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第102篇原创。转载请联系,部分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往期部分文章
「航空史话」雏鹰展翅——格鲁曼E-1“跟踪者”舰载预警机小记
「航空史话」鹰眼前传——美国活塞舰载反潜攻击机AF“守护者”
「航空史话」惊艳开场——传奇的舰载攻击机A-1“天袭者”前传
视频加载中...前言
前文我们聊到格鲁曼的划时代的E-2“鹰眼”舰载预警机初期因为对系统的复杂性、可靠性以及散热问题估计不足,陷入了项目被取消的危险。其实这种情况在冷战期间的战机上屡见不鲜:A-6、F-4、F-111……等等强调多功能、全天候作战能力的飞机,都曾因为系统过于复杂成为“机库皇后”,直到半导体、数字化技术成熟后这种情况才有所改观。E-2B能取得上舰资格,重要原因之一是把A型上的磁鼓式计算机换成数字计算机从而大大提高了可靠性。另外针对航向稳定性不足的问题,还加大了两端垂直尾翼的面积。
从B型开始,“鹰眼”才算开始成熟了。文前的视频是直接感受一下这架大型舰载机的弹射起飞、复飞的过程,希望我们的航母也能早日装备这样重要的力量倍增器!
空中指挥
1982年6月9日中午刚过,黎巴嫩贝卡谷地里突然响起了警报声——驻扎该处的叙利亚防空部队的雷达上出现了大批敌军目标!不过这对叙利亚指挥官来说只是“早该落地的另一只靴子”——早在1个多月以前,以色列军队就开始对黎巴嫩展开了大规模军事行动,驻黎巴嫩的叙利亚部队一直在枕戈待旦。此刻接到敌情,部队反应非常迅速,曾经在中东大杀四方的萨姆-6导弹立刻升空迎敌,接二连三地命中。
以色列的E-2C在贝卡谷地之战中担任重要的空中指挥中心
相信朋友们对这场经典的贝卡谷地之战已经耳熟能详了,叙利亚的防空导弹击中的是一批担任假目标的以色列无人机,反而是萨姆-6导弹系统的雷达开机后立刻暴露了位置,被边境上空巡弋的1架E-2C“鹰眼”预警机和电子战飞机被动定位,位置信息迅速传递给了担任反雷达任务的F-4“鬼怪”式战斗机和地面攻击的A-4“天鹰”攻击机。“鬼怪”发射了大量反雷达“百舌鸟”导弹,地面部队也发射了大量反辐射导弹,彻底压制住了萨姆-6防空导弹,“天鹰”们带着炸弹蜂涌而上!短短6分钟里,叙利亚苦心经营多年的心血——19个萨姆-6导弹连就化为乌有!
F-4G发射“百舌鸟”反雷达导弹
叙利亚空军的62架米格-21和米格-23战斗机闻讯赶来,立刻被E-2C“鹰眼”发现,担任空中警戒的F-15、F-16立刻杀到现场,总计将近200架高速战斗机在狭窄空域中混战成一团。以色列战斗机群在E-2C“鹰眼”的统一指挥下行动井井有条,最终的战果竟然是30:0,以色列方面无一损失!而叙利亚方面出动的战斗机数量也不少,但如同没头苍蝇一样缺少有效的指挥,一位西方军事观察员说:“我看到一群叙利亚战斗机以八字形飞来飞去,显然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
画作:贝卡谷地上空,以色列战斗机单方面屠杀叙利亚战机
一夜休整后,叙利亚防空部队和空军向贝卡谷地紧急增援,但第二天的战斗仍然是一边倒,7个导弹连全灭,更惨的是出动了52架战机被以色列全部歼灭,无一幸存!到6月13日成规模的战斗基本结束,以色列获得了令世人震惊的全面胜利,参战的飞机却无一损失!即使是多年以后叙利亚方面公布的战绩,也承认了以色列的压倒性战绩,仅击落了1架以色列F-16和1架“幼狮”。以色列出动的E-2C“鹰眼”,无疑是这场胜利中最大的功臣之一,它证明了自己不仅在海上能明察秋毫,在陆地上同样是非常强有力的“空中雷达站”兼“空中指挥所”。
如今以色列的“鹰眼”已经封存起来了
渐入佳境
