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日本援华物资上这句诗为什么让国人感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仍在肆虐。疫病面前,人与人,国与国,地区与地区间的冷暖漫画般呈现出来。国人历来对日本印象不好,但这次事件中,日本援华物资上的这句诗,却感动了国人。

2月3日,由特定非营利活动法人(NPO)仁心会寻找货源、日本湖北总商会协助、新加坡企业火币国际和中国民营企业欧科集团认捐的一批防疫物资外包装贴纸上的一行红色大字——“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再度引爆社交媒体。

为什么这句诗能够感动国人呢?因为这句诗有着特殊的意义!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出自《诗经·秦风》,全诗为: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全诗共三章,三章内容复沓重叠,内容基本一致。都是说:“谁说没有战衣?与君同穿战袍。君王征师作战,修整我们的戈与矛,与君同仇敌忾。”这首诗在内容上是表现秦人保家卫国、团结对敌、英勇献身的思想感情,感情真实感人,慷慨雄壮。特别每章开篇之“无衣””与"同袍"、"同泽"、"同裳"对比反衬,更表现出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因此,后世军人之间互称“同袍”。

武汉肺炎肆虐,防疫物资短缺,正与诗中“无衣”的情形相同。而此时日本友人却以“与子同裳”相劝勉,内中含有与中国感同身受、同仇敌忾的情感。在数十个国家封锁国境,台湾禁止向大陆出口口罩的情势下,这样“与子同裳”的精神支持更让人感动。

此外,异国赋《无衣》这首诗,历史上也真实发生过,也感动了后代无数人:

公元前506年,楚人申包胥昔日好友伍子胥为报父仇,以吴国军力攻打楚国,攻入楚都郢,楚昭王出逃到随。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申包胥逃到山里,派人责备伍子胥,为复国,申包胥来到秦国请求帮助,秦人一开始不被答应,申包胥便在秦城墙外哭了七天七夜,滴水不进,终于感动了秦国君臣,史称"哭秦庭"。秦哀公亲赋《无衣》,发战车五百乘,遣大夫子满、子虎救楚。吴国因受秦楚夹击,加之国内内乱而退兵。

先秦时期,在外交场合,往往采用赋诗言志的方式发表意见。申包胥哭秦庭,感动秦人,秦哀公所赋正是《无衣》。言下之意就是与楚人同仇敌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