣质的草纸,不仅不吸水,触感还很粗糙。

黄奕聪看到了用户的痛点,打造出了安全、方便、健康、舒适的清风纸巾。

黄奕聪不仅很有经商头脑,也很会做营销。在当时那个年代,他花大价钱请来了许多明星,为小小的纸巾拍广告。这一招颇具奇效,到九十世纪初,清风火遍全中国。

金光集团不仅靠造纸获得了巨大的收益,还带动了整个印尼的纸巾制造业发展。

1994年,金光集团还在新加坡成立了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世界造纸业的十强公司之一,年造纸量高达一千万吨,资产高达千亿。

凭借着造纸,黄奕聪成为了印尼首富。功成名就之后,他依旧心系故土。1998年,他为中国高校捐出了200万美金的巨款。非典期间,黄奕聪又捐出了1000万。

北京要办奥运会,黄奕聪毫不吝啬,捐出了一个亿,支持祖国举办盛事。他还在联合侨胞在家乡福建创建中学,捐赠礼堂,添置各类教学设备。

“黄奕聪先生捐资助学,从来不求回报”,这是侨联主席对黄奕聪的评价。

黄奕聪不仅将爱国身体力行地做到极致,并且也是这样教育后代。他将两个儿子送回中国接受教育,并且时刻叮嘱他们不要忘记祖国,要爱国爱乡。

2019年,黄奕聪于家中去世,享年98岁。他这一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异国创业传奇。他诚信为本,极具责任心,时时刻刻将信义放在心中;他热爱祖国,纵使身处他乡,依然心系故土,为祖国发展鞠躬尽瘁,慷慨相助。

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企业家,致敬黄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