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事件的重要性被夸大了么?
12月18日,日本海军军令部公布了珍珠港作战的战果:美国海军的5艘主要舰只沉没;3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严重受损;1艘战列舰受损;450架飞机被摧毁。日本的多家报纸则在报道中夸张地说,“美国的太平洋舰队被摧毁了”,这使日本的公众舆论开始更为狂热地支持这次战争。从战术的角度来看,珍珠港行动确实显示了日本海军航空兵的作战潜力,而其随后的影响则更加深远,不仅影响了美国海军的战略,而且也影响了日本帝国海军由来已久的习惯性思维。对于日本海军来说,珍珠港行动是一次战略性的巨大胜利,也是大战略的开始。长期以来,日本海军军令部一直在“不情愿”中被美国海军牵着鼻子走,但在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被严重削弱,以至于没有能力阻挠日本的“南进战略”。事实也的确如此,仅仅1942年前4个月,日本人就在没有受到任何有效的联合抵制的情况下,成功地占领了新加坡、菲律宾和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大片区域,几乎30倍于其本土,成为了西太平洋的霸主
但需要看到的是,尽管取得了这些成就,但作为策划和实施者,山本五十六对这个结果其实并不满意。他对于突袭珍珠港作战的“期盼”,是“彻底”消灭包括其航空母舰在内的美太平洋舰队主力,从而打垮美国人继续进行战争的斗志。然而事情的结局却并不“尽如人意”————不但太平洋舰队的航母“溜走”了,而且令山本五十六更为沮丧的是,在日本发出宣战声明之前,突袭珍珠港的战斗已经打响了,结果珍珠港的惨状激起而不是泯灭了美国民众的斗志,对日本人恨之入骨。
事实上,山本五十六对那几艘溜走了的美国航母“耿耿于怀”是很有道理的。就在偷袭夏威夷几个月后的1942年4月18日,日本部署的所有巡逻艇都没有发现的情况下,美国“大黄蜂”号航母驶入了西太平洋,在传奇飞行员杜利特的带领下,美国陆航的轰炸机从该舰起飞轰炸了东京。随后,受此事件感到怒不可扼的举国情绪影响,日本海军仓促选定了中途岛进行“报复”,可惜又是这几艘漏网之鱼炸沉了日本人的4条航母,日本海军的好运气至此用完,日本人的国运也开始走向了下坡……
罗斯福总统的阴谋论——“历史修正主义者”们的观点
“历史修正主义者”们一直声称罗斯福总统事先就知道日本人会袭击珍珠港,但却故意地隐藏着不向美国太平洋舰队发警告,其目的是想把他们作为诱饵,以寻找一个将孤立主义的美国拖入战争,向日本宣战的理由。或许是这种观点迎合了人们的某种心理,结果一系列阴谋论著作长期充斥着书店的阁架,作为畅销书经久不衰。在这些阴谋论中,绝大多数都集中在罗斯福到底是如何获得了这一秘密情报的,根据“历史修正主义者”们的说法,这一秘密情报的第一个来源是通过无线电情报,即监听了日本人的通信。第二个来源是利用无线电测向器(RDF)来追踪日本的特混舰队。众所周知,早在太平洋战争之前,美国的密码破译团队(陆军SIS和海军OP-20-G),就已经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阅读”日本人的外交密码(被称之为“红色”和“紫色”)了。特别是最近几年,破译了的红色密码和紫色密码文件已经被大量解密公开了,但这些被破解的文件并不足以提供日本人会袭击夏威夷的任何证据。
至于海军密码破译工作的成果,专家们的分歧更大。《欺诈日》一书的作者斯汀奈特声称,早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国海军的密码破译团队已经破译了JN-25b(一种由5位代码组成的日本帝国海军密码,并于1941年12月采用)。为此,他在自己的书中引用一个破译的日本海军密码文件,该文件表明,日本帝国海军的特混舰队在单冠海湾。然而,文件中破译密码的日期标注的却是“1946年5月6日”。在另一方面,斯汀奈特也不得不承认,“普遍的看法是,即使在最特殊的情况下,1941年年底的美国海军最多也只能破译10%;这就意味着,当时要真正读懂那些密码电文几乎是不可能的。”对此,在当时的OP-20-G主任,海军上校劳伦斯·萨福德那里得到了证实,“在1941年12月1日,日本人的数字系统是很难懂的。”因此,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国有可能已经读得懂JN-25b。
