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22篇原创作者:杨 磊
3月17日晚,新加坡WTT大满贯赛女单1/4赛场,焦点战是孙颖莎VS早田希娜。
五局三胜制比赛,从结果看,孙颖莎大分3:0取胜,兵不血刃。实际比赛进程,远比表面比分胶着得多,莎莎赢得并不轻松。
赛后,孙颖莎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天这场比赛最后能赢下来,可以说结果是好的,但过程有很多值得总结的地方。三个月前我在新加坡和早田希娜打过,感觉她这次进步了很多,应该说在女子选手里面她正反手的击球质量还是非常高的,她是风格偏凶、敢于出手,是一名很有特点的运动员。”
所言,些许恭维,颇多内容。
01
无论是专业还是业余,“斜线”这条线路是比赛中运用最多的一条线路。绝大多数比赛中,“斜线的胜负”决定比赛胜负。
早田希娜是左手将,对斜线的话,是要用自己的反手硬扛孙颖莎的正手。众所周知,在当今世界女子乒坛,单论纯正手实力,莎莎几乎首屈一指。
为什么莎莎打左手普遍干脆利索?因为绝大多数的左手选手根本扛不住莎莎几板正手。
但是,事情到了早田这里,发生了变化。
本场比赛中,我们非常惊奇地发现:在多个多回合、超高速的相持中,早田希娜用反手“直面”当今世界女子乒坛孙颖莎的最强正手,很多时候不仅不落下风,还能频频主动调动孙颖莎,甚至在快如闪电的攻防转换中抽出手来,以一个更强势的出手去压制孙颖莎,不是偶尔为之而看起来更像是一种常规操作,这就有点可怕了。
02
同为左手,我曾花费了大量时间去观察、琢磨左手执拍的选手。发现了一个不是真理的真理:无论专业还是业余,左手选手要想打出一片天,正手差一点都不要紧,反手绝对不能差。
左手如果反手差,那么攻防两端会被双双锁死。进攻,你不敢给右手的正手位;防守,你根本就防不住,难道指望对方一直给你直线正手?
职业领域,打出一片天的左手将,王涛、王楠等等,他(她)们的反手实力请大家自行脑补。与之相比,许昕、郭跃稍显逊色,弱就弱在反手实力。
聊完了这些,回过头来看早田希娜。
03
有目共睹,早田拥有一个强大的反手,这是她崛起的根基。后天强化得当,或可更进一步,成为她的王牌技术。
分析的目的,不是为了夸赞。充分认识其长处,才能更冷静找到其短板,对症下药,最终“限长制短”。
回到本场比赛,在快速相持不占优的情况下,孙颖莎之所以能战而胜之,取胜的诀窍是关键比分抓住了早田的正手,送正手位空档、抓反手转正手这一板的慢,让早田不能踏下心来硬碰硬、拼实力。左右摇摆中,增加了很多无谓失误,给了莎莎很多机会球。
同时,莎莎非常令人称道,或者真正比早田技高一筹的地方,体现在:阅读比赛的能力。无论前面打得如何焦灼,每到尾局的关键比分,孙颖莎总是先做出主动应变的一方。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二、三局的关键分,解说嘉宾侯英超、高菡刚刚说完,“莎莎应该变一变早田的正手了”,场上的孙颖莎仿佛“听到了主持嘉宾的提醒一般”,迅速贯彻正确的战术。
阅读比赛能力之强,把控场上局面之稳,令我辈瞠目结舌。有先天的天赋,更有后天的积累,是我最看好莎莎未来的一点,也是早田、伊藤等外国选手最难逾越的地方。
还有一个小细节,挺值得玩味。如果关注早田希娜这名选手,你会发现,最近一两年,她消瘦的非常厉害,直观感受,体重至少瘦了十斤甚至更多,这对于已经高强度训练、注意保持体型的专业运动员来说,非常非常难。
从这个侧面,我们可以猜到近两年早田一定练的非常非常苦,是训练态度,更是争胜的雄心。
关于本场比赛的分析,结束。再把视野放宽一些,看看日本女乒队内“一姐”之争。
04
东京奥运会前前后后,虽然还有石川妹子压阵,明眼人都看得出,伊藤美诚才是日本女队真正的“主心骨”,队内前两号的实力,对外除了中国队几乎不输球,非常强势。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随着休斯顿世锦赛的重新洗牌,伊藤美诚“冷”的技术特点逐渐被大家所熟知和适应,威胁性逐渐降低,比如说这次输给了华裔法国选手袁佳楠,爆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冷门。反观,早田希娜威胁与日俱增,已经有了与伊藤平起平坐甚至赶超的姿态。
客观分析,伊藤美诚之所以能脱颖而出,靠的就是一个“冷”字:战术冷、发球冷、弹击冷、心理冷,寒气逼人,突出表现在前三板,三板斧把对方砍晕,取得胜利。
从绝对实力来讲,伊藤美诚的厚度并不够。但是在东京奥运会之前之后将近一年时间内,全世界范围内包括中国女乒,都不能很好破解她的前三板斧,特别是发球和接发球这几下,显得她的威胁性非常大,不可战胜。
利弊相生。过于突出前三板、依赖前三板,那么相应的,她后面球的实力必然要差一些,这一点是她的技术特点决定的,没有办法。
伊藤美诚非常聪明,心里门清。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主动选择了闭关修炼,苦练发球,保持神秘感。一方面,是在默默地增长技术厚度,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在隐藏自己,不让大家对自己过早适应。
但是,乒乓球毕竟是圆的,世界乒坛是一个绕不出的圈,她不可能永远闭门造车,随着她与外界特别是中国选手的交手越来越多,大家对她的适应性越来越强,相应的,伊藤的威胁性也越来越降低。
未来的岁月,对于伊藤美诚来说,可能会越来越艰难。伊藤美诚的出现,具有其特殊性,成也40+,败也40+。最大程度享受了改球初期带来的器材红利,也不可避免落入后续被普遍适应后的瓶颈。
为什么这么说?
一方面,随着新材料球40+出现,削弱了球的旋转,对颗粒型打法是一个福音,让撞击战胜旋转成为了一种可能。另一个方面,旋转的降低又是一把双刃剑,降低旋转的同时也降低了速度。这对于依靠速度致胜的颗粒型打法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
聊到这,自然而然想起了邓亚萍。同样横板正反反长打法的她,在那个旋转为王的38毫米小球时代,凭借一己之力,雄踞世界女子乒坛顶端数年,技术难度之高,守成保持之难,简直难以想象,再次献上自己的膝盖。
乒乓球,有些东西能破,有些东西却颠扑不破。比如,绝对的速度、力量、旋转,组合起来能成为最强势、任何人都攻不破的铜墙铁壁。
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两面双反、身高臂长、打法凶狠、敢于出手的早田希娜,更有可能后来者居上,成为日本女队“下一站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