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同样是“寸土寸金”,为何新加坡房价没有房奴?和这项政策有关

现代生活中,人们每天都要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考验和挑战。就算解决了一个挑战还会有下一个挑战,人们每天都在强迫着自己去做更多的事。现在人们有压力的就是在买房这上面,就算花掉所有的积蓄才够付一个首付,之后每个月的房贷也是一种压力。

像在一线城市里面的房价真的是非常高,这是为什么呢?还不是因为一线城市寸土寸金。但也有一些另外的存在,像在新加坡这个地方同样也是一个空间有限的地方,房价不但没涨还连续3年跌落了,这种现象简直就是地产里面的一股清流了。

新加坡的面积只有700多平方公里,在这片狭小国土中,生活着400万人,人口密度是中国的55倍。新加坡的面积都还没有北京大,但是在人口密度上面却是北京的6倍。

像这样居住情况按理说应该是房价会更高呀?但为何新加坡的房价并不高,反而还跌呢?

案例分析

朋友和我都是在社会上打拼了多年的奋斗者,但很可惜的是我们两个还是买不起大房子。前几天就在和朋友谈论这个房子的问题,有说到现在想要买个房子真的太不容易了,不但房子很紧张价格还非常的高,简直就是“我太难了”。

当时的我们还说到在中国不管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还是一些普通的城市,在房价上面都不便宜,都有对应的压力。我们当时就有谈论新加坡的房价为什么会那样的优惠,那样的便宜,这样的优惠相信除了政府上面的支持,不会有哪个商家是会愿意这样做买卖的。

而实际证明是没有说错的,在新加坡这个寸土寸金,人口密度还特别大的国家,在房价上面如此的实惠确实是国家政策的支持。

新加坡的房屋现象

其实早年间新加坡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主要也是因为新加坡经济不发达,有很多地方根本发展不起来,当时政府也没有很重视这种现象,但我觉得是因为当时的政府根本没有能力来解决这样的社会现象。

曾经的新加坡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处于贫民窟现象,这主要也是因为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且经济非常落后,国家根本没有能力在短时间里改变这样的社会状态。

因为当时国家能力不足,让这个国家有很长的时间都是“三室同房”这样生活的,很本不可能有一人一套房这样的情况存在。

当年有位英国住房居委会成员看到这样的情况说“不敢想象在世界的角落里面还有这样落后的贫民窟存在,简直就是文明社会的耻辱”。就是因为这样的一句话,让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坐不住了。之后他就开始建立房屋发展局,开始着手建造新加坡特有的组屋制度,也就是今天的保障房制度。

为了改变之前那种居住条件很差的环境,新加坡开始大量进行房屋建筑,目的是为了让老百姓都能住进干净明亮的楼房。而在这种时候新加坡政府就对房屋建筑更加重视了,渐渐由建屋局兴建大量保障房和出台一些房屋相关政策。

建屋局会享有房屋的定价权,而定价的标准也不由市场来决定,而是以居民的实际收入作为制定具体价格的参照。这样做的主要原因就是要保证老百姓们都能负担得起,让老百姓们每个人都买得起房子,人人都有房子可以住。

在新加坡,政府最关注的并不是房价高不高,而是担心穷人们有没有房子可以住。这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矛盾存在,基本上是可以一起进行的。在房产商销售高价房子同时,实际上政府还能够在这里面得到一些利益,这个利益主要是来自于普通百姓和穷人的服务——建造保障房和廉价租房。

同样,百姓朋友们也不用担心这保障房和廉价租房会出现任何意外,因为它不会产生任何名不副实的本质变化,它是严格、透明和公开的财政制度和有力责任制度,可以完全保证可靠性。并且相关单位对于这笔钱是没有任何办法挪用的,根本钻不到空子。

新加坡政府在做这些之前还会先将申请保障房名单通过报纸和电视台播报出去,接受大众监督,如果名单里面有任何疑问,政府都会再次进行审核,如有虚假情况发生就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在这个审查机构里面,没有官员是可以擅自作主,换一个说话就是,如果有富人想要通过官员这种途径,多买几套房是不可能会实现的。

就算真的有人将这些全部都做完了,但只要后面发现了,将会有牢狱之灾;并且相关的官员和审查员也会受到牵连,先不说会没收非法财产,法院还会以“渎职”、“贪污”以及“破坏社会秩序”等多种罪名加身。相信聪明人都不会做如此冒险的事。

在这保障房上还有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原则,比如一位穷人拥有了保障房,但突然变有钱了(像中彩票)这位穷人就会立刻被取消他的保障房,让他去买商品房,因为他已经不是一个穷人了,而这保障房就会给另一个穷人居住。

新加坡这样的做法不仅没有打压房价,反而在很大程度上面来保证富人们购买商品房的消费权利,甚至还会有一些专门为有钱人建造的房子。这样做从政府角度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赚钱办法,换种话说政府就会有更多资金来救济穷人,这样就可以实现“人人都有房子住”。

总结

正是因为新加坡在住房上面的政策,才出现说寸金寸土的地方也不会出现“房奴”这种社会现象。不得不说新加坡在房子上的政策非常体贴。这样的房产政策在一定程度来说,达到了社会奉行“节能环保”的理念,因为很多的房子是可以循环利用的,特别是保障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