上一篇文章聊到海航和格鲁曼奋力改进,终于拿出了能够上舰服役的E-2B型“鹰眼”预警机都深知E-2B也不算完美,仅仅只是可靠性达了标,设备本身的问题仍然存在。最严重的是核心装备雷达存在缺陷。典型的例子其实在之前拙作《「航空史话」逆风飞扬——最后的活塞动力舰载攻击机“天袭者”》(点此跳转)中就提到,A-1“天袭者”攻击机在前往陆地执行任务时被北越的米格-17战斗机偷袭,这说明当时航母战机在陆上的任务得不到预警机的有效支援,无论是E-1的APS-82雷达还是E-2A、B的APS-96雷达,都还只能把低空飞机从相对平静的海面上区分出来,而越南的多山加丛林地形产生的杂波远远超过海面!这正是预警机在越战中效能有限的重要原因。
因为在陆地上效果不好,两代预警机在越战中都没发挥什么作用
海航于1970年启动了“产品改进修正计划”来继续改进“鹰眼”,首先是新型APS-120雷达,藉由脉冲多普勒体制来发现、定位、筛选出飞行中的目标——运动的物体反射的雷达波会有频率上的变化,而静止的地面杂波则频率不变,新型雷达正是凭借这种频率上的变化从地面杂波中筛选出低空飞行的飞机。其次“鹰眼”的机首内还安装了ALR-59无源被动探测系统,能涵盖四个频段,跟踪多达250个信号源,并通过可更新的“威胁库”对信号源进行识别、定位。贝卡谷地的那些地空导弹的雷达就是这样被“鹰眼”发现的。还有就是装备了早期的LINK-4和LINK-11数据链通讯系统,无需通过语音就能将目标参数传送给作战飞机,大大提高了指挥控制效率。发动机也升级到T56-A-422,功率提升到4900轴马力。新的“鹰眼”编号为E-2C。两架E-2A被改进成E-2C原型机,1971年就完成了试飞,1973年开始正式服役,到此“鹰眼”才算真正成熟了,不过越战也已经赶不上了。
60年里,大盘子的外形没啥变化,里面却升级了好多代
终至大成的E-2C“鹰眼”,一举成为空军的大型E-3A“望楼”之前最好的预警机,在多次冲突展示了巨大的价值,包括前一篇文章中那场“变后掠翼之间的首次空战”,在关键的8分钟里,“雄猫”一直能得到“鹰眼”的有效支持,战场是单向透明的。空战中“鹰眼”和“雄猫”还有所克制——如果真是大规模直接对抗,“雄猫”携带的应该是射程远得多的“不死鸟”远程导弹,也不会有“不能误伤、多次警告、反复确认、先用雷达吓阻”等步骤,空战的优势和效率只会更大。利比亚事后指责美军攻击了“手无寸铁没有导弹”的利比亚飞机,不过“雄猫”机鼻下方的电视摄像机拍下的画面显示,米格-23的翼下挂架并不是空的。
“雄猫”机鼻下的TCS拍下的米格-23的图像
从此 “鹰眼”的发展成为质量不断改进数量不断增加的良性进程,1976年雷达升级到APS-125,无源探测系统升级到ALR-73;1988年雷达升级到APS-139,发动机也换成了T56-A-427,功率提升到了5100轴马力;接着是“鹰眼2000”,雷达升级成APS-145,全新的任务计算机和CEC“协同作战能力”,能同时跟踪2000个目标,散热系统也全面升级;2004年,“鹰眼”们换上了帅气的8叶马刀型复合材料螺旋桨,振动更小燃油效率有所提升……“鹰眼”的个头比空军的E-3“望楼”要小得多,价格也便宜不少,雷达对陆地上空飞行的飞机也同样有效,因此受到众多美国盟友的青睐。小兄弟以色列第一个拿到货,立刻贝卡谷地之战中大放异彩,充分发挥了雷达预警、空中指挥、被动探测等等强大的能力!法国、日本、墨西哥、新加坡、埃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也相继购买了“鹰眼”。
帅气的8叶马刀桨
美中不足
