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日本电影《望乡》在中国公映,当时非常火爆。栗源小卷扮演的女记者正直,善良,富有同情心。她为获得当年日本下南洋女子的第一手资料,深入乡野与穷困潦倒的阿崎婆生活在一起,从而使之受到感动,向她倾诉了从未向人诉说的悲惨人生。栗源小卷的生动表演,展现了一个记者的正义和良心。受到观众喜欢。而田中绢代扮演的阿崎婆也以其生动质朴的表演,将一个饱经人生磨难的老人的凄苦晚年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受到观众赞赏。据说当年为演好这一角色,这位著名演员曾将自己的滿口牙拔掉。足见其对角色倾注的心血。我和大家一样,都很喜欢这两个演员。
《望乡》的火爆,自然离不开演员的成功表演。但我觉得更主要的还有以下原因。
一、《望乡》独特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令人百感交集。
电影《望乡》是根据日本女作家山崎朋子的小说改编的。取材独特,主题鲜明。毫无疑问,故事本身就令人震撼。
主人公阿崎是一个穷苦家庭的女孩子。6岁父亲早逝,随母改嫁。但生活依然贫困。为了赚钱,拥有自己的土地。挣钱给做苦力的哥哥盖大房子,让哥哥娶上媳妇。她滿怀美丽憧憬,十几岁就被人贩子骗卖到南洋。经受了无数苦难。她曾反抗过,但遭来的是毒打、威胁和恐吓。不得不忍受下来。她年长后也追求过爱情。但那个声称准备挣足钱为她赎身、娶她的男人却一去不返。她把自己辛苦挣来的钱全部寄回家里,让哥哥盖上大房子,娶了媳妇。自己却在异国它乡受尽磨难。
她后来几经转手来到一个老板娘手下。这个叫阿菊妈的老板娘是个善良的人。她在临终时将自己平生的积蓄全部拿出来分给手下的姑娘。然后再三叮嘱她们,永远不要再回到日本。她已经为她们在此地修好了坟墓。但是阿崎思乡心切,还是回到了日本家乡。谁知回到朝思暮想的祖国后,遇到的是人们的鄙视和冷落。没人来接她。哥嫂对她非常厌恶。他们怕她要回自己出资盖的房子。这让她非常痛心和失望。她后来移民到了中国东北。与一皮匠结婚。生下一个儿子。日本战败后被遣送回国。途中丈夫病逝。她带着儿子回到日本后,艰苦生活,拼命打拼。养大了儿子。却没料到儿子嫌弃她的过去,认为她给自己带来耻辱。让她回到乡下老家。儿子结婚多年,她从没见过儿媳。在乡下,她过着贫困的生活,远离人群。住在一间结满蜘蛛网,简陋得漏天的破草屋。终日与野猫为伴。地上铺破草蓆为床,穿着破衣烂衫。只有靠酗酒来麻痺自己内心的痛苦。她因感动于女记者的真诚,向她诉说了自己从未对人说过的历史。在女记者将要告别,充满同情地叫她一声“妈妈"后,她拿着女记者送作纪念的毛巾嚎啕大哭。宣泄了自己长期积压心底的委屈与痛苦。场面十分凄惨,令人动容。剧终,女记者在南洋山打根的密林中,找到一片野草丛生的墓地,那里埋葬着许多客死他乡的日本“南洋姐"。那一个个矗立的墓碑都背朝着自己的祖国一一日本。
二、《望乡》揭开了一段尘封的日本“南洋姐"的血泪史。
提到日本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崛起。开拓了日本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政府为了发展资本主义,需要积累大量的资金。
当时的日本由于资源匮乏,大量向海外输出劳力。其中包括大量女性。作为谋取外汇的一个手段。在此时期,大量日本女性被贩卖到南洋,在异国他乡被迫从事那种难为人道的生意。而南洋群岛,尤其是山打根(在如今马来西亚的沙巴州)地区是这些日本女性较集中的地方。这些被拐卖到南洋,被迫从事那种生意的女性被统称为“南洋姐”。而这些“南洋姐”的足迹绝不仅限于此。她们遍布了其它许多地方。除了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外,还有菲律宾,泰国,我国的东北、上海、香港等地,乃至其它国家和地区。
从19世纪末到1920年代是日本贩卖女性大输出的鼎盛时期。形成世界史上罕见的人口大流动。据说仅在明治年间输出的女性就约有十万多。这些下南洋的女性大多为穷苦人家的女子。她们创造了大量外汇,为国家的发展建设做出特殊贡献。一战后日本做为战胜国之一,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得到发展。对外汇的需求压力己不似往日。加上国际社会对保护女性权益的呼声越来越高,贩卖妇女活动才被限制。由于这一行业日渐衰微。许多“南洋姐”返回日本,回到故乡。有些人则客死他乡。但是有关这些人的情况,相关历史並没有留下翔实的记载。只有从海外各地日本人墓地的墓碑上才能了解到她们的存在。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她们已淡出人们的视野,被世人遗忘。而她们作为日本发展史和海外殖民史的见证人及其经历的史实早已灰飞烟灭。这段历史也湮没在时间的长河中。
南洋姐的兴起与当时南洋劳工的崛起是分不开的。19世纪末,由于华工和印度劳工的不断输入,南洋当地青壮年男性劳工大量聚增。形成了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状况。“南洋姐"的出现,既缓解了某些社会问题,也为自身提供了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当地殖民者为有利统治、管理则采取了默许的态度。从影片中出现的无论是日本人,还是其他种族的人;无论是军人,还是劳工等人的情况,就可看出,当时南洋是处在一个怎样膨胀和混乱的社会状态。
“南洋姐"向世界各地的扩张和发展与华工和印度劳工大量的集中输出地形成了互为依存,共进退的关系。
《望乡》所讲述的故事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发生的。它从侧面反映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尘封的,将被湮灭的史实。揭示了“南洋姐"这个群体的悲惨历史和人生的苦难际遇。
三、《望乡》揭示了冷酷无情的社会现实
《望乡》以独特的视角,通过阿崎婆的苦难人生揭示了包括时代,社会,家庭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给人留下许多思考的空间。
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日本女性用她们的青春和生命为自己的国家和家庭赚取了大量外汇。支援了国家的发展、建设。帮助家庭和亲人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好日子。但现实给她们的却是身体和精神上的深刻创伤和进一步的摧残。
她们虽然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但回国后,却被社会抛弃,被亲人岐视、厌恶。被世俗所不容。受到世人的鄙视。没有人同情她们不幸的命运和遭遇。甚致倍受她们恩惠的亲人也要再次让她们蒙受人间屈辱。她们曾经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为家庭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却被视为国家的耻辱,家庭的耻辱。影片从侧面鞭笞了冷酷无情的社会现实和世俗人情。
一边拿着“南洋姐”的外汇,一边又装模作样地以她们为耻。将这些小小年纪便被贩卖到海外,苦难深重的同胞姐妹视为贱民、异类。“南洋姐"面对的就是这样不公正的冷酷社会。因此,那些死于海外的“南洋姐"正是以墓碑全部背对祖国的方式,控诉自已的不平!向世人宣佈,至死也不会原谅那些愧对她们的所作所为。这正是影片最深刻的看点。
(原创)
2021.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