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师言对奕
唐代苏颚所编《杜阳杂编》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唐宣宗大中年间,日本国王子访问大唐。王子善于下围棋,要求与唐朝国手对奕。唐宣宗便让宫中棋师顾师言出场应战。至三十三着,仍未决出胜负。顾师言担心有辱皇命,于是使出“镇神头”绝招。王子瞪目缩臂,乖乖服输。回到宾馆后,王子问负责接待外宾的唐朝官员:“这是贵国的第几高手?”答道:“第三高手。”王子说还想会一会第一高手,比试一下。唐朝官员说:“按照我国的规定,胜了第三高手后见第二高手,胜了第二高手方可见第一高手。”王子叹道:“我在日本国内已可算是第一高手了,想不到还不及你们的第三高手。”其实,顾师言是当时唐朝的第一高手。这事在《旧唐书·宣宗本纪》中也有记载:“大中二年三月已酉,日本国王子入朝,贡方物,王子善棋,帝令待诏顾师言与之对手。”因此,不少人认为历史上确有其事。
可是,考证唐朝历史,唐宣宗大中年间(公元847-860年),日本并无王子入唐。倒是在唐宣宗的儿子唐懿宗继位后的咸通三年(公元862年),日本有一位昄依佛门的亲王,来过中国。这位亲王是日本平城天皇的第三皇子高岳亲王。高岳亲王在平城天皇让位给嵯峨天皇之后,曾被立为皇太子。后受“药子之乱”的牵连,被废了太子之位,遂削发为僧,拜在密宗高僧空海门下,法名真如,故称真如法亲王。因修行苦行僧,又称头陀亲王。头陀就是苦行僧的意思。所以,《杜阳杂编》和《旧唐书·宣宗本纪》中记载的日本王子,应该就是真如法亲王,只是记载的年份有误。
寻找佛教的真谛
日本史籍《头陀亲王入唐略记》对头真如法亲王入唐有详细记载。该记由陪伴真如法亲王入唐的伊势兴房撰著,正文从公元861年3月日本天皇敕许亲王入唐起笔,写到公元865年6月归国,以日记方式记录了真如法亲王入唐求法的历程。公元862年9月,真如法亲王率僧俗60人,搭乘唐朝商人张友信之船从值嘉岛出发,抵达明州(今浙江宁波)。上岸后明州官府立即奏闻京城。三个月后接京城敕符,允准进京。于是,真如法亲王一行办妥官谍后,经越州、扬州、洛阳,抵达长安。
不过,真如法亲王入唐的目的,并不是象之前日本遣唐使那样来中国学习唐朝的制度和文化,而是为了解惑。他的迷惑也许同他特殊的身份有很大关系。人生的大起大落,可能使他在研习佛教的过程中融入许多更深层次的思考。可是,昄依佛门40年,他不仅没能“转迷成悟,离苦得乐”,反而疑问更多。因此,尽管已经65岁高龄,他仍然下定决心漂洋过海来唐寻找佛教的真谛。然而,不畏艰险来唐,历访高僧之后,他依然非常失望。据说,真如法亲王在长安时,唐朝皇帝曾特命青龙寺高僧法全负责解答他的疑问,但双方激烈地探讨7个月之久,法全始终未能给予他满意的回答。于是,真如法亲王决定亲自前往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求法。公元865年,他从广州出海赴印度,其后音讯全无,传说他死于罗越(今新加坡)。
转迷成悟,离苦得乐
真如法亲王入唐是在日本派出18次遣唐使(第18次遣唐使实际上是最后一次,第19次遣唐使并未成行便终止)之后,这时的日本经过一百多年对唐朝文化的消化吸收,已经形成具有日本特色的国风文化,同时也进入了一个对唐文化的反省期。所以,真如法亲王入唐已经谈不上是对唐朝文化顶礼膜拜。即使真如法亲王在长安同顾师言对羿确实是输了,也并不意味着唐文化依然具有强势。实际上,真如法亲王入唐后又转赴印度求法,反映出他对唐朝文化产生了一些怀疑。至少他认为佛教从印度传入唐朝,再传入日本,这个过程中已经失去了真谛,他才会产生再去印度求法的想法。
因此,现在不少人认为日本学习唐朝制度和文化是“全盘唐化”,这种说法并不确切。日本在学习唐朝文化过程中其实并不盲目,而是不断地在思考。当思考中发现疑问时,他们会竭尽全力去寻求答案。这种性格正是中国人所缺少的。(文/谢志东)
日本
【摘自《拨云见日:你所不知道的唐朝与唐人》,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谢志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