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疯狂的日本“小升初”》有感
东亚教育学生负担都比较重,日本体现在小升初和高考,我们体现在中考和高考。日本从1976年开始减负,为了减负降低教材难度,公立学校减负,可孩子要参加升学考试,就要到校外培训机构学习提高,也就是孩子在公立学校减负,在校外培训机构增负,这样加重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实际是增负了,因此制度设计是关键。
教育主管部门旗帜鲜明地为学生减负没有错,可事与愿违。培训机构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公立学校减负了,学生和家长的补习愿望推动了培训机构的发展,学生、家长、培训机构都没有错。要改变这一现实需要系统思考如何减负,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为了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我们首先要为小学生减负,孩子大一些可以有适当的学习负担,取消小升初考试实行划学区招生,可以为小学生减负。
任何国家社会分工和人才分流是必不可少的,同龄人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中考、高考是人才选拔,同时也是社会分流。要想在竞争中胜出就要刻苦努力,就要承担一定的学习负担。 那么怎样使中学生减负呢?
我们可以通过增加音体美课时,特别是体育课时来实现。体育可以锻炼身体、愉悦心情、增进友谊、缓解压力、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实现减负,增加音体美课时有助于孩子全面发展,这样就不是降低文化课的难度去实现减负。
没有小升初考试,在中学怎样实现因材施教呢?我们可以将划学区召来的学生按基础分为实验班和普通班,每个老师既要教实验班也教普通班,这样做家长可以接受,这样做就既不耽误人才培养,又实现了减负。另外中考、高考要考体育,从而保障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欧美大学宽进严出,使得基础教育负担相对较轻,大学毕业率较低,大学生负担较重,这样的制度安排有一定的合理性。
美国基础教育大致可分为大众教育(约占40%)、素质教育(约占50%)和精英教育(约占10%)。
大众教育对应的是底层民众子女,实行负担较轻的快乐教育,为社会提供普通劳动者;
素质教育面向的是中产阶层的子女,课业负担较重,努力使学生全面发展;
精英教育是为中产及中产以上阶层子女服务的,主要是私立校,也有少数顶尖公立学校。这一制度设计有利于阶层固化,符合资本的利益。
这一制度是将孩子们按家长的财富和认知水平分层,显然这样的制度是不公平的。
美国教育的优势在大学教育。美国小学教师都是全科教师,和单科教师比教学水平会有一定差距;美国初中实行理科综合,一个老师教多个学科;美国高中没有职业中学,而是实行走班教学,趋易避难是人的天性,高中毕业生理科仅相当于东亚国家初中生水平,这样上大学学理工的比例不足20%,因此美国的高科技要靠吸引全世界的人才。
但宽松的教学环境也为尖子生的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他们可以发展特长,可以学习AP课程,因此美国中学的精英教育做得很好!
教育制度是由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就业观念、主流价值观等等共同决定的。
芬兰教育和新加坡教育是两种极端的教育模式,各有明显的优缺点,而优缺点是互为依存的。我们信奉中庸之道提倡融汇中西,试验-认识-再试验-再认识……,我们一定能探索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模式和高考方案。
天津市南开中学 王学森
2020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