按照上一代S-2、E-1和C-1同出一门的惯例,格鲁曼以“鹰眼”为基础又研制了C-2A“灰狗”舰载运输机。“灰狗”直接沿用了“鹰眼”的动力、机翼,尾翼的构型也基本类似略有修改——不用顾及背上的大盘子,所以水平尾翼完全平直没有上反角。机身被加宽,后机身加装了军用运输机上常见的跳板式舱门,燃油量也有所增加。从1965年开始17架“灰狗”取代C-1“交易者”舰载运输机。1984年海航又采购了39架。“灰狗”能运送超过10000磅(4.5吨)的货物,如果不考虑舰上着陆,最大可以运载15000磅货物。
两兄弟比肩,“灰狗”有点胖胖的
后机身有运输机上常见的跳板式舱门
“灰狗”全部改成座位时可运送39名乘客,相比上一代C-1“交易者”的9个座位要大得多!和“交易者”一样,为了帮助乘客抵抗着陆时巨大的冲击,所有座位都面向后方,但很多人抱怨更容易晕机。另外也能运送20副担架和4名医护人员。从2010年起,30多架“灰狗”陆续进行了改进,机体延寿、动力换成了与E-2D“鹰眼”相同的5500轴马力的T56-A-427A型和8叶桨……但是,快40岁的“灰狗”们实在年龄太大了,即使经过延寿和升级,仍然确定将要被V-22“鱼鹰”的货运型CMV-22B取代。后者已经开始进入航母服役,但不少人对此颇有微词,认为“鱼鹰”的运载能力不如“灰狗”。
左边靠窗的老兄大家都认识吧?剧组正搭“灰狗”飞往航母
CMV-22B“鱼鹰”运输机开始取代“灰狗”
还有个美中不足的是,取代S-2的下一代舰载固定翼反潜机并没有从“鹰眼”中衍生,海航选择了洛克希德的反潜机S-3“北欧海盗”。凭借高涵道比的涡扇发动机,S-3比“鹰眼”速度快了近200公里,投入到目标海域作战的反应时间当然就更短一些,航程是“鹰眼”的两倍还有余,而翼展和机身长度还更小一些,在航母上操作更加灵活方便。
“北欧海盗”的性能更加优秀
当然这样比较对“鹰眼”并不公平,毕竟它还顶着个直径近8米的大盘子,但“鹰眼”仅仅4个小时的续航时间着实是个严重的短板,航母上是没办法,而陆战队、海岸警卫队由于不用考虑舰上起降,则干脆把“鹰眼”的雷达和电子设备搬到C-130、P-3这样比较大的机体上形成自己的空中预警机,就是为了能延长空中巡逻的时间。
“鹰眼”航程太短,海岸警卫队的预警机以“鹰眼”的电子系统加P-3的机体
更年轻、性能更优秀的S-3“北欧海盗”一度还对“鹰眼”造成了更严重的威胁——海航曾经打算在S-3的机体上搭载先进的大型相控阵雷达,取代“鹰眼”成为下一代预警机。不过随着冷战的结束苏联潜艇的威胁也大为减小,航母不再需要S-3这样的固定翼反潜机,转而由“海鹰”直升机来担任反潜任务,年轻的“北欧海盗”反而先退出了航母甲板,至于以它为平台改造新一型预警机的计划也不了了之,海航决定仍然继续改进“鹰眼”,这样费用要节省得多。
S-3预警型的设想图
另一种设想的构型
结语
2010年,E-2D“先进鹰眼”开始试飞,更大功率的T56-A-427A型发动机,机背的大盘子里装备的是全新的“机械扫描+电子扫描”结合的APY-9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比APS-145又提高了60%!机载的CEC协同作战能力及LINK-16数据链系统,能直接控制无人机,能直接向标准-6、AMRAAM导弹提供火控指示,从而使F-35C这样的隐身战机在作战时不用打开自身的雷达……美国海航计划采购75架,每艘航母原本由4架“鹰眼”组成的中队将升级成5架E-2D“先进鹰眼”。
“先进鹰眼”是一次全面升级
从最早的雷达版TBF“复仇者”开始,格鲁曼承包了航母上绝大部分舰载预警机的研发和生产,淘金客近几篇文章简单梳理了一下这几种别具特色甚至是无可替代的舰载螺旋桨动力飞机的发展史。第一架“鹰眼”试飞到如今,已经过去了整整60年,不过从E-2D“先进鹰眼”数量和编成上看,海航对它的重视程度又有了较大的提高,不出意外的话,看似老旧的螺旋桨还将在海上继续旋转20年!
如今“先进鹰眼”已经批量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