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病疫情的全球肆虐,不仅考验了各国的抗疫决策,更是考验了每个国家的医疗体系的支撑度。世界小红点新加坡,以冠病死亡率0.05%的实力,排名全球最低。那么,新加坡的医疗系统到底是怎样具体抗疫的,又有什么不二法宝呢?
源于SARS后的新抗疫体系 - PHPC
其实,早在SARS病毒大流行之后,新加坡政府就针对本国的医疗特性,指定出了一套合适的PHPC(Public Health Preparedness Clinic)公共卫生准备系统。可以说,这次冠病疫情,是对这套体系的一次严峻的考验。
在这套系统中,主角就是分布在全岛的社区全科诊所。政府通过统一指挥,让按照同一个标准进行诊断、上报、转诊和隔离,快速准确地进行疑似病例的发现,最大限度地减少漏诊,尽可能避免恐慌性公共卫生资源挤兑。PHPC体系内实现了医疗信息共享,也为传染病亲密接触者的追踪提供了便利。
社区诊所自愿加入
因为新加坡的社区诊所大多是私人开办的,因此,政府的这一套系统下现有的968家社区诊所,都是自愿加入的。在这次疫情期间,新加坡政府对所有PHPC诊所提供了一系列的物质和经济援助。政府优先免费向PHPC诊所投放3个月的医疗物资,包括口罩和防护服等,免费向医护人员发放6周的预防病毒药物,优先供应药品和疫苗。而社区诊所在这次抗疫前线,承担了80%的初诊任务。
政府补贴
当然,为了吸引这些初级社区诊所加入这套系统,政府也是进行了大力补助来鼓励更多诊所加入。比如,PHPC每诊治一个有急性上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无论最后确诊与否,PHPC诊所都可以从政府领到60块新币(约300人民币)的补贴。平日这些诊所诊治一个感冒患者的平均收费是20新币左右。这些诊所遍布全岛,居民在步行可达的距离内即可轻易找到。政府也提供专门的网站,帮助居民定位离自己最近的PHPC诊所 。
同时,从2月18日起,新加坡政府也是要求所有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居民前往PHPC诊所就医。医生根据政府发布的统一专业指南进行诊断,如果疑似感染新冠病毒,会马上送往指定医院进行诊断,如未达到疑似标准,则给5天病假,如果5天内没好再到诊所寻医。为了鼓励所有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居民前往PHPC诊所就医,政府对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进行补贴,包括诊费和药费只需支付10新币(50人民币),年长者只需支付5新币(25人民币)。
有限资源 最大效益
之所以出台这样一个模式的抗疫策略,主要是基于新加坡有限的医疗资源。目前新加坡有10家公立医院,9家国家专科中心;8家私立医院,1家非盈利(Not-for-profit)医院;公立社区医院5家,非盈利社区医院4家,公立社区诊所20家,私立全科门诊2304家。约80%的初级诊疗(Primary care)是在社区诊所完成的。
2019年的最新统计,新加坡共有医生14279人,其中公立医院医生9030人,非公立医生4439人; 医生和人口比例为1:399。护士42777人,其中公立25636人,非公立10711人;护士和人口比例为1:133。
而对于在公共健康的开支投入,新加坡也是世界发达国家中最低的。2017年,新加坡政府公共健康的开支仅为97亿6400万新币(折合人民币488亿2千万元),占当年GDP的2.1%。但在2019年,新加坡却实现了人均预期寿命达84.8岁,排名世界第一。这与新加坡独特、不可复制的公共卫生系统是分不开的。
提倡个人健康责任
防范滥用公共医疗资源行为
当然,治病需要费用,新加坡在这方面的规划也是独具匠心。“3M”(Medisave、Medishield和Medifund,即保健储蓄计划、健保双全计划和保健基金计划)制度,强调个人健康责任,规避道德风险和防范滥用公立医疗资源;通过控制和规制医疗保健服务的供应以及对公共医疗保健机构补贴的方式,降低民众医疗保健费用。这套体系,还被全球咨询公司Towers Watson 认为,从财务效率和健康成效的角度上看,新加坡拥有全世界最成功的公共卫生系统。
三级分级诊疗
目前,新加坡已形成由医院、社区医院、社区诊所组成的三级医疗分诊系统,通过对各级医疗机构的分工,以提升医疗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医疗资源的集中和挤兑。社区医院承担80%的初诊。
正是有了这样一套基层医疗防控系统,新加坡得以在有限的医疗资源基础上,进行高效聚焦重症和危症,在治愈率和死亡率上取得较好成效。在第二波境外输入疫情的短暂封城后,借助这套防治体系,尽管劳工营每天确诊数百人,但新加坡社区确诊个案有效控制在二位数以内。这使得新加坡顺利解除封城,为第三阶段的全面复产复工做好了准备。
新加坡各大官网:
新加坡移民局:https://www.ica.gov.sg
新加坡教育局:https://www.moe.gov.sg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
http://www.chinaembassy.org.sg/chn