此外,有关无线电测向器(RDF)的问题还取决于日本的特混舰队是否采用无线电发报,或者当时是不是在通往夏威夷群岛的航线上。如果特混舰队在其航行期间确实已经发送了无线电信号,那么,其舰队的位置就应该已经被美国的无线电测向器发现了。美国海军的电子专家罗伯特•奥格曾经在1983年接受了美国海军的面试。他描述了自己是如何检测到来自1941年12月份日本舰船上的无线电信号的,并且表明,他相信日本舰队是打破过其既定的无线电静默计划的,因为他们遇到了暴风雨天气。然而,在日本人的特混舰队奔赴夏威夷群岛期间,并没有这种恶劣天气的记录,也没有任何一名日本帝国海军的老兵出面作证,他们曾经打破过无线电静默,更没有任何记录证明,特混舰队曾经给其总部发回来过任何的无线电信号。由于并没有任何诸如此类的证明,所以很难想象奔赴夏威夷群岛执行突袭任务的日本特混舰队曾经违抗过必须保持无线电静默的命令。因为他们自己也很清楚,此次奔袭是在美国无线电测向器的严密监视之下进行的,必须保持无线电静默的命令不但是为了确保此次作战计划的胜利,而且也是为了确保他们自身的安全。因此在奔袭的途中,他们只使用旗语和灯语信号进行通信。
▲12月7日上午,一架日本海军中岛B5N(97式)轰炸机从“翔鶴”号航空母舰上起飞攻击珍珠港。
所以,罗伯特•奥格到底检测到了什么?这个答案有可能是那些从东京发给其特混舰队的无线电信号。在其特混舰队加速赶往珍珠港期间,东京定期将有关国际关系和军事情报方面的信息,即所谓的“A Joho”发送给他们。其中,打击命令“Nii Taka Yama Nobore”也是一条“A Joho”。从12月1~7日,总部一共给其特混舰队发送了13条“A Johos”;其中有一些被旧金山的美国无线电测向器拦截了,而罗伯特•奥格当时就是在那里工作的。在美国和日本的情报记录中,全都没有任何具体的书面证据的情况下,很难证据确凿地断言,美国的密码破译团队能够读懂JN-25b,或者美国的无线电测向器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正在追踪日本的特混舰队。唯一可以确信地断言的是,日本人的特混舰队在加速驶向夏威夷的航途中,“熟谙在航行中必须保持沉默的。不过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正如斯汀奈特在书中向读者们“解释”的那样,根据一些零零散散的信息,美国预测到日本人会攻击珍珠港也并非完全不可能。譬如,美国的密码破译团队曾经拦截了一些日本帝国海军的电文,其中就论及日本帝国海军在发展一种适合于浅水作战的新型鱼雷,以及正在为其第一航空战队分派油轮。在其它一些拦截的报文中,还提到日本海军军令部正在密切关注北太平洋海域的商船航线和天气状况。如果美国已经仔细地评估了这些信息,哪怕只是破译出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他们也应该能够预测出来,从港口中已经消失了几天的日本舰队在1941年12月很有可能出现在北太平洋海域。对此,任何一名稍有想象力的美国海军军官都可以作出推断——日本人的目标肯定是夏威夷。换句话说,这样的假设尽管只是一种基于逻辑的推理,但我们并不能否认这样的一种可能性:那就是罗斯福确实知道,珍珠港至少存在被偷袭的危险性。当然,意识到“危险性”与掌握确切的情报并不是一回事,如果执意将其混为一谈,那么历史的严肃性必然要作出应有的反击。
结语
尽管日本突袭珍珠港是70多年前的事情,但“珍珠港事件”至今还一直遗留在所有美国人和日本人的鲜活记忆中。就在1998年,因“珍珠港事件”而名誉扫地的基梅尔海军上将和肖特海军中将的家人,还在游说美国国会和克林顿总统,要求免除基梅尔上将和肖特中将对珍珠港事件失利而担负的责任。在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受到的恐怖袭击之后,布什总统也曾经将此次突发的恐怖袭击描述为是一次“新的珍珠港”事件。罗伯特·斯汀奈特的著作《欺诈日》在2001年被翻译成了日语,并且在日本成了最畅销的一本书。好莱坞电影《珍珠港》在日本也很受欢迎。这些事实都证明,这一事件不但对于历史学家们来说仍然非常重要,而且两个国家的人民也